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体系”之力强农业“筋骨”创新培育一批“种业航母”将中医药和武术列入学生必修课在土地上做足做好文章全社会参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将农民链接到产业链上强降雪来袭,对小麦影响多大?
本报记者专访小麦专家郭天财郑州社保卡便民服务再升级图片新闻漯河 强基固本 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7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31

聚“体系”之力强农业“筋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白跃宇□本报记者于涛孙好闯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已经成为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直接依靠力量,对于加速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作用。”1月28日,省人大代表、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白跃宇说,需要进一步建立专项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优化完善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10年,我省在全国首批启动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已建成16个产业技术体系和1个技术经济评价体系,成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

白跃宇表示,体系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从“条块化”研究到围绕“产业链”攻关,串起了产业科技创新“一条线”;以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营造安心环境,凝结了科研人员“一条心”;以跨部门、跨区域、跨学科、跨单位创新机制集聚资源,形成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一盘棋”,破解了资源分散、协作不力等难题。

“我们必须树立农业产业链思维,围绕产业链拧紧资金链、部署创新链、搭建人才链,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种养加一体,产加供销贯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白跃宇说。

经过广泛调研,白跃宇发现,当前体系建设工作还存在体系不完整,重要产业覆盖支撑还存在空白、岗站不完备,全产业链创新服务还存在缺位等短板。

白跃宇建议,围绕“延链”“补链”“强链”,补齐原有17个体系空缺的专家岗位,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团队,同时,提高对专家及其团队的资金支持标准。拓展体系农产品覆盖面,新增其他优势、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合理布局岗站,通过科技赋能助推我省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和乡村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