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沃野田畴绘“丰”景要为生态农场增加“含金量”图片新闻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先锋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夯实小麦丰产高效基础“新麦58”转让价格创国内新高南阳第十八届玉雕节在镇平开幕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9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27

襄城县沃野田畴绘“丰”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宋广军通讯员闫海蓝张甜甜

9月25日,在襄城县颍桥回族镇东街村,村民关海军把已经收割好的谷子运到了该镇小米加工厂,谷子变成小米后将销往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能卖到欧洲。“今年种了50亩烟叶、150亩谷子,烟谷轮作,今年总共能赚50万元!”关海军说,近年来,该镇不少群众采用“烟谷轮作”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一体化发展,持续促农增收。

眼下,走进襄城县,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块块红薯硕大饱满、片片烟叶肥美金黄、个个辣椒长势喜人,“丰”景如画的田野色彩斑斓,丰收的幸福洋溢在90万襄城父老心间。

特色农业让大地生金

在位于双庙乡群月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红薯种植基地,一片片绿叶随风舞动,绿油油的红薯秧像一块绿色地毯,生机勃勃。随着红薯收获机缓缓行驶,一个个红艳艳的红薯破土而出。随后,村民们挑拣、清洗、包装,等待着中秋节装箱出售。

该合作社负责人郜朋告诉记者,为了迎中秋,他找了30余名村民加班加点采收红薯,线下直营,以礼品箱包装出售,目前已经谈好了不少订单。

襄城红薯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全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以麦薯套种、烟薯套种、纯作春薯和夏薯种植为主,年产鲜薯50万吨。薯块光滑鲜亮,鲜食味甘、熟食味浓,质地细腻,粗纤维少,口感绵软,回味悠长,营养物质含量均衡,注册的产品商标有“八士岗”“襄宝”“柏宁岗”等,常年畅销全国各地。

2019年,襄城红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22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批准襄城县创建省级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襄城有红薯种植大户100多户、合作社11家、专业育苗基地15家,从事红薯收储保鲜的有100多家、红薯经纪人300多人,拥有包括种苗繁育、保鲜储藏、三粉加工专业市场等方面的全产业链。红薯种植除了分拣、装袋依靠人工完成,除草等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眼下,襄城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红薯加工业。

平原与山脉相拥,有记忆的荒,也有勤勉的拓。湛北乡依托山水优势、乘着首山生态治理的东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好山水田文章,大力发展“花果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油菜花节、樱桃节成为当地名片,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念起“生意经”,摆小摊、办农家乐……农旅融合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金秋,漫步湛北乡尚庄村,通达的路网、排列有序的约600座瓜菜大棚让人耳目一新。

“没大棚时,我住的瓦房,出门走土路、骑自行车。现在,住的是楼房,出门是水泥路,开的是小轿车!”看着生机勃勃的辣椒,尚庄村村民常素英说,“这20年来,俺村人靠种植反季节大棚瓜菜(春天种西瓜,秋后栽辣椒)发财了。今年我种了13亩辣椒,能赚10万元,加上‘尚庄西瓜’的收益,年净收入20万元!”

不但自己富还带乡亲富

在位于山头店镇寺门村的襄城县广有种植专业合作社里,8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美如碧海,串串葡萄剔透饱满、令人垂涎。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俊虎、郭珂夫妇正与工人们一起忙着将采摘下来的葡萄进行装车,发往北京。

“亩产约4000斤,一年下来净收入超百万元!”算着“丰收账”,郭珂笑了。

郭珂今年35岁,是寺门村村民,以前与丈夫张俊虎常年依靠在首山上采石卖石维生。首山封山育林后,荒山变绿洲,游客纷纷来,夫妻俩考虑在山脚下开果园、种果树。2014年,他们投资50万元流转村中土地10余亩,种下20多个品种的葡萄树。之后,他们便夜以继日地沉浸在葡萄的世界里:详细观察葡萄每个生长周期的每个细节,哪方面做错了,就在哪方面加以修正。9年来,通过不断地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请教葡萄种植专家种植管理技术,他们从“门外汉”变身“种植能手”,并择优筛选出口感好、收益高的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0亩。

“背后是数不清的艰辛啊!不过好在各级领导给予支持,帮助宣传,还组织我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这是我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张俊虎说。

饮水思源。张俊虎、郭珂夫妇日子红火后,也带动村民越奋斗越出彩。“目前,合作社每年能为约70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一天工钱70元。”郭珂告诉记者。

在襄城,像张俊虎、郭珂夫妇一样通过在农村创业走上致富路的80后、90后还有许多。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襄城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政策引领、项目扶持、技术指导、人才培训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大城市回到乡村奋斗,创业致富,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反哺家乡。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近年来,襄城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稳政策、保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多措并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耕地质量建设加快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全力以赴提高土地产能;

--“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旱能灌、涝能排,未雨绸缪防灾减灾;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了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动“一园三基地”建设,开展红薯、大豆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全面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形成“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的服务推广机制,从育种选种到丰收归仓,全流程挖掘增产潜力;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农民经过培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走上了农业产业致富之路;

…………

“近年来,我们紧盯富民强县产业,走好乡村振兴道路。立足烟叶、红薯、辣椒、大豆资源优势,厚植产业根基,以‘一园三基地’为抓手,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好特色牌。目前,全县获得‘国家地理产品’认证农产品、绿色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20个。”襄城县委书记范耀江表示,下一步,襄城县将继续以资源优势为纽带,以产业融合为目标,严控品质源头,强化标准管理,聚焦品牌打造,着力提升襄城县农业产业竞争力,全面推进襄城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