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占华
说起紫砂壶就不得不提起陈鸿寿,陈鸿寿又名鸿绪号曼生,字仲遵,又字颂,后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曼公、曼寿、万生、曼龚、恭寿等,为“西泠八家”之一,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精诗、书、画、印,对紫砂壶酷爱有加,造诣亦深,对紫砂业界的影响空前而又深远。
曼生壶开启了文人壶的篇章,被视为文人壶艺的典范,其壶式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当时,以溧阳县令陈鸿寿为首的一个文人群体结合制壶艺人,研究、创作了一批符合文人趣味的茗壶和壶式,久而久之这些茗壶和壶式逐渐发展为宜兴紫砂壶的一个门类--“文人壶”。
艺术是人文的表现形式,曼生壶正是紫砂和人文的有机结合。紫砂艺术结缘文人之后,由于文人的参与,就要方便文人关注的诗、文、书、画、镌、铭、印的表现,需要壶体宽阔和圆润,这样就得另外设计壶型。于是,针对文人艺术氛围的一批简约明快、朴实大方的几何体造型就在筋纹器、花塑器之后发展起来,使传统壶型由繁到简,使紫砂壶具备了典型的中国艺术特色。
解析曼生壶,首先我们要明确,曼生壶尽管有文人参与,但并非是文人雅士的生计之本和分内的公务,只可谓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趣”。所以在式样、规格、工艺等方面,无法形成具体的准则,这样很容易导致曼生壶式的数量和形式成为难以确定的主题。从这个主题中,我们既向往探出个究竟,却又似乎无法得出答案。
曼生壶之《茗壶二十品》
《茗壶二十品》是最早刊载曼生壶型的图册,是清末民初古董商用以鉴别和仿制曼生壶蓝本,原为陈曼生好友汪小迂绘制。
《茗壶二十品》成书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当时陈曼生、郭频迦等在每件壶品旁亲笔题句、作铭,并配有雅号和称谓,书的封面为郭频迦题写的“陶冶性灵”。这本图册的成书年代为曼生任职溧阳县令的第二年,此后他在溧阳又生活了数年时间。在这期间,陈曼生还设计、制作、题镌了更多的茗壶。
后来,朱石梅临摹了《茗壶二十品》摹本。本书封面有“老药”篆书方印,所载是近代上海文史馆馆员承名世据朱石梅《茗壶二十品》摹本所画制的影印版,是原作的第二次临摹画本。
曼生壶之“曼生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之说,见于清代《前尘梦影录》:“紫砂壶名家陈曼生司马在嘉庆年间官荆溪(溧阳)宰,适有良工杨彭年善制紫砂壶瓶,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一门眷属并工此技。曼生为之题其居曰‘阿曼陀室’,并画十八壶式与之,其壶铭皆幕中友如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所作……”至于当时曼生是否画了“十八壶式”给杨君,不得而知。“曼生十八式”指的是哪十八种壶式,历来也没有定论。故许多研究紫砂专家和学者亦是说法不一。透过《茗壶二十品》不难理解,陈曼生当时对紫砂壶造型设计和所参与的紫砂壶艺,其作品远非十八个式样。从某种角度上说,十八是个顺口的量词,人们为了给曼生壶式一个确切的说法,所以就用了“十八”这个概念。
曼生壶之“曼生三十八式”
成书于1937年的《阳羡砂壶图考》在介绍陈曼生题铭的八件不同铭文的传器后,也摘录了《前尘梦影录》列举的陈曼生确定茗壶,并切茶、切壶的二十二条铭文(《阳羡砂壶图考》为人们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曼生壶铭),除第十六条无壶的名称外,其余二十一条均有壶名。美籍华裔谢瑞华女士在《中国茶具大观》撰文介绍“宜兴茶壶的造型与饰纹”时,根据私藏和著录所见的曼生壶,也整理出一套“曼生十八式”。谢瑞华女士的“十八式”与《茗壶二十品》中的壶型相对照,仅有五件相同;再与《前尘梦影录》及《阳羡砂壶图考》中的二十一个有壶名的壶式相对照,基本相同的共十六式。如果将这些资料中不同的壶型做个统计,集中在一起,就是三十八个曼生壶的造型了,即“曼生三十八式”。
曼生十八式铭文
(1)石铫壶: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2)汲直壶: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3)却月壶: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我为规。
(4)横云壶:此云之腴,餐之不癯,列仙之儒。
(5)百衲壶: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6)合欢壶:蠲忿去渴,眉寿无割。传世合欢壶其他铭文为:其一,蠲忿若割,乐善如渴。其二,八饼头网,为鸾为凤,得雌者昌。其三,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
(7)春胜壶:宜春日,强饮吉。
(8)古春壶: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鬟。
(9)饮虹壶: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10)匏瓜壶:饮之吉,匏瓜无匹。
(11)葫芦壶: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12)天鸡壶:天鸡鸣,宝露盈。
(13)合斗壶: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另有:奭斗,天浆,润渴墨。
(14)圆珠壶: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15)乳鼎壶: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16)镜瓦壶: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17)棋奁壶: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18)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另外,苏州市文物商店藏有一具云幅方壶,铭为“外方内清明,吾与尔偕享”。另一件白泥方壶,铭为“方山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如此”。
传世曼生壶,除十八式壶铭外,还有其他十余种壶型和铭文,比如:井栏壶:铭文有“井养不穷,足以知汲古之功”。“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桑麻分香,乳华沉碧,娟娟纨素,亦有此辟”等。另外南京博物馆藏有一件井栏壶,壶铭为说明井栏壶由来的长篇题记;牛铎壶:蟹眼鸣,和以牛铎清;覆斗壶:一勺水,八斗才,引活活,词源来;瓜形壶:无用之用,八音所重;其他壶型:铭文有“注以丹泉,饮之延年”“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等。
本版统筹:郭明瑞
电话:13103841205(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