□乔承祖
9月1日,孟州市华鑫宾馆6号厅,来自孟州市槐树乡的退休老干部、18个行政村原党支部书记、龙台村父老乡亲和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代表70余人,自发聚在一起,纪念已故10周年、被誉为“孟州史来贺”的槐树乡原党委副书记、经联社主任、人大专职主席郝庭让同志。远在外地的焦作市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农业局局长宋作实,孟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德银等老领导也专程赶来,纪念一位已故的老同志,这在槐树乡尚属首次。
郝庭让,1933年11月11日出生于孟州市槐树乡龙台村的一户贫困家庭。他18岁就担任槐树乡民办中学校长,25岁时响应党的号召,从县委办公室回到龙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在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6年里,他带领群众建成了水库一座,蓄水池13座,开挖土方数百万立方米,修建引沁渠1万余米,绿化荒沟6条,建成苹果园13个,建成了酒厂、面粉厂、翻砂厂、砖场、林场等,建成了医院、供销社、信用社和学校,彻底改变了龙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孟县当时农业战线“三面旗帜”之一。
1975年,组织上让郝庭让担任槐树乡党委副书记后,他积极带领群众栽植果树发家致富。最高峰时,槐树乡发展苹果树种植1万余亩,年产优质苹果6000万公斤,发明了“土窑洞果品贮藏保鲜技术”,参与完成的“河南省万亩红富士苹果综合丰产技术示范推广”“河南省水果贮藏保鲜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矮化苹果栽培技术”“短枝型苹果栽培技术”项目先后获得了农业部、河南省、新乡地区5个科技成果奖。他被选举为省人大代表,出席了河南省第五届代表大会。
许多与郝庭让工作或交往过的老同志都说,他身上体现了共产党员不图名利、无私为民的优秀品质。
时任槐树乡的主要领导考虑到郝庭让为发展槐树乡经济和果林事业振兴做出的巨大贡献,曾两次专门邀请县委宣传部知名新闻干事和记者为他写一篇长篇通讯报道,结果与他谈了一两天也没能总结出他的事迹来。采访时,他不是陈述这个果园的管理经验,就是描述那个果园的创新技术,自始至终没有谈及他自己。
济源市张金村村民张红展和槐树乡史家沟村村民行怀廉、汤沟村村民郝葡萄等人欲栽植苹果树苦于无钱无苗无技术,他从自家试验田里刨出上千棵果树苗无偿赠送给了他们并帮助管理。龙台村果农陈双立欲扩大种植规模苦于贷不到款,他二话不说个人主动担保并协调帮助他贷了5000元。
…………
王德银回忆说:“庭让书记一年四季奔波于槐树乡的坡坡岭岭,一辆自行车、一把剪树剪、一个破提兜,夏天一顶草帽、冬天一顶火车头帽,他从技术引进、改良品种、争取资金等方面扶持了多少农户,没人能说得清,但他从没有从农户那里收受一分钱装进自己的腰包,没有从果园拿走一个苹果带回家……
曾任孟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的刘存让这样评价他:“郝庭让同志没有把科技论文写在纸上,而是写在了槐树乡的沟沟岭岭上,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赵存现曾经说:“我与庭让书记相知相交几十年,可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孟州的史来贺’,为了乡亲、为了果林、为了槐树乡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操碎了心!”
在职时,尽管郝庭让的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上不忘细心伺候老母亲,下不忘精心抚养教育子女。他用自己的身教言行影响和教育了子孙。子孙辈都非常努力,有985、211名牌大学学历的4人,有博士学历的2人,有本科学历的8人,有工程师、医师、护师等职称的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