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吴向辉
“以后种地都是小户看大户,不能是老观念,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科学管理方法才能种好地获高产。”10月23日,在地头查看墒情的汝州市小屯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太国说。
刘太国当过兵,退伍后搞过运输、承包过工程,三年前村“两委”换届,在组织的号召下,他回村参选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村是4000多口人的大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也没有什么产业,作为村干部就想着利用土地做文章,带动更多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农户在不出村也能获得更多收益。”于是,刘太国一上任就先流转了100亩耕地,开始尝试“土里刨金”。
“当时村里有人说,他都没种过地,看他能把地种成个啥?虽然咱是门外汉,但咱可以去学习,去找专家请教。”一有空,刘太国就往城里跑,请农技专家来田间指导,到附近的合作社找种地大户聊天学经验。“一来二去也摸着些门道,啥时候该打药,啥时候该追肥,也知道了不少,管理相应也跟得上,前两年种地没有赔钱还稍有些收益。”
初试成功后,刘太国又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面积达300亩。
“干农业一点都不简单,不仅要懂技术还得会管理,比如浇地时如何安排人,收获时如何调配收割机,处处都要照看到,稍有不慎就会误工误时,造成损失。”刘太国对这三年来经营土地感悟颇深,今年他与当地一家农资公司签订了植保顾问协议,“庄稼由农资公司全程跟踪服务,保证产量,这样一来就更保险了。”
“如今,我这个曾经的种地门外汉也成种地行家了。今年夏天,很多玉米遭受了南方锈病,邻居看到我种的玉米没咋受害,专门跑到家里跟我说,‘刘哥,你玉米种得这么好,以后种地就跟你学了,你咋整我咋整。’”说话时刘太国很是自豪。
通过探索实践,刘太国认为,土地流转是流转大户的“独角戏”,普通农户和村集体没有更多的收益。“下一步,要尝试村集体组织农民土地入股、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此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村集体有收入,让从事农业服务者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