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长”在鱼塘上农户购买农机“不差钱” 汝州农商银行主动投放 助农贷款图片新闻古村新韵特色游镇平县 小田并大田兴农促振兴滑县慈周寨镇土地流转让农民“坐地生金”罗山县庙仙乡农田高标准稳产又增收用好“832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强化服务留住人才打造乡里中心提升群众幸福感图片新闻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793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0-10

水稻“长”在鱼塘上

--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探索稻鱼种养新模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吴向辉

10月6日,在息县长陵乡瓮楼村立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内,负责人瓮立山正忙着和工人们拉浮床、割稻子、装车运输。

“趁着天气转晴,抓紧时间收割晾晒,看看咱鱼塘里种出的水稻到底咋样。”瓮立山说。

据瓮立山介绍,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余亩,除了栽种果树和养鸡、鸭、鹅外,还开挖了80亩鱼塘,养殖鲈鱼6万余尾,以及黄鳍鲷、黑鲷、鳜鱼、澳龙等。

2019年,该合作社建成占地2900多平方米的养殖大棚,安装了30个圈养桶,通过陆基圈养桶循环水养殖模式不仅大幅提高了产量,而且还让原本生活在海水里的黄鳍鲷、黑鲷等在这儿安了家,经济效益比传统池塘养鱼提高不少。

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瓮立山深知要发展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支撑。该合作社通过多方联系,得到了多家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支持,成为推广水产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的示范基地。今年5月下旬,在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该合作社尝试在圈养桶和部分传统鱼塘上进行浮床种稻。

“水下养鱼、水面种稻是一种生态种养共作新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净化养殖尾水,而且可使养殖水面的水上空间和水中富余养分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塘多收、粮渔双赢。”河南省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信阳农林学院杨治国教授说,好水才能养好鱼,在水产养殖中,必须解决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水体污染问题,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个水上浮床是水稻生长的载体,每块浮床规格为1.28米×1.28米,共有16个营养钵,平均每块浮床栽种620株水稻。在每个圈养桶里放3块浮床,面积占水面的10%。”杨治国教授详细介绍,同传统种植水稻不同,将水稻种植在浮床上,其根系生长于水中,可吸取氮、磷等养分,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体污染有着积极作用。

杨治国说,鱼塘种稻好处很多,两者互不干扰又相互利用。“水稻利用了鱼塘的水面空间以及含有丰富营养的塘水,全程不打农药不施肥,种出来的稻谷将会更生态、健康。浮床覆盖鱼塘的面积控制在20%以内,不会影响到鱼的生长。通过试验,水稻亩产约为1500斤。”

相比额外多收一季水稻,更让瓮立山欣喜的是该模式所节约的水和电。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30个圈养桶要两天换一遍水,采用稻鱼种养模式后,水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净化,现在3天换一遍水,养殖用水和用电节约了三分之一。“30个圈养桶,一个月能节水9000立方米、节电1500度。一个月就能节省电费1400多元,一年就是一万六七千元,这省下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的纯利润呀。”

“鱼塘种水稻不施肥不打农药,因为植株分散在水面上也很少有病虫害,可以说是完全的绿色生态,种出来的米质也肯定比大田里的要好。我已注册了商标,正在设计包装,准备按高档礼品稻米来销售。”说到鱼塘种水稻,瓮立山满怀信心。

“鱼塘里面种植水稻,既净化鱼塘水质,也增加了水稻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一举多得。”息县科工局总工程师万保华说,“该模式探索成熟后,将在全县进行大面积推广示范,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