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这块地是在洛阳产权交易平台上竞拍的,流转租金底价900元,最后1290元‘到手’!”
11月24日,洛阳普遍降温,孟津区双槐村种粮大户庆瑞锋到地里察看麦苗长势,他直言麦田竞拍科学、合理。
双槐村3000多亩滩地历来是集体经济的“聚宝盆”,过去土地发包大多由村集体和经营主体谈判协商定价。2022年3月,洛阳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并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所有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纳入平台管理,通过资产挂网、云端竞价的拍卖形式流转交易。今年11月14日,农业农村部批复洛阳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
今年秋后,双槐村上一轮流转的部分田块到期。村里首次尝试在交易平台进行新一轮发包,吸引了7家经营主体报名竞拍。最终,庆瑞锋以最高价成功流转。
“平台交易不仅程序公平透明,而且收益实现了最大化。”双槐村党支部书记庆会勋说,这种方法让村集体增收有了制度保证。
发展集体经济,盘活农村资产是关键。长期以来,不少村集体资产都是一本“糊涂账”,闲置、贱租等问题屡见不鲜。对此,洛阳市着眼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方面,全面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系统摸清“家底”;另一方面,将农村土地流转、集体产权交易、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平台“一张网”,规范了交易流程,畅通了要素流动,有效激活农村发展潜能。
伊川县上天院村的蝶变,堪称“涅槃重生”。曾经,这个坐落于开发区黄金地段的村子,一边是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另一边却是集体厂房被贱租多年。去年,厂房清收后,招租信息在交易平台一经发布,就引来大量竞拍者。经过竞价,一座原来“5万元租30年”的厂房,以每年27万元的租金成功招租。
据统计,洛阳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运营一年半,累计挂网资产20.4亿元,完成交易2849笔,交易额12.8亿元,平均溢价率5%。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产权规范化流转交易机制,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洛阳经验’。”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红艺说,他们还将围绕交易体系、交易规则、风险防控、监督管理等方面深化探索,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强村富民注入“源头活水”。
(黄红立许金安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