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于涛
尉氏县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成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贷款贴息模式,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难题;正阳县成立河南省肉牛产业协会,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张张“成绩单”成为检验我省畜牧业发展成效的“试金石”。
作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大省,近年来,河南推进夯实产业基础、创新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数字赋能畜牧业转型升级,以稳中向好的态势,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
发挥优势产业基础显实效
“肉牛传统养殖大省”八个字在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白跃宇看来意味深长。他说,这不仅指河南一直有养牛的传统,更代表着河南在肉牛养殖方面积累的优势,已经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中牟县雁鸣湖镇河南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内,前来谈合作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对于河南的供种能力,他们充满自信。
我省拥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4家、国家级种公牛站4个,年产冻精900万剂,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不仅能够满足省内生产需要,而且销售覆盖全国。
“有优势,更有担当。”白跃宇说,“河南畜牧业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基础,从畜牧种源到畜牧加工产品,很多都已经成为全国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生猪产业上,充分发挥56个生猪调出大县、1276家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和2万个规模猪场的支撑作用,切实稳定核心产能。
在牛羊产业上,开展养牛大县培育县建设监测评价,发布认定2023年40个养牛大县培育县名单。首次发布认定30个肉羊大县培育县名单,明确大县建设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积极培育肉羊产业优势区。
支持牧原、双汇、恒都、花花牛等龙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引领畜牧业不断转型升级。
2023年,全省生猪净外调量2628.3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352万吨,同比增长1.42%。其中全省猪牛羊禽产量673.20万吨,同比增长2.7%;猪肉产量465.33万吨,同比增长7.0%。
立足实际发展模式有创新
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堡子村,61岁的养牛户赵宝付每天微信运动步数为两万多步,这一切都源于他家的两个简易牛棚建在不同山坡的空地上。
“我们这属于浅山丘陵区,平整的地块属于稀缺资源,每天需要多走几步路,采用放牧加舍饲的办法是最好的方式。”他说。
除了肉牛产业发展用地问题被轻易解决,赵宝付卖牛不方便的问题也在泌阳有了答案。
泌阳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研究员祁兴磊说:“我们围绕立足于自身实际,打造闭环的思路,积极引进了恒都集团。”
通过10万吨肉牛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投产,恒都集团带动企业年肉牛屠宰加工能力提升至30万头、牛肉深加工能力提升至30万吨,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在内乡县牧原集团第十七分场,一座座生猪养殖单元整齐划一、明亮干净。猪舍内,从投食、清粪到控温、控湿,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
通过探索总结智能化、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养殖模式,河南积极推广牧原智能化、精准化养殖和唐河鸿瑞中小规模场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模式,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很多地方在产业中不断探索,发展了很多模式,都开始成为畜牧业提升效益的重要方式。”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奶业上,推广“规模养殖+饲草种植”“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奶农办加工,就近就鲜消费”等模式;牛羊上,推广“户繁、企育、龙头带动”“村集体建场、养殖主体经营”“育肥+屠宰+餐饮”“托牛所”等模式。
数字赋能智慧畜牧正加速
走进西平县嫘祖镇示范牧场,一辆精准饲料搅拌车缓缓驶过,奶牛们在通透的现代牛舍里悠然自得地嚼着草料,还有清扫机器在棚圈中穿梭。
“我们搭建了智能养殖云平台,可以对采集到的体征、姿态、声音等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平时养殖技工们用手机就可以对牛舍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进行管理。”牧场相关负责人说。
在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通过开发牧场管理系统,建立河南省奶牛综合数据服务平台,已经实现牧场数据传输、省奶业数据汇总分析、实现智能专家即时指导等功能,推动了智慧牧场建设。
作为国内最大的省级品种登记数据平台,河南省奶牛品种登记系统让奶农在线实现牛群分类、评估、选种选配和登记卡打印等功能。
河南省奶牛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张震说,河南是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场户数量多,融资需求大,智慧畜牧平台建成意义重大、作用重大、潜力巨大。
目前,河南智慧畜牧平台主体已经建成,智慧畜牧平台整合我省现有养殖场户约6万个,覆盖猪、牛、羊等多种畜禽。
通过对全省畜牧业的区域分布、产业规模、市场价格、信贷支持等数据进行采集汇总,有效消除了畜牧行业的“数据孤岛”,打通了我省畜牧业数据壁垒,快速高效低成本解决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