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相飞通讯员杨清令赵行舟)1月20日,在邓州市文渠镇李洼村智慧农业中心试验田间,成片的冬小麦出苗显行,生机勃勃。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员们正在对十几个小麦新品种的株高、分蘖数、大蘖数、密度等苗情长势和土壤墒情进行调查分析。
“做这个试验主要是为综合评价示范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适应豫西南地区气候特点、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小麦品种,为豫西南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优化品种布局做准备。”邓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冀洪策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则在科技。在该中心智慧大屏前,负责人李占正通过一个个摄像头返回的实时画面,巡视每一块农田的基本情况。在当下麦田越冬管理的繁忙期,“科技化”“智能化”已成为种粮大户和广大农民的好帮手。
“根据卫星遥感监测规划植被指数,这块地的小麦植被覆盖率达不到越冬要求,通知种植大户在近几天天气晴好时,进一步镇压防冻,确保保墒保水能力,提高小麦抗寒性。”李占交代给身边的助手。
据了解,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大数据平台,也是李洼村2.7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智慧大脑”,田间架设高清摄像头、地下深埋传感器,依托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应用物联网、传感器、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土壤环境监测、气象监测、虫情监测等功能,对农业生产决策提供帮助,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测、科学决策和智能管控。
智慧农业作为邓州市现代化的新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一种业态。冀洪策算了一笔账,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自动监测,科学决策,智能管控,每亩地节本增效在500元以上。通过智慧农业的科学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生产相融合,良田配良技,保障了小麦安全越冬,不仅减少了人力投入,还提高了管理效率,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