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金秋送爽庆丰收沃野生金笑开颜
第1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7期:第1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22

郾城区金秋送爽庆丰收沃野生金笑开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星王尚李蕾/文焦海洋范子恒/图

河景

喜看稻菽千重浪,亿万农民庆丰年。近年来,漯河市郾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重点实施十大项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一幅秀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该区先后荣获全省植保植检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可燃物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先进县区等称号,成功申报2023年省级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试点县,承办全市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暨“一喷三防”现场会,顺利通过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

希望田野的科技范

“随着智慧农业的推广普及,全程机械化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作业的模式,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逐渐扭转‘望天收’的困境,现在就算在家喝着茶都能通过手机实时监控农田,轻轻一点就可浇水、施肥。”郾城区新店镇区域站工作人员说。

郾城区充分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条件,示范开展5000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采用固定式喷灌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系统,结合测墒灌溉系统,用户可通过田间终端、手机App或电脑端对作物灌水、施肥进行统一调控和一体化管理,实现作物定时、定量的精准灌溉和精准施肥,有效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该系统应用相较传统灌溉方式可节省35%的用电、40%的用水和90%的人工,较传统施肥方式可节省40%的肥料用量。还依托区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了9个病虫害防控监测点,形成了完整的物联网监测体系。监测点配置完善的病虫害远程监控物联网系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等设施,依托郾城区智慧农业平台,及时准确地把墒情、苗情、病虫情、灾情“四情”情况传输到智慧农业平台,通过平台数据分析,区农技专家人才服务团研判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及时推送给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有效打通了农技服务“最后一百米”。

此外,郾城区还计划建设小麦产业大数据信息展示中心,以全区小麦产业链条体系及科普展示为主要功能,全景展示小麦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成果,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展示小麦的成长过程,从古至今历史脉络,以及未来郾城区现代小麦种业的发展愿景。

老百姓的振兴梦

“楼房盖了,汽车买了,感觉越来越好;存款多了,收入高了,生活越来越好;粮食收了价格高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这是现在郾城区农村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郾城区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缩影。

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在今年遭遇连阴雨的不利情况下,郾城区积极行动,统一调配机械,指导群众进行晾晒烘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并积极对接保险公司和国有收储企业,对受损小麦进行理赔和托市收购。最大限度保证了农户利益,扛稳了粮食安全重责。

提升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引进外区域小麦联合收割机486台,加上本地返郾作业机具,参加全区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机具达1037台,收获小麦面积37万亩,机收率达99%以上,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2023年争取农机购置补贴国补资金671万元,补贴新机具235台,受益农户224户。新增智能终端自走式植保机和无人机已在3月2日安装完毕。

紧盯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三产融合高地。扎实推进“两园区一基地”创建。发挥牵总作用,按时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建设。引进新人才、新技术、新模式等,汇集各类资源,推动“专业运营公司+科研院所+镇级平台公司+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产业农民”的“五位一体”全链条运营,助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如此,区里还结合全市乡村建设示范创建,招引谋划了乡村建设项目65个,总投资38.21亿元。其中,39个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已竣工,16个重点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其他项目正在积极对接中。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速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计划对31个村开展“产业兴旺星”创建,较2022年增加18个创建村,增长率达138.46%,占全区146个行政村的21.23%。立足实际,梳理总结9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指导各村结合村情实际,选择适宜有效的发展模式。目前,在李集镇西孟村、裴城镇田店村、新店镇薛庄村、孟庙镇王店村重点谋划了新建厂房和温室大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均在持续推进中。

人居环境的大改善

近年来,郾城区以厕所革命为“小切口”,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以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事会,创新实施户厕“双闭环”管理,区、镇、村三级干部联动,区、镇、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在全区深入推进“区负总责、部门联动、镇办监管、村为主体”的整治机制,覆盖全区141个行政村。

开通人居环境整治“随手拍平台”,公布举报电话,推出“问题随手拍、清单及时发、整改提速走”等举措,并与群众签订“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群众主动清理院内外卫生死角,整治庭院及周边环境,破解了“政府干、群众看”难题,在2023年被评为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单位。

针对户厕损坏报修难、循环利用难、粪污转运难等问题。郾城区创新实施“双闭环”管护机制,对全区141个行政村逐村过一遍,5.6万改厕农户实行区主管部门底册、财政投入底册、各镇上报底册、各村摸排底册“四个对照”。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实行改厕农户+吸污车+大三格化粪池+家庭农场、种植合作社、龙头企业改厕模式,141个行政村的户厕粪污由专人管理的80辆吸污车转运至40个大三格发酵,并将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提供给83家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理到农田综合利用的生态循环。

积极探索“数字化+网格化”后期管护模式,整合资金建成1个区级农村户厕管护综合服务中心和7个镇级服务站,形成“1+7”联动服务体系,实行定人、定车、定村、定大三格、定合作社“五定工作法”。同时,投资建成户厕管护数字化管理平台,做到一户一档一码,农户扫码即可报抽、报修。区、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人员半小时内上门服务,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管而无效的难题。

孟庙镇英张村多肉大棚

商桥镇烟叶种植基地

村民使用卷盘喷灌机浇灌

勤康乐肉牛养殖基地

幸福渠畔

16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

无人机开展田间作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