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滨区乡里中心运营前置邓州一农场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图片新闻杨亚林让村民们都能赚到钱我国将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我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以上建好医共体群众有“医”靠罗山县 宽窄行插秧机将成稻田主角柘城县 天然气进村入户燃起村民新生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5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04

杨亚林让村民们都能赚到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开栏的话 乡村振兴,青年先行。前不久,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名单公布,河南20名青年入选。为进一步展现河南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服务“三农”的经验做法,即日起,本报推出“寻访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专栏,针对青年先锋们在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全媒体报道,引导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个人简介

杨亚林,长葛市南席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先后当选为许昌市政协委员、青联委员,长葛市党代表、人大代表,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首届河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河南省“青年致富带头人”、长葛市首届优秀乡村人才等荣誉。

□本报记者戴晓涵

“来来来,都抓紧搭把手,把菜往车上搬!”1月2日,记者见到杨亚林时,他正拖着发烧38℃的身体操心着村里大棚蔬菜的生长和销售情况。

2018年4月,29岁的杨亚林当选长葛市南席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成为该市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

粗布鞋、运动裤、冲锋衣是杨亚林的穿衣标配。自从当上了村支书,杨亚林的生活基本被工作填满,34岁头上就长了不少白发。

自成功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那天起,杨亚林就下定了决心,要干就一定要干好。

初任支书聚力整治乡村环境

古城村位于长葛市南席镇西北部,属于传统的农业村庄,以前的古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基础设施落后,村内环境脏乱差,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差村”。

杨亚林上任后不久,在南席镇的一次美丽乡村评选中,古城村排名倒数第一,这无疑给了这位刚当选的年轻支书一记当头棒喝。“那时候村里的垃圾都是倒在路边,垃圾桶也全都是坏的,村内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整治村里环境的决心。”杨亚林说。在政府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又通过群众自筹资金10万元,该村整修硬化了村内宅前路5.3公里,并建设了绿化池、修建了下水道,让群众彻底告别了雨雪天出行两脚泥的局面。

早在2019年,古城村就完成了90%农户的改厕任务,村里还配备了粪污吸纳车,修建了公厕,确保农村卫生改厕无后顾之忧。“2022年我们通过联镇帮村干部协调,铺设了主干道沥青路面1.7公里。我们还积极发动村内能人、乡贤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筹措爱心资金实施亮化工程,安装了从村口到镇域主干道LED路灯11盏,让村民夜间可以放心出行。”杨亚林说。

化解矛盾赢得威信得民心

古城村申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项目用地是2018年年中批下来的,提起这件事,杨亚林对当时村民的土地纠纷问题依然记忆犹新。

建设广场的用地中,有2.5亩是占用村民闫占伟家的地,原来的村“两委”班子向闫占伟承诺,把村委会北边的一处宅基地使用权补偿给他,初上任的杨亚林当时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项目建设刚一开工,就有村民就拦着不让干。

通过了解,当时村委会承诺给闫占伟的宅基地已经划给了别的村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亚林经过多日排查了解到,村里还有一处宅基地无主,但是被另一位村民种上了桐树已有20多年。杨亚林立即去种树的村民家里协商,跑了三四次都被拒之门外,经过不断的沟通调解,这家人最终同意将占用的宅基地让出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功建起来了。

这件事的成功解决,也让杨亚林在村民中树立了威信。杨亚林上任5年来,古城村无信访户,实现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村里。

建设大棚集体经济开新篇

古城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没有工业资源,更没有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年底,杨亚林开始谋划在村里建蔬菜大棚,他先后几次带领村干部,动员村“两委”和种植大户到开封市、夏邑县等地学习先进的大棚种植经验,在长葛市人武部的帮扶下,建起了4个蔬菜大棚。2020年年底,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长葛市南席镇古城村新汲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果蔬大棚产业并注册了商标,2021年年底,杨亚林以个人名义贷款20万元,合作社募集资金60万元,共有66户群众入股,其中还包含了5户脱贫户、3户监测户。

有了这80万元的启动资金,合作社投资建设了47亩果蔬大棚,同时还带动了6户群众在自家土地建设大棚,一起抱团发展。“2022年上半年,我们种植的黄瓜上市,一亩地黄瓜产量能达2万多斤,收回投资成本30多万元,并带动40余人就业,发放工资30余万元。”杨亚林说。2022年7月,长葛市乡村振兴局为了支持古城村的蔬菜大棚产业,投资90多万元又新建了13个大棚。目前,古城村大棚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20亩。

前不久,杨亚林以村集体的名义申请建成2个冷库,在面对寒潮天气时,可将成熟的蔬菜及时采摘入库,保障极端天气下的蔬菜供给不间断。

谈起接下来村里的发展,杨亚林很有信心:“今年我们要不断提升大棚种植技术,发展好大棚种植,带动产业发展,让村民们都能赚到钱。即便是赔钱了我也会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把大家入股的钱退回去,不会让老百姓损失一分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