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广军通讯员王盛洁)“自从咱这家门口的排前路修好后,再也不用踩泥了,没事儿我就领着小孙子出来玩。”11月12日,在襄城县湛北乡山前杨庄村,年过七旬的刘大娘感叹道。
近年来,襄城县深入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村道路“村村通”和“四好公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资金有限,公路仅能连通到村内主干道,背街小巷硬化投入困难,群众回家“晴天沾土,雨天沾泥”的现象较为普遍,排前路建设需求迫切。
为打通农村公路入户“最后一米”,该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及时出台排前路建设奖补实施方案,用好财政资金奖补“小杠杆”,撬动排前路建设“大效应”。同时,安排专项资金,按照“自主建设、先建后补、定额奖补、规定上限”的方式,对采取自筹方式实施排前路建设项目的农村行政村(社区)进行财政奖补,组织引导各村(社区)使用砖、石等废旧建筑材料对背街小巷路面进行硬化。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修建排前路1026公里,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1亿元以上,打通农村公路入户的“最后一米”,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