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陈鹏旭)10月11日,在鲁山县蚕业发展服务中心下汤柞蚕高效养殖示范园区,一只只体态肥硕、颜色或青或黄的秋蚕开始结茧,有的蚕宝宝已经蜷缩在栎叶间“作茧自缚”,变成了蚕农口中所说的“老蛄蛹”。
“‘老蛄蛹’是高蛋白的好东西,每3斤能卖100元。再过十多天结成茧时,每斤能卖四五十元。今春俺放养了5斤蚕籽,因天气原因效果不太好,秋季俺又放养了4斤半蚕籽,蚕都长得肥头肥脑的,真是要丰收喽。”蚕农敖桂珍在蚕坡上收茧时高兴地说。
敖桂珍介绍,经四眠至五龄,她养的秋蚕陆续进入老熟结茧期,除一部分蚕蛹作为美食产品出售外,其余的都卖成了茧。养1斤蚕籽平均收获300余斤蚕茧,能卖万余元。一年之中有5个月用于养蚕,收入七八万元,其余时间外出打工,还能挣到两万多元。
鲁山县是典型的一化柞蚕放养区,享有“中国柞蚕之都”及“河南省丝绸文化之乡”的美誉。今年,该县采用新技术繁育秋蚕卵56斤,养殖秋柞蚕面积2000余亩。今年春、秋两季,该县共制售柞蚕种卵2420斤,养殖面积达9万余亩,年总产值2000余万元。
每年从蚕种投放到放养,鲁山县以下汤镇、赵村镇、四棵树乡等乡镇的养蚕村为示范点,大力推广柞蚕新品种及养蚕新技术,按照蚕农每放养1公斤柞蚕种以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免费为蚕农提供技术服务及防鸟网等物资,并协调龙头企业统一收购蚕茧。
在四棵树乡张沟村东边的山坡上,85岁的老蚕农周学章正指导年轻人摘取蚕茧。他养蚕养了70年,现在干不动了,就来到蚕坡上为别的蚕农当起了技术员。周学章说,养蚕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行当,他舍不得丢下。现在,张沟村引进一个织女村项目,打造集柞蚕养殖、彩蚕观赏、古法织绸、丝绸展示和民俗体验、高端定制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光,周学章看到这些变化很高兴。
目前,鲁山县申报的柞蚕特色产业园专项债券项目已获得河南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批准,将投资1亿多元规划建设两个标准化蚕种示范场和10万亩生态高效柞蚕养殖基地,同步引进蚕桑研学小镇项目,兴建鲁山柞蚕展示馆、丝绸文化博物馆及全国丝绸产品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