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希望的田野上偃师区引礼寨村 百盏暖心路灯投用图片新闻为老人义务理发前10个月全省旅游收入8377.97亿元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我省20人获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省优质粮食工程推进会召开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29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1-29

在希望的田野上

--信阳“十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光山县“十百千万”工程示范引领村--东岳村向宣垣摄

□本报记者尹小剑通讯员翁应峰

信阳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开展“十百千万”工程。

2021年起,信阳市以“五个振兴”协同发展为目标,以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为抓手,以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以“王”字形治理架构为保障,以大干30年的劲头,积极探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动乡村振兴。

发挥生态优势

实施农文旅融合

“十百千万”工程,“十”即每个县(区)连片全域选择2~3个乡镇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百”即每个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1个示范引领村,“千”即每个乡镇以村民组为单位建设5个生态宜居村民组,“万”即剩余村庄都要建设成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全面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早已远近闻名的郝堂村是信阳市规划建设中的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村,在全市起着标杆作用。

11月27日,记者出信阳市区,往东南方向行驶约18公里,过十几个弯道,来到平桥区郝堂村。沿途房屋错落,小桥流水,景色甚美。步入村庄,但见商铺林立,民宿一家挨一家,三五成群的游客,闲适地在石板路上散步、游玩。

近年来,郝堂村坚持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三尊四不”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文化涵养和社会建设等一体推进,使村庄变美、农民增收、产业发展、农村升值。

“我们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全面推行‘清洁家园行动’,让扫干净、摆整齐、有归栏、成习惯成为常态。”郝堂村党支部书记曹永根说,村里围绕山水林泉茶等优势,以农耕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康养研学为主题,建设串联佛山-郝堂-七桥特色景观,实现小桥流水绕村庄。

曹永根指着一条彩虹赛道说,村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柏油路、景观步道、自行车赛道等不同功能的道路、桥梁,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推动户厕改造,乡村风貌实现全面提升。

村“两委”还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茶叶打出“原种”牌,水稻打出“有机”牌;依托郝堂及其附近地区山林面积广阔,山野菜、食用菌类等自然绿色食品丰富的优势,发展山野菜、山货干鲜加工及包装产业。

“我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绿色为底色,吸引沧海桑田、君林蓝莓等绿色环保企业进驻,推动华兴园林、太平山茶业等企业产业升级。”曹永根说,通过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建起集采摘体验、游乐观赏于一体的农业庄园,现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50多家,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同时,充分利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打造一批街头游园、田野绿地,塑造“田园牧歌式”的诗意栖居。在郝堂开展了全国山地自行车比赛、信阳市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活动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旅游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万元。

打造特色品牌

壮大优势产业

信阳市市长陈志伟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信阳市坚持‘六化’推进产业振兴。”

初冬,潢川县隆古乡张庄村的荷塘内,满塘残荷,别有韵味。

这些荷塘是张庄村村民的聚宝盆。张庄村充分发挥南靠老龙埂水库的水域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沿张一、张南等区域建设集绿色有机、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带,大力培育发展荷莲特色产业,现已建成3公里荷花景观带,全村有莲子种植面积1070余亩,荷花规模种植户1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家。

荷塘给张庄村带来了美景,带来了游客,带来了财富。

除了张庄村的荷塘,隆古乡还通过多种措施,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发展特色经济,在产业振兴上取得可喜成绩。

隆古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以科技化、智能化、机械化服务将先进品种、技术、装备导入农业生产,抢抓信阳市与正大集团合作项目落地机遇,在5个村16个村民组,将零散“巴掌田”改造成“宜机作业”的连片高产田。

“打造特色品牌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招’。”隆古乡党委书记柯玉义说,隆古乡充分挖掘黄国文化内涵和底蕴,导入流量经济,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对黄国故城古城墙进行保护性复原开发;与国内知名的鲍国志乡村建设团队合作,在黄国故城周边村组,建设“小雅村舍”原生态家园;在老龙埂水库启动龙湖公园项目,打造户外露营、水上游船等水利旅游业态;在镇区打造“故城食光里”美食街,完善停车场、公厕等服务设施。

如今,隆古乡初步形成了“吃、游、购”乡村“一日游”业态,年游客接待量达3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超1000人次,本地水果、蔬菜、肉蛋销量较往年增长70%,实现旅游餐饮业营业额600万元以上。

抓班子强队伍

赋能乡村振兴

“非常感谢村‘两委’,在他们的带领下,村里现在不仅干干净净,还有了产业,游客也多了,我们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了。”在浉河区董家河镇楼畈村,村民张少琴笑着说。

近年来,楼畈村在外成功人士张玉宏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强班子、立制度,一手抓产业促发展,一手抓治理解难题,深入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现在,楼畈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36岁,其中,大学生2名、中专生2名。他们建立村干部坐班轮值制度、包保联系网格制度等,村“两委”班子带头干、冲在前。

楼畈村打造信阳市首个“美好生活综合体”试点,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厅、“有事好商量”平台、家庭医生服务站、村民金融自助终端平台、快递驿站等,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我们大力发展‘茶’特色产业,打造手工茶坊,推进液体茶多酚和手把茶项目,擦亮信阳毛尖金字招牌。”张玉宏说,“同时盘活闲置资源,将500亩集体林地资源打造为尖山休闲景区,将720平方米闲置老厂房开发为民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该村还成立众诚种植专业合作社、信阳汇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吸纳群众土地入股,打造“亲子菜园”项目,与信阳中杨中药材种苗公司签订长期协议,带动80余人就业,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入达150万元,净收入达35.3万元,实现企业做大、产业做强、群众增收的多重效应。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树样板、立标杆,探索可持续、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信阳市成立乡村振兴指挥部,下设“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落实周调度、月督查、季观摩、年考评等制度,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

在信阳各县区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县县有主导、处处有亮点。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如今,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在信阳沃野大地,人们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美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

对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强调,要按照“规划先行、片区示范、模式引领、项目支撑、专业指导、机制赋能”的工作思路,系统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实现“两个更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崭新篇章,走出一条具有信阳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