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务实重干绘就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第2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87期:第2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22

光山县务实重干绘就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盛鹏上官幼林

北向店乡稻田金黄 向宣垣摄

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硕果累累,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谷穗飘香,放眼光山大地,青山与碧水相融,田园和道路交织,城镇与村庄相映,一幅幅自然和谐、承载乡愁记忆的美好“山水画卷”光彩夺目。

近年来,光山县以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为抓手,紧抓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省第一批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的机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工程,以强功能、补短板、创特色为重点,建设21个示范引领村、99个生态宜居村组,打造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乡村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呈现出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崭新图景。

产业旺 乡村振兴势头足

临近中秋节,光山县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党支部书记杨长太格外忙碌,刚从稻田里收割的新鲜水稻被送进加工厂。“生态有机大米在市场上是‘抢手货’,供不应求,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喜悦。”杨长太高兴地说,“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接单、打包、发货,农产品每天能走200多单。”

光山县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在田园上“绘图”、土地上“绣花”,下功夫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一稻(优质稻)两油(油茶、油菜)三特(茶叶、蔬菜食用菌、肉牛肉羊)”产业布局,实施“联盟+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扩大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坚定走好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加强产业谋划,打造“一村一品”,推进项目建设,去年示范区内谋划实施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52.7亿元,完成投资22.7亿元。今年,又谋划实施项目32个,总投资37.97亿元。

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光山县培育农村优势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高质高效。2023年全县种植20万亩小麦、40万亩油菜,夏粮喜获丰收,小麦总产量达5.7万吨,油菜总产量达4.5万吨。全年水稻生产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其中,优质再生稻15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稳住了粮油生产“基本盘”。9月14日,全国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示示范与技术推广大会在该县召开,节水抗旱稻技术被全国推广,确保了粮食产量稳定在11亿斤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鼓励支持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肉牛肉羊及特色水产养殖,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光山县完成7.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油茶种植面积达29.2万亩,茶叶2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14.2万亩、中药材4万亩、果蔬15万亩。目前,畜禽产品供给稳中有进,生猪存栏6.5万头、牛存栏1.6万头、肉类产量4.7万吨、禽蛋产量2.1万吨。

做优产业品牌,扩大市场知名度。该县在打造“光山十宝”农特产品的同时,“联兴”油茶、“蓝天”茗茶等品牌农业持续做强,蓝天茶叶今年上半年产值近4亿元,“紫云苏山春”茶叶品牌荣获第31届中国茶业科技年会“茶叶品质评价五星茶样”。

探索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与清华文创院合作,推动文产特派员项目在光山落地,打造一批本土乡创品牌,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已引进落地“文产特派员”项目10个,还将引进10个以上文产特派员项目落地。

拉长链条,膨胀产业规模,该县已建成一座年产8000吨茶油的联兴油茶加工厂,研发了“玉肌汉方”等油茶系列日化产品;建成司马光油茶公园,农业全产业链条初具规模。盘活存量资产,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集体资产、集体土地、林权等通过平台公开透明交易,已累计成交4.66亿元,并引导交易资产从银行获得融资,已贷款18笔1050万元,有力解决了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乡村美 留住乡愁高颜值

清晨,一缕阳光照进东岳村,载满游客的小火车在水稻田里穿行,文化中心广场上,高飞的风筝引来孩童们的欢笑,东岳古街里,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如画的田园风光……这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正用“高颜值”吸引游客的目光。今年以来,该村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如今来东岳村的人,不是学习的,就是旅游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兴奋地说,是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把东岳村擦得更亮、扮得更美,走上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美丽道路。

乡村振兴需要有产业、有“里子”,也需要有乡愁、有“面子”。光山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生态宜居,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有颜值、有内涵。今年2月,光山成功进入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名单。开展“十百千万”工程,创建示范引领村、生态宜居村,已完成23个示范引领村、21个生态宜居村组创建。目前,全县已建设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河南省“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

率先打造“五好两宜”和美乡村样板,2023年该县成功入选“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名单,按照“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整洁”的建设要求,光山选择顺民意、为民利的项目,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和美乡村串珠成线、连线成片,促进村庄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大力实施乡村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9200余盏,整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奖补项目资金2750万元,构建“两大四小”环线,总里程168.19公里,总投资13.2亿元以上,通过主体道路建设、慢行系统建设、周边景观提升、相关服务完善四个方面,形成区域旅游点闭环。

在乡村建设行动中,该县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的改厕方式,建设联户污水管网、粪污集中处理设施,成立专业化管护队伍,形成“乡管护队、村管护员、改厕农户”的网格化管护体系,在182个行政村开展“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推动全县范围内实现愿改尽改,累计完成改厕62000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乡村之美,美在人文。

光山县以“铸魂”为内核,让乡风文明入脑入心。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将精神文明纳入村民生活,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红色引领,推动文化振兴。该县深挖红色资源,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信阳段)规划建设,先后投资1200万元,对各红色展馆进行陈展提升,举办首届全域红色教育研学活动,今年就有来自省内的16批8285名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活动,开展“大别山党课别样红”系列主题党课宣讲160余场,覆盖各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1.8万余人,收集留言近600条。

美丽乡村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该县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创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高效网格管理,在示范区划分基础网格239个,配备网格员1313人,实施“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微网格”工作机制,构筑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开展文明实践,提振精气神,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和依靠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广泛开展“规范红白喜事、倡树文明新风”全民承诺签名,全县累计创建11690户“三星文明户”共48804人,今年以来开展饺子宴2815场次。

农民富 宜居宜业“有钱景”

光山县依托特色富民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增强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产业增值收益,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共同富裕。

打造特色富民产业,撑鼓农民“腰包”。光山县全力抢抓油茶产业作为保障国家油料战略安全和促进乡村振兴重点产业发展机遇,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整合涉农资金2534.2万元支持油茶产业发展,争取和设立了全省第一笔国开行油茶专项支持贷款3.4亿元。组建油茶产业联盟,启动“光山油茶”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油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的重要致富增收渠道。目前,从事油茶产业的专业合作社超百家,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光山茶油市场影响力、占有率不断提高。

按照该县“十四五”规划和油茶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油茶产业综合产值将达10亿元,届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将更加明显。

光山县充分结合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投资1.2亿元打造了司马光油茶公园,形成了采摘体验、科普宣教、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

“没想到家门口变成了景区,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家住茶溪谷附近的陈洼村村民陈良厚高兴地说。今年已经69岁的陈良厚闲来就在茶溪谷做园林管护,每月能挣2000多元。

“最重要的是,带来了人气。”提起油茶产业,槐店乡晏岗村党支部书记晏乃君滔滔不绝,“晏岗村每年10月份油茶花开时,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现在村里民宿、餐馆多了起来,不少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创业。油茶园盘活了农业、餐饮、旅游一整条产业链!”

围绕农旅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光山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去年接待游客306.3万人次,其中油茶园、茶乡旅游占70%以上,相关综合收入达12.36亿元。

光山县优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积极探索保底分红、劳务收入、资产收益、二次分配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十里镇“好菇粮”食用菌基地,建设1000多个大棚让给当地村民种植,招收了200多位农民成为基地的产业工人,从技术、销售等多渠道进行帮扶,并且实行订单收购,确保村民有实实在在的收益,人均增收达2万余元。

“以前在外地打工,陪孩子时间很少,现在在家门口就业,能陪伴孩子、家人,我很满意。”十里镇李堰湾村村民李颜说。

小香菇发展成大产业,掘开了富民增收的“源头活水”,鼓励更多能人回乡创业,让更多的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平稳起步。据统计,仅食用菌种植,就为当地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推进乡村振兴,光山县解放思想,务实重干,为人才提供创业指导、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好人才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为人才“减负松绑”,助力人才“轻装上阵”,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该县大力实施“鸿雁回归行动”,吸引新农人、树立新乡贤、培训新农民,搜集光山籍在外各类人才6275人。利用“中原学者工作站”引进、培养一批科技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外聘专家教授12人、高级工程师6人。培养本土人才,建立乡土人才工作站,实施“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工程”,开展高素质农民、电商人才、专技人才等培训,同时做好技术人才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技术结对”,去年以来共培训1.5万余人次。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光山县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正在浓墨重彩谱写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水稻获丰收谢万柏摄

菱角丰收谢万柏摄

司马光油茶园向宣垣摄

2023年全国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大会在光山召开 向宣垣摄

水稻收割 谢万柏摄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