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莹
12月21日,宁陵县室外气温零下12摄氏度。
一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宁陵县梨产业发展暨冬季管理技术培训会分别在宁陵梨试验站和商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梨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进行。上午理论授课,下午田间实操,短短一天的培训,干货满满,精彩生动。
天寒地冻挡不住梨农学习的脚步。上午9时,宁陵梨试验站约200人的大会议室座无虚席,聚集了宁陵县酥梨产业乡镇负责人、酥梨产业人员、种植大户及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等。会议由副县长黄世英主持。
“近年来,宁陵酥梨金字招牌越擦越亮,酥梨的品质也一定要跟上!”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梨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杨健打开PPT,首先亮出观点,“宁陵要改造低效梨园,首先要优化品种结构,减少传统晚熟梨面积50%~ 60%,提高早中熟梨面积10%~20%,提高特色梨面积20%~3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王东升,讲解了秋月梨栽培管理技术以及高接换优棚架高效栽培技术;宁陵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郭超峰剖析了目前宁陵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其他梨产区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专家讲得精彩,大家听得认真,记得认真。正值梨树冬季管理时期,做好梨园病虫害防控、土肥水管理及冬季修剪是保证明年梨果丰收的必要前提。室内授课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联系宁陵实际,为宁陵梨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下午2时,杨健、王东升、郭超峰来到位于石桥镇的商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梨生态循环示范基地,在田间现场讲解示范酥梨冬管技术。
“果园生草,不仅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还改善生态环境,生草梨园高温时园内气温和地温较低,土壤水分保持相对稳定,耐涝耐旱;树上叶片光洁促进光合作用,利于有机营养积累。”杨健拿起话筒,对着梨农讲起来,“高接换优时不要太高,方便枝条上棚架。每年冬季修剪时要注意培养‘接班人’,也就是新的结果枝条。粗壮的果枝上全是饱满的花芽,明年这个枝条就能结出四到五个八两的梨果了。”
“机会很难得,专家讲得很精彩,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实操技术,也纠正了一些管理误区,收获很大。”梨农吕和平说。
“宁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梨产业的发展,今年,以县级层面进行的梨产业培训课已经是第三次了,主要目的是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梨农,提高全县梨园综合管理水平,降低酥梨产业生产管理成本,提高果品质量,提升种植效益。”宁陵县副县长孙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