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壮大集体创收益。县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为村集体在招商引资、公益事业开支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四两拨千斤”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淅川县县长王兴勇说:“抓实抓牢产业筛选、产业持续、产业示范,让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壮大产业稳增收,落实产业奖补、林果精细化管理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三权分置’‘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乡村越来越美
●文明宜居,核心是“三美”,村美、户美、人美。前提是村庄规划到位、村庄建设到位、运营管理到位。
●变大拆大建为因地制宜建,形成“十村精品、百村示范”品牌效应,实现中心村打造优、集聚效应优、示范带动优“三优”。
在读大四的李冉,是淅川县金河镇东升村少有的美术生。
去年暑假,她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返回家乡,用手中的妙笔将村子装点得诗意盎然。
东升村距离县城十多公里,是个“山高、地广、人多、缺钱”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东升村成立以乡亲为主体的“星旗同创”理事会,逐家逐户定标准、出方案,让乡亲管乡亲、乡亲评乡亲,实现全员参与、全民享受。
在王沟组“星旗同创”理事会会长李国敏的发动下,李冉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回到东升村,把乡亲们最爱的“孝”与“善”,写在临路的山墙上、新编的竹围栏上,刻在装饰院落的磨盘、奇石上,还配以色彩各异的边框和底纹。
人人积极,户户参与,组组推进。如今,东升村文明宜居行动,以人口最多的王沟组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延伸至下沟、下湾等组,形成集群效应。
当然,东升村成为全县典型,最大的特点是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搞创意,推行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最大限度地望见山水、留住乡愁。
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强介绍,乡亲们根据自家情况,用现有的石块、废弃的砖瓦和农具,对村组道路、门前屋后、菜园池塘进行修补式更新,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刻记忆,形成一户一景、景景不同的特色。
目前,东升村377户全部实现“旧貌换新颜”。
景色虽各异,孝善文化却是全村乡亲共同的追求。东升村一方面打造孝善广场、孝善亭等景观,另一方面评选“孝善之星”,开展“我和老人过端午”等活动,让敬老爱老成为风尚。去年端午节,尚秋荣被评为东升村“最美媳妇”,岳爱芬则为“最美婆婆”。
“走,去看最美乡愁!”地处县城近郊,东升村成为淅川一个网红打卡地。
诗意田园,艺蔬店子。
农历新年还未到来,荆紫关镇店子村的新模样已露峥嵘。
这个地处豫鄂陕交界的蔬菜专业村,沿着“一街两巷多节点”,通过蔬菜墙绘、石子艺术画等内容,正打造一条蔬菜绘画街,与著名的清代一条街相连,吸引三省交界的孩童来研学。
“小小鲤鱼满口鳃,上江跑到下江来。上江吃的灵芝草,下江吃的藕莲苔。”在寺湾镇夏湾村,省级非遗文化《鲤鱼闹莲》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节目。寺湾镇相关负责人说,文化惠及千家万户,文化滋养每个人,全镇奋力营造出直抵内心的幸福感。
文明宜居,常态长效。淅川县的许多村庄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一条河、一口井、一棵树、一片林、一方庭院、一栋老屋”等村庄地标,打造出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激发全县乡亲自觉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抓教化促文明,该县各村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持续开展“美·好·星”等评选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公婆等和星级文明户,形成“比、学、争、先”的浓厚氛围,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抓管理促长效,建立健全村民公约、户容户貌评比等规章制度,倡树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文明风尚,用常态化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形成有人管事、动态考评、奖优罚懒的良性循环。
百姓越来越幸福
●社会治理,核心是“三不四零”,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舆情。
●全面清查村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理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收益权;针对农村存在的侵占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违德行为,开展20类问题清查,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做实全科网格,各乡镇街道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提升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记者到访九重镇唐王桥村这天,51岁的村文书华道方正急得团团转,原因是李根组黄秀菊的孙子不想上学了。因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全靠82岁的奶奶照料。
“这,不是小事儿!”顾不上接受记者采访,华道方开上车就去李根组。曾经的民办教师,如今是乡村治理网格员的华道方深知,读书对于农家来说是天大的事儿。
一进黄秀菊家,华道方就拉着孩子的手,压着嗓门轻声问:“为啥不上学哩。”弄清原因后,华道方邀请孩子老师开展家访,通过村校联手尽快让孩子返校读书。
黄秀菊的两个儿子出门务工养家,黄秀菊家里家外全靠两个人:一个是嫁到邓州的闺女,一个是村文书华道方。这两年,黄秀菊一季度一次的高龄补贴审查,都是华道方登门做的“人脸识别”。
黄秀菊说:“人家村干部好,凡事从不推,也不拖。”
“乡亲信任,咱说话才能有人听,做事有人信。”华道方说,“网格员工作的核心是贴心服务,绝不是所谓的管理。唯有网格员务实担当,才能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李新乐一家,是脱贫监测户。鉴于对华道方的信任,45岁的他把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交给华道方代为保管。若有需要,李新乐一个电话,华道方就会抽空去镇上的银行帮助李新乐办理金融业务。
在唐王桥村,像华道方一样的乡村治理网格员有6人。去年,唐王桥村创成“四星”支部,并夺得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两面红旗。
作为北区新城核心的区域,上集镇石嘴社区拥有县城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和新建小区。因此,这里被划成9个网格、4个专属区域,由网格员日夜守护。
商圣街道狮子路社区,地处县城人口最密集地带,眼下正在推广社区智慧服务App,该社区发挥网格力量,提升辖区内6000多户居民网上办理知晓率。
深化治理,务实重效。淅川县创新推行“一网多用、多网融合”的“全科网络”管理模式,打造全域覆盖、全时段监管的指挥调度体系。全县选出6800多名优秀的“专职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序列,相关补贴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并强化培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他们活跃在乡村,宣传政策、收集诉求、调解纠纷、巡逻治安,构成一张聚民心、暖人心的大“网”,“网”尽乡亲生活大小事。
2023年,全县“六防六促”实现常态化,电信反诈力度加大,信访案件持续下降,全县村(社区)“三零”平安创建达标率为93%。淅川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
动能越来越澎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强化正向激励,用好考核“指挥棒”,让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劲头。“短中长”富民产业、精准就业培训、返乡创业激励等组成“组合拳”,让农民心有底、手有技、田有货。
●干群同心,同向同力,发扬实干苦干、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做到工作不掉链子、落实不挂空挡、帮扶不务虚功、振兴不搞形式。
擘画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画卷,源于“星旗同创”的久久为功,成于五大机制的越来越健全。
其一,健全领导机制。首先成立淅川县“星旗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统筹推动全县“星旗同创”工作。乡镇一级参照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村一级由村支部书记负总责,优化村“两委”班子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其二,健全推进机制。“星旗同创”工作重在平时,重在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考评体系,用好督导考评指挥棒,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曝光、一月一讲评、一季度一推进,引导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工作,吃准发力部位,取得工作成效。
其三,健全包联机制。严格落实县直单位包联共建机制,县直单位立足行业实际和自身优势,对包联共建村在规划、项目申请、资金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细化帮建措施,确保包联共建成效。
其四,健全督导机制。督查督战,拧紧螺丝。督导以暗访为主,不打招呼,直达一线,刨根问底,较真碰硬。考核中,样本体量力求大,覆盖面力求广,考核指标力求全,坚持以“群众知道不知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检验工作实效,力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其五,健全奖惩机制。特别强调对乡镇的奖惩:年底排名前3名的乡镇“五个倾斜”,即提拔指标上倾斜、经费保障上倾斜、优秀比例上倾斜、记功嘉奖上倾斜、衔接资金上倾斜;年度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班子及成员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党政正职警示约谈,分管副职诫勉谈话,并在全县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创新是新时代的精神核心。
善于创新,才能出效出彩。“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荆紫关镇实施“雁阵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寺湾镇创新推行“社会捐、群众筹、政府补”的办法,解决资金难题;金河镇在各村成立“星旗同创”理事会,让群众成为创建主角;马蹬镇在荒山荒坡地发展中药材,把昔日的撂荒地、废弃村舍等“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推动村强民富。
当前,在“星旗同创”背景下,全县乡村呈现出争先恐后夺旗摘星、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勇立潮头,永不懈怠!2024年,淅川县新的远征正始于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