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的旗帜高高飘扬电商让县域经济驶入快车道图片新闻灵宝市朱阳镇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蚕乡织锦绣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产业发展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20

让英雄的旗帜高高飘扬

--荥阳市红色资源保护、建设与利用侧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荥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南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总面积943平方千米、67万人口,是一个有着2200年置县史的县级市。

荥阳是一块红色英雄的土地。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此播下革命的火种,掀起了红色的浪潮。改造红枪会,成立了中原地区最早的农民协会。发动了震惊中原的杨寨农民暴动,在河南农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一页。抗战时期,党带领荥阳人民建立抗日武装团队、抗日救国同盟会,参加了广武战役、虎牢关阻击战。成立荥汜抗日民主政府,进行了琉璃庙沟歼灭战、奇袭皇姑寨、五云山阻击战、三打崔王镇、火烧柏庙楼等大小战斗数十次,消灭了大量日伪军。解放战争期间,进行政权建设,开展武装斗争,支援淮海、渡江战役,为全国解放做出了永载史册的历史贡献。

这是一块崇尚历史、致敬英雄的土地。“英雄儿女洒热血,荥阳大地换人间。”建党百年,在党的领导下,这块土地上上演着一幕幕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英雄故事,在册革命烈士近500人。荥阳大地上遗存的18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就是荥阳儿女百年来英勇不屈、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历史印痕。成为这块土地上最光荣、最闪亮的红色遗产,她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保护、建设和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英雄的旗帜高高飘扬成为荥阳儿女永不懈怠、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

栉风沐雨历久弥新让英雄的旗帜更加鲜活

成立于1944年的荥汜抗日民主政府是抗战时期飘扬在南部山区小寨山上的一面鲜艳的旗帜,是荥阳人民英勇抗战的时代象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荥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二层土楼已岌岌可危。荥阳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80万元,对原有建筑进行修葺,对周围环境进行改善。修旧如旧,旧貌换了新颜。

位于南部山区环翠峪的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是豫西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重要革命遗址。抗战时期,这里军民团结,参军参战,救治伤员无数。为更好发挥其教育、示范基地作用,近年来当地政府投资500余万元,对原有病房、窑院、四邻村舍、红色广场、停车场、参观游览道路等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今年年初,新塑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政委徐子荣半身汉白玉雕像落成,与原有的他的老战友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员皮定均的半身雕像,并肩伫立在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这片土地上。目前,该纪念场馆基础设施完善,红色氛围浓厚,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人民缅怀历史、致敬英雄的重要教育示范场所。

董天知故居、韩风楼故居、油坊中共地下联络站旧址、庙子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遗迹,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利用,原有的建筑风貌得以重现。专业化管理、宣讲团队,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使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悟英雄精神,从中汲取不竭的力量源泉。

千淘万漉吹沙始金让英雄的旗帜更加生动

高山镇余顶村是抗战时期荥汜抗日民主政府第四区政府所在地。矗立于村顶的烈士纪念碑,巍峨肃立。近年来,纪念碑广场周边的交通、绿化、宣传环境等得以改善。当年的革命故事用宣传栏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广场四周。人们徜徉其间就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血与火的抗争。每年清明节前后,烈士纪念碑下的红色宣讲“八路军来到咱家乡”吸引着当地机关、团体、学校、周边村组的群众,他们络绎不绝地前来聆听、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位于崔庙镇郑庄村的河南省国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是一家利用革命老区特殊地形地貌,打造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农业开发、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企业。近5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使各项教育实践功能逐步体现。河南抗日根据地展示厅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红军长征大型雕塑展,用雕塑形式再现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10多个历史场景。通过声、光、电的配合,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展现得活灵活现。在“重走长征路”的“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雕塑前,人们流连忘返、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这里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

大型现代豫剧《董天知》已由荥阳市豫剧团排演完成。该剧全面展示了荥阳人民的好儿女、民族英雄董天知追求真理、立志报国、英勇抗日、为国捐躯的英雄故事。

《荥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荥阳市革命老区掠影》《荥阳市红色革命故事》《峥嵘岁月一位“皮旅”老兵的战斗历程》等系列红色文化书刊的顺利出版发行,使革命的事迹更加鲜活,英雄的故事更加生动。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英雄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具体工作中,荥阳市建立了宣传、党史、文旅、教育、军人事务、老促会等部门组成的联动协调机制。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使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走上了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道路。

荥阳市文旅部门精心谋划,开辟了三条“红色文化一日游”项目。出版发行了《荥阳旅游》红色旅游指南,人们一册在手,红色景点一览无余。

在红色底蕴丰厚的三个革命老区村建设“村史馆”,用崭新的形式和表现方式,讴歌时代的进步,颂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红色讲堂”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烈士故乡及“红色故事、红色图书进校园”系列活动等教育形式已制度化、常态化。中小学校的红色教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阵地,得到社会各界格外重视。烈士纪念碑下的“红色讲堂”已成为宣讲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的一张名片,社会效果明显。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期间全市各级组织、各社会团体纪念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崇尚英雄、珍重历史、热爱和平蔚然成风。

关爱老区,为革命老区群众送科技、送温暖、医疗下乡、扶贫助困、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事业成为机关团体、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7·20”洪灾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对革命老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革命老区率先实现恢复重建。老区面貌焕然一新,老区群众过上了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革命老区是根,老区人民是本,红色文化是魂”,强根固本壮魂就需要我们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发扬老区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政权代代相传。

据荥阳市老促会会长王金章介绍,荥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和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等红色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工作,制定了《荥阳市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要点》等有关政策,主动听取关于老区发展、红色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工作汇报和工作建议,在组织上、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使荥阳境内的18处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等红色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建设和利用。但由于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制约,红色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质量、效益等还有待不断提高,还有许多具体现实的工作要做。荥阳市老促会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忠诚卫士,调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合力,促进发展,使荥阳大地上这些英雄的旗帜更加鲜活、生动,迎风高高飘扬。 (荥阳市老促会刘仪)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