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卢晋荥李宇)12月25日清晨,淅川县滔河乡蔡家村村民蔡燕芬早早出门,和丹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老乡们一起到村里的中药材基地采挖丹参。
“丹参亩产量在6000斤以上,当前市场价2块一斤,自己育苗自己种,除了化肥等开销,一亩地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蔡燕芬告诉记者。
行走在滔河乡间,丹参、板蓝根、迷迭香、杜仲等中药材随处可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大发展,滔河乡以“星旗同创”为抓手,坚持“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原则,发展丹参、杜仲、迷迭香、板蓝根等各类中药材30余种,面积约1.3万亩,培育种植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实体20余家,走出一条规模化种植的新路子。
滔河乡是淅川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布局,初步形成科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订单化收购、规模化仓储、多元化加工、电商化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开出增收致富“良方”。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原生态中药材面积58万余亩,品种达800余个,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80余家,年产值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