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患癌症,却从不曾放弃教学工作,把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当作抗击癌症的良药。她就是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彭洼中心小学教师董锦秋。
□通讯员汤宏涛李一凡
本报记者尹小剑李振阳
又到了董锦秋的语文课,一站上讲台,她就神采奕奕。10月8日,在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彭洼中心小学,记者见到了这位普通但又不平凡的“李芳式的好老师”。
董锦秋告诉记者:“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自她任教以来,一直兼任班主任和寝室管理员。”
因乡村小学的特殊性,彭洼中心小学三年级以上采用寄宿制,董锦秋便住进了学校,晚睡早起,全时段陪伴学生。在怀孕期间,她仍坚持给学生上课,一直到生产的前一天。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比较多,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护与关注。”董锦秋说,她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行动教育和影响孩子。
在教学工作中,董锦秋一向注重创新。“有创新的教学课堂,才有生机。”她说。自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以来,董锦秋认真研究新课标,精准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集成了一套适合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案并适时更新,在教学风格转换、互动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9年,董锦秋与同校其他5名教师,开展了省级课题《新课标下经典诵读走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研究,经过辛勤的努力,课题顺利结项。
然而,谁也没想到,病魔在向董锦秋靠近。2020年4月,孩子刚满6个月时,董锦秋时常感到脖子肿胀、呼吸困难,在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差点儿击垮她。
“孩子需要哺育,学生需要授课,我告诉自己不能就此沉沦。”凭着这个信念,董锦秋努力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在术后2个月,又充满阳光地站在了讲台上。
在董锦秋的不断努力下,她所带的班在历年来的统考、抽考中均名列前茅。“我只是想向我自己证明,我依然和以前一样棒。”董锦秋眼眶湿润,“学生的点滴成长和进步,是我抗击癌症的良药。”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在这三尺讲台上,董锦秋一站就是20多年。她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信阳市优秀教师、信阳市优秀班主任、浉河区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所授学科连续五年在全镇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要做最用心的。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全力以赴、开拓创新,用一腔热忱续写我与三尺讲台的故事。”董锦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