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国宏董豪杰通讯员董希峰
今年小麦咋样?
1月8日,唐河县城郊乡党坡村振群家庭农场的小麦田里,乔振群踩踩土、看看苗。
“没问题,都是好苗子!”
冬季是农业生产的“淡季”,但农闲的时候,乔振群没闲着,没事儿就到地里转转,这也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种粮大户也是大专家
2023年12月的一次大范围降温,让不少种植户有点担心。都说应对寒潮的最佳手段是浇水保温,可乔振群的想法有点不同。
不是浇水不好,而是要因地制宜。乔振群说:“有些地块儿要浇水,有些地块不能浇水,镇压、喷施磷酸二氢钾也是好办法。”
种了20多年地,流转2000亩耕地的乔振群,不仅是种粮大户,还是地道的土专家。
唐河县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18万人,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种植面积超过345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7亿斤以上,也是全省名列前茅的产粮大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
拥有各种农机装备、烘干装备、植保机械,乔振群种粮食更加得心应手,因为爱技术、懂技术,即使在唐河这样的产粮大县,乔振群也是佼佼者。
在唐河县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培训中,乔振群的家庭农场、麦田,就是培训班其中一个参观学习点。乔振群说:“三分种七分管,但农户往往是重种不重管,我就是要用新技术、新模式,带着农户一起多打粮。”
挖掘粮仓新能量
去年夏季,一场连阴雨天影响了河南部分地区的夏粮收获。全省上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提高玉米单产水平、以秋补夏,全省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玉米恰恰是唐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2023年,唐河县被确定为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建立了12.2万亩示范区。
百亩试验区、2万亩核心示范区,带动示范10万亩玉米示范区,从优良品种、高密度种植到绿色栽培模式、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推广的一系列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助力唐河县玉米生产再上新台阶。
唐河县的成绩单十分亮眼:12.2万亩示范区内,化肥农药用量低于当地平均水平5%,病虫害绿色防控全覆盖,危害率控制在5%以内,平均亩产648.4公斤,比非项目区单产(平均单产487.2公斤)增产161.2公斤,节本增效33.1%。
玉米单产提高,关键是提高种植密度。在唐河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和农技人员的帮助下,乔振群用一季就学到了精髓:选择抗倒伏品种,这是规避密度增加后可能发生的倒伏风险;浇好水、分阶段至少三次施肥,这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攻”籽粒,这是后期各项管理措施的目标。
玉米收获时,乔振群一车车称重、计算。“部分田块单产超过850公斤,最终亩均产近700公斤,远高于当地平均产量。”乔振群说。
从2022年秋季开始,乔振群的农田已经成了当地的试验田、观摩田和学习田。现在,不少农户是“照葫芦画瓢”,跟着乔振群学种地。
“农业技术,尤其是新技术,落地并不容易,但一传十十传百,只要大家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能推广开。”乔振群信心满满。
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生产
拖拉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150余台(套)农机设备“塞”满了唐河县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仓库,步入其中,就像参加一场农机展示会。
“铁牛”之外,更牛的是服务团队:拥有本科学历人员14人、大专学历人员15人。合作社负责人张甲庚说:“我们能够实现耕、种、管、收、售等农业生产全环节全方位服务。”
聚焦现代农业发展,聚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立足服务小农和生产关键环节,张甲庚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植保农机+培训+智慧管理”等模式,实现了智慧农业和智慧管理的有效结合。年开展耕、种、收社会化服务面积达30万亩次,植保飞防服务面积达60万亩次,服务县内农户1.2万户,服务县外农户及农业经营主体225户。
2023年,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全省二十佳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名单,唐河县也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先试点县。
现在,张甲庚利用拥有的耕地和播种、收割、植保、农产品烘干等农机农具及配套,实现了贯通机耕、机耙、机播、植保飞防、机收、烘干、秸秆还田、深耕等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农业社会化全方位服务新模式。
未来,唐河县的农业机械还会不断更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将不断助推农业生产走向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