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锋樊伟
问十乡曹店水产养殖基地
金秋时节,走进漯河市源汇区,一项项特色产业生机盎然,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布局有序。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释放着无限动能。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以来,源汇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围绕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全域创建园区、建设最美乡村”总体思路,明确“一带一环一园”都市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定位,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共同发力促振兴巩固成果不松劲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源汇区首先明确了“一环两带三区”的发展定位,围绕“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示范带动、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编制《源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源汇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规划》,明确“一带一环一园”都市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园区互补、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健全机制,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该区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明确区委书记为“一线总指挥”,实行网格化管理,实施专班推进,定任务、定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定机制,梯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健全挂点联系工作机制,现场“开方抓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源汇区落地见效。
落实保障,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在要素配置上,该区把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科技等各类发展要素更多流向农业农村,建立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先后统筹中央、省、市、区资金5438万元,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资金3亿多元,支持“三农”领域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督导考核机制,实行台账推进工作法,聚焦重点任务,实行周督导、月调度、季讲评,保证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动态返贫监测抓得好,乡村振兴根基筑得牢。该区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组合拳”:探索建立“442”(四警制、四单制、双向评估)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新机制,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帮扶政策54项,优化帮扶政策32项,调整帮扶政策15项,新增帮扶政策17项;严格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排查走访3740户14203人,落实3042项帮扶措施,做到了应纳尽纳、纳入则帮、帮则必实;统筹各级财政专项衔接资金2184万元,实施10个产业帮扶项目。强力推进金融帮扶,发放贷款1273.59万元,帮扶率达97.43%。
产业为先促发展激发乡村新活力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该区抢抓机遇、厚植优势,以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化、加工全链化引领乡村振兴,产业集群特色鲜明、链条完整;乡村旅游热点涌现、亮点纷呈,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该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工作被省级认可;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连续3年实施全区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全覆盖;做实“产业+”融合文章,先后发展羊肚菌、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年产量3.5万吨;积极探索鱼菜共生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庭院养殖3种发展模式,打造问十乡渔业特色小镇“金名片”,全区已培填利用养殖水面558.3公顷,源汇区渔业先后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渔业经济已经成为源汇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该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抓手,培育市级、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家,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带动农民1500余人;整合乡村振兴中央衔接资金等各类资金资源,在大刘镇、空冢郭镇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蔬菜种植、休闲采摘农业园;贯通产、加、销,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做活农、文、旅融合文章,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该区围绕唐江河绿韵水乡生态长廊重点打造唐江河农文融合带,发展都市休闲园区20余家,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年收益达到700万元;在空冢郭镇、大刘镇、问十乡等乡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市“百优”党性教育基地和新时代乡村振兴讲习所;在陶桥村投资700余万元建设了乡村振兴馆和国学馆项目,在宋庄村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电商平台。2023年源汇区问十乡陶桥村、空冢郭镇半坡朱村成功创建省级旅游乡村。
浓墨重彩绘新景文明乡村入画来
源汇区抓实乡村建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想方设法做活乡村产业,做靓乡村建设,做细乡村治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该区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创新推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图斑“1125”工作法即“一张作战图、一份问题总清单、两份交办台账、五项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一批“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村村各不同”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该区坚持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创建全国文明村镇1个,省级文明村镇3个,文明村镇占比达75%以上,挖掘上报“十佳市民”“平民英雄”等先进人物20人。空冢郭镇半坡朱村荣获2022年“河南省示范性乡村文化合作社”。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治理清单制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31人,成功调解矛盾纠纷率达100%,法律援助案件受援群众满意度100%。
在深化产权改革工作中,该区以“共同富裕”为核心,注重盘活闲置资源,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系统,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撬动社会资本入股,形成中小企业进村的聚集效应,企业投产后村集体经济每年都有分红,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进厂务工;空冢郭镇小于村盘活村空闲宅基地、荒片、荒坑闲散资产,建设近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对外承包租赁,村集体总收入近百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实施村集体项目,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28个。
党建引领聚合力绘就发展新图景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源汇区把党建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引擎”,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坚持打好政治牌、人才牌、党建牌“三张牌”,持续建强支部堡垒,选优配强队伍人才,走出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打好“政治”牌,让基层学出“新气象”。该区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积极探索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引领,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施“党员干部乡村振兴全员轮训计划”,区乡村联动培训县级干部、涉农部门干部、镇村干部等3000人次,不断增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战本领。持续实施“党员先锋”“乡村振兴头雁培育”计划,通过田间课堂、党课开讲了等平台,培训农村党员群众7600人次,有效激发参与乡村振兴主体性积极性。
打好“人才”牌,让“领头雁”更有劲头。“三农”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该区育优“领头雁”,按照“一强五有”标准,选齐配强村支部书记,实施村级后备人才链式培养计划;打造“加强连”,充分发挥64名第一书记联盟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抱团作战;吸纳“后备军”,持续实施“雁归计划”,组建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发展专业联盟,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健全区乡村三级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新引进19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科研团队,建立322人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同时汇聚乡贤183人、致富带头人72人,他们在基层一线锤炼过硬本领,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打好“党建”牌,让乡村振兴“活起来”。该区实施铸魂、聚力、先锋、跃升、强基五大工程,先后召开专题会议100余次,走访群众2720余户,办理为民实事400余件;按照“五星引路、四星示范、三星连片”的创建思路,依托“源汇微组工”平台,开辟《“五星”支部创建》《“五星”创建大家谈》双专栏,严格落实“周四书记党建日”,实现全区40余名县级干部分包乡镇办、村(社区)全覆盖,推行创建交办制和清单制,健全完善“一办七专班”运行机制,全区创建“五星”支部4个,“四星”支部7个,“三星”支部46个,“三星”及以上支部创建达72.2%。
点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整体大变化。随着一系列新举措、新办法的实施,一幅幅“洁净美”的源汇美丽乡村新图景让人心旷神怡。该区先后获得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河南省2022年度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突出单位、河南省2021年度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突出单位等36项荣誉。
(本版图片由漯河市源汇区委宣传部和源汇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绿色食品(辣椒)喜获丰收
半坡朱村利用荒坑荒片建设的文化广场
骆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干净整洁
王会朝设施蔬菜产业园
宋庄村高效农业示范园
中原水产产业园鸟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