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一豪郑占波张继宏文/图
蓝天白云下的美丽城区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走进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的石榴采摘园,饱满硕大的石榴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在会盟镇铁炉村,成熟的“孟津梨”已摆上了临路的果园门口,吸引不少游客停车购买;在送庄镇白鹿村,果农们正忙着在自家果园内采摘、分拣、装箱,将这些鲜美的桃子运往市场……
两年来,孟津区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洛阳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为引领,结合孟津实际,持续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活力,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坚持系统思维,注重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让城更“靓”乡更“美”,奋力谱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孟津区先后荣获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区)等称号,是全省十大优质奶源基地、河南省奶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县,农村污水治理“三定三分类”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
聚焦“农村美”推进城乡一体建设
两年来,孟津区把加快乡村建设、补齐设施短板作为突破口,围绕群众所思所盼、南北两区融合发展要求,以城乡一体化破题,从水电路网到教医文保,加大多方投入,推动乡村道路“白改黑”、供排水一体化建设、集镇建设工程、“三村”创建行动,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今年8月,常袋镇姚凹村入选2023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
“道路‘白改黑’后,路上灰尘少了,噪声小了,颜值高了,停车位划好后,原来乱停乱放的小汽车现在也停整齐了,俺们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了。”9月21日,在送庄镇送庄社区十字街开饭店的王师傅,指着店门口已铺设沥青的道路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道路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的“神经末梢”。孟津区实施农村道路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构建“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2023年,计划实施农村道路“白改黑”433公里。截至目前,改造率已达64%。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为打通群众饮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孟津区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连年持续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先易后难、分期实施、梯次治理,探索出“根据人口定规模、根据水量定管网、根据水质定工艺”的污水治理“三定三分类”孟津模式。
同时,建成“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供排水运营“统一管控、业务联动、融合共享、广泛协同”的建设目标。2023年计划对156个村的供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实施剩余58个村的污水治理工程。目前供水项目已完成129个村,污水项目已完成21个村。
10月底前,孟津将全面完成255个村的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任务。
集镇建设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作为洛阳市最年轻的行政区,孟津区正开足马力推进集镇建设,重点围绕教育、养老、医疗和镇级乡里中心提升服务品质,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人文环境。为此,该区共谋划100个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
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洛阳市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提质工作观摩推进会上,孟津区改造提升后的里仁农贸市场采取“市场+平台公司”的模式,让群众实现“一站式”购物,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公共服务聚力提升行动,在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孟津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产业强”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6月,孟津区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区乡村振兴观摩推进会,会上邀请2位乡村运营专家,对“什么是乡村运营、乡村运营要运营什么、为谁运营、怎么运营”等问题作了讲解。同时,还向长期耕耘于乡村产业一线的8名乡土专家颁发了聘书,希望他们能发挥技术优势和智力资源,助力全区乡村产业发展。
一直以来,孟津区把产业振兴作为抓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以产业富民为导向,以服务培优市场主体为主线,引进运营、管理等先进理念,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劳动技能培训,注重企业联农带农,努力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特色果蔬鼓起“钱袋子”。孟津区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为平台载体,以农发科技、聚泉农业、送驾庄合作社为带动,产前注重种质提升,产中加大技术培训,产后发展电商经济,培育像朱忠厚、杨占通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叫响“孟津田园”区域品牌,建成现代农业电商产业园。常袋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认定。该区已逐步成为全省知名的果蔬生产和加工基地、豫西精品西甜瓜蔬菜交易流通中心。目前,全域果蔬产量达到38.2万吨,果蔬产业链产值达到12亿元。
--牡丹花“链”起一个产业。孟津区围绕洛阳“牡丹花城”定位,对接都市核心区,在朝阳、送庄片区发展牡丹种植1.5万亩,注重整合种植资源、人才资源,拉长产业链条,谋划发展鲜切花产业、牡丹籽油、精油加工业以及牡丹茶、牡丹食品、牡丹文创产业,建设牡丹产业交易中心、研究机构,打造洛北“牡丹小镇”。
--“两牛”产业蹚出“牛路子”。孟津区出台《孟津区支持肉牛奶牛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孟津区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在横水、小浪底片区建设市级“两牛”产业园。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平台公司建场+乡贤运营”“村集体建场+乡贤运营”“农户购牛+企业托管”等养牛模式,壮大“两牛”规模。盘活利用各类闲置土地,保障养牛用地500余亩。破解资金瓶颈,创新养牛“活体贷”,撬动社会资本1.8亿元投入“两牛”产业。全区“两牛”饲养量达7万头,年产鲜奶9.7万吨,坐拥豫西地区最大的肉牛场--天下秀,第一批国家级休闲观光牧场--生生牧场,“两牛”产业总产值达35亿元。研发“洛阳味道”“手工老酸奶”等优质巴氏杀菌乳,推出奶酪、草莓酸奶系列产品,推动本地鲜奶进商超、进校园、进社区。
--高端民宿蓬勃发展。“孟津沿黄区位优势明显,高端民宿大有可为。”近日,北京寒舍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在孟津考察高端民宿项目时不禁感慨。为用好黄河IP、文化IP,该区结合当下资源优势,依托沿黄生态廊道资源禀赋、文化底蕴,培育发展休闲观光、民俗民宿等新业态,加大对高端民宿产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打造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精品民宿。
截至目前,孟津谋划民宿集群3个,新建精品民宿21家。
聚焦“生活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孟津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以乡里中心为载体,以“三自”组织全覆盖为有效方式,推进乡村治理有力有序,让群众更舒心、更安心。
站在“五星”支部--吉利街道东杨社区党支部的党群服务中心楼前,只见居委会办公楼、大院干净整齐,服务大厅内办事流程图清晰明确,量身打造的“一刻钟生活圈”,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就近便利的生活服务,实现了居民不出“圈”便可享受美好生活。
当前,孟津区以实施“聚力领航计划”为抓手,将“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能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全区上下呈现出“星”光汇聚、群“星”闪耀的蓬勃创建态势。
2023年,计划创建“五星”支部6个,“四星”支部28个,“三星”以上支部占比一半以上,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等创建也正稳步推进。
“大热天的早上不想做饭,正好带着孩子来这里吃个早饭,又营养又健康还实惠!”一大早居民张阿姨就开心地带着孙子来到了城关镇八一社区邻里中心的便民餐厅就餐。
围绕“健身、餐饮、医疗、阅读、休闲”等居民需求,该中心还设置了便民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医疗站、日间照料中心、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共享书吧、家庭教育咨询等功能室,实现公共服务集约化配置。同时,该中心还引进便民餐厅、美术培训、便民理发、艾灸理疗等多家运营机构,构建“公益+运营”模式,收入用于社区水电、活动开展等保障性支出,形成邻里中心商业反哺公益的良性发展模式。
八一社区邻里中心只是孟津全面推进乡里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孟津区坚持“三步工作法”,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民情恳谈等方式,梳理意见建议3200余条,收集服务需求1460余项,按照群众需求,科学设置服务项目,注重将党务政务、卫生、养老、托幼服务、文化体育等各项服务功能优先向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聚。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认可度,今年以来,孟津区实施十大“里子”工程,抓好“公共服务进社区、‘三自’组织进中心、文明新风进乡村”三项“暖心”工作,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活动490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350余个。
“秋风飒飒孟津头,立马沙边看水流。见说武王东渡日,戎衣曾此叱阳侯。”昔日,九曲黄河第一古津的孟津,如今,美丽的村落、清澈的河道、阡陌交错的良田,目之所及,和谐和美,如诗如画的孟津正在散发出蓬勃朝气!
聚力城乡融合,建设和美乡村,打造特色鲜明的城乡融合“孟津样板”。
孟津重建设、重提质、重治理,重实干!
黄河生态廊道驿站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
孟津区送庄镇果农采摘仙桃
孟津观赏南瓜喜获丰收
孟津区送庄镇的番茄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