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书写乡村振兴的丰收答卷
第20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7期:第20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22

郏县书写乡村振兴的丰收答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肖应辉宋佳蔚

薛店镇太朴寨村田间农户正在收获分拣胡萝卜李海杰摄

时维九月,序属金秋,五谷丰登,大地流金。又到了硕果累累的季节,郏县乡村广袤的田野铺展着丰收的图景,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郏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赋能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助力粮食稳产高产,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收。培育发展红牛养殖、烟叶种植、绿色“果蔬菌”种植等农业特色产业,郏县大地呈现出一派繁荣“丰”景。

复合种植“一季双丰收”

9月18日,走进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的农田里,放眼望去,一排排玉米秆上挂着一根根饱满的果穗,中间种植的大豆长着一串串豆荚,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农技人员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测产方法对示范基地的大豆和玉米进行现场随机取样、记录。经过实地测距、数株数、大豆和玉米的粒数,初步测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测产给出了喜人结果:玉米预计亩产在1100斤左右,大豆亩产预计在300斤以上,实现“一季双丰收”。

“合作社里总共有11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其中300亩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间作种植。今年尽管雨水比往年多,县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保粮食丰收‘把脉问诊’,抓好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玉米大豆间隔种植,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同时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今年秋粮亩产值将超过2000元,比单一种植玉米增加收入500元以上。”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峰谈到今年秋粮丰产丰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郏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近1万亩,目前玉米大豆陆续成熟收获。玉米“套种”大豆新种植模式,“种”出了丰收好年景。

近年来,郏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截至2023年,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夯实了粮食丰收基础保障。与此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赋能作用,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结合,加快示范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今年推介发布农业主推新技术10项、优质品种16个,培训农民13500人次,全县良种良法入户率达98%以上。

金秋时节,郏县平畴沃野,粮食丰收在望农民增收可期。

郏县红牛产业越做越大

位于郏县堂街镇上李村的红牛养殖场,500多头郏县红牛在牛棚里吃着草料,个个膘肥体壮,毛色红亮,精神头儿十足,时而发出“哞-哞-”的欢叫。

提起养牛,养殖户李付营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是从2018年开始养殖郏县红牛的,最初养了40多头,感觉效益还可以。规模也一年一年不断扩大,今年存栏有500多头,养牛产业也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2021年,郏县成功入选全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郏县红牛)发展共建试点县。2022年,被列入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

郏县把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县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强力推进郏县红牛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98家,散养户1300余户,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郏县红牛保种场和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1个,全县以郏县红牛为主的牛存栏近8万头,总产值达50亿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

记者在位于该县安良镇的河南雪花红牛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园区看到,一栋栋现代化的圈舍里,9000多头打着耳标的牛个个毛色红亮,精神头儿十足,它们有的在吃着饲料,有的卧在地上进行反刍……

谈到红牛养殖,该县红牛产业服务中心张文标说:“河南雪花红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届时以郏县红牛为主的肉牛年出栏可达3万头。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牧光互补项目今年6月建成,增加郏县红牛畜位3000个。”

郏县抓链条促融合,积极依托瑞宝红牛肉业有限公司,推广“龙头企业+养殖场(户)”合作订单养殖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红牛养殖,通过科技研发、科学饲喂,生产高端雪花牛肉,建成了年屠宰10万头的日式分割线一条。开工建设了河南贝吉尔牛肉精深加工、润浦牧业熟食深加工等项目,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发展链条。

创红牛品牌、兴红牛产业、助乡村振兴。目前,郏县红牛种质提升、种群扩繁,红牛产业越做越大,成为当地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山儿西”烟飘香烟农笑

秋风送爽,郏县烟叶生产又迎来了丰收季,飘香的烟叶成为该县烟农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郏县种植烟叶历史悠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烟叶种植基础牢固,是全省烟叶种植核心县、全省浓香型烤烟核心引领区。郏县烤烟获批“山儿西烟”注册商标,是目前全省唯一烟草行业区域品牌,被列入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名录。

位于该县紫云山西部的一片丘陵山地,盛产“山儿西”烟,这里连片开阔的烟田,种植的烟叶长势喜人,成熟落黄、硕大厚实的烟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油画。堂街镇堂东村李保志是这里的种烟大户,今年种了80亩“山儿西”烟。“今年风调雨顺,各家各户烟叶长势都不错,产量高,品质也好、烤出来的烟叶大多是优等,明显好过往年。这烟叶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李保志兴奋地讲述着今年的好收成。

烟叶丰收让烟农们收获满满,烟地里、电烤房旁、烟站里,处处能感受到烟农的喜悦。今年郏县的烟叶长势好,并且大都使用全电能烤烟房,炕出来的烟品质都是“通杆黄”,成为地地道道的“黄金叶”。

今年57岁的安良镇酸庄村薛战锋是全电能烤烟房的烘烤师,管护着该村20座全电能烤烟房。他每次打开电能烤房,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烤烟的香味。烘烤出来的一竿竿烟叶颜色橘黄,外观匀净。看到烤出来的金黄色烟叶,薛战锋笑得很开心。他说:“炕的烟叶金黄金黄的,再加上烟叶收购政策好,咱村烟农每亩地的烟叶收益应该在6000元靠上。”

据郏县烟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雷晓介绍,郏县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今年郏县烟叶种植面积近10万亩,涉及12个乡镇236个村,从业人员3万余人。近年来,郏县争取上级烟草和电力部门的项目支持,共投入资金2.8亿元,在全县新建或改建4134座全电能烤烟房,全县燃煤烤烟房升级为全电能烤烟房,进入“慧烤烟”时代,烤烟质量和种植面积得到双提升,烟叶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预计全年烟叶生产可实现总产值超5亿元。

金黄的烤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丰收的喜悦绽放在烟农的笑脸上。

绿色果蔬端上国际餐桌

希望的土地,孕育着丰收的希冀。金秋季节,郏县果蔬种植基地瓜果飘香,硕果累累。

薛店镇太朴寨村兄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车间里,经过自动淘洗的胡萝卜色泽鲜亮,顺着流水线经过分拣、装袋、过秤、包装后装车外销,每吨售价2000元,产品供不应求。该镇蔬菜基地种植的万亩胡萝卜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种植管理,胡萝卜种出了“国际范”。该公司生产的胡萝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无农药残留,大小适中、口感脆甜、色泽鲜亮,属于高品质蔬菜,完全符合出口蔬菜标准,不但销往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大中城市,还出口到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端上“国际餐桌”。

走进位于堂街镇王楼村和李楼村的现代蔬菜产业园,放眼望去,一座座拱棚与温室大棚坐落有致,日光温室大棚内满目新绿。这里每天供平顶山市区新鲜时令有机蔬菜就达10多吨。王楼村种植大户周少锋流转土地500亩,建设大棚300座,种植上海青的蔬菜大棚每年种7茬,每亩纯收入15000元。徜徉姚庄回族乡云河生态园种植基地,这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融合”生态观光综合体,丰收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果蔬的清香甘甜,俨然构成一幅田园风光秀美画卷。

郏县把蔬菜产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点,按照“强基地、扩规模、壮龙头、突特色”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及食用菌种植,今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6.1万亩,产量达到16.2万吨。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认证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使全县高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到30个,占地面积1.5万亩,产值超7亿元。

郏县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丰盈了市民的“菜篮子”,同时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在今后的工作中,郏县将围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五个振兴’,突出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李口镇白龙庙村烟草科技园工作人员正在捆装烟叶 王强摄

堂街镇王楼村现代蔬菜产业园正在拣装蔬菜 李晓菁摄

农户烟叶烤制成功肖应辉摄

薛店镇狮子口村收割机正在抢收玉米李海杰摄

堂街镇红牛李晓菁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