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又添新政策仲景之光普照医圣故里闹元宵 庆团圆“村乒”冠军牵走一头牛民间艺术表演引来数万人猜灯谜 赢好礼吃汤圆 话团圆非遗剪纸显魅力图片新闻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合作经营产业兴共同富裕底气足襄城县 “摆摊”问政听民声联合学技农谷增粮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887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6

仲景之光普照医圣故里

仲景宛西制药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曹国宏通讯员封德王玉贵

瑞雪初霁,红梅迎春。置身于南阳市西峡县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景宛西制药)年产3000万瓶丸剂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建设工地,机械来往穿梭、马达轰鸣,一派火热有序的施工场景;位于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仲景食品工业城项目工地施工正酣,项目总占地530亩、计划投资15亿元,施工人员正在抢工期,力争5月份投产……

走进仲景宛西制药精心打造的文化展厅,迎面矗立的张仲景铜像,高大巍峨,让人肃然起敬;药材陈列厅里的中药材水浸标本和腊叶标本琳琅满目,甚是壮观;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配方颗粒、饮片产品有序排列在玻璃展台之上,“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触目可及……

传承张仲景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仲景宛西制药利用现代科学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了仲景大健康产业链,张仲景“济世救人、仁爱为怀”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传承,建厂46年来,一个仅靠35万元起家的手工作坊,一跃成为拥有近2万名员工、20家子公司、年产值120多亿元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缔造了被业界称道的“宛药神话”。

新春伊始,在仲景宛西制药的中药配方颗粒车间,机声鸣响中,前处理、煎煮、浓缩、喷雾带干、干压制粒等生产流程科学高效。沉浸在浓郁的药香中,一幅济世宛药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历经“宛药长征”,缔造“仲景品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走进仲景宛西制药文化展厅,犹如开启时光闸门,往日倾泻而出,46年嗣承仲景文化的奋斗历程,如同一卷卷胶片,循着时间的刻度,再现那段厚重的历史。

时间回到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步履,仲景宛西制药的前身--宛西制药厂挂牌成立。1985年,34岁的孙耀志从县经贸委到宛西制药厂任职时,这个县办国营药厂人心涣散,濒临倒闭。“面对困境,他先借钱发工资,稳定人心。次年便率队北上沈阳,南下广州,东进上海,西赴兰州,穿行9省23市,历时9个月,行程万余公里,学习技术,考察设备,寻求信息。这在仲景宛西制药的发展史上被称为‘宛药长征’。”回首那段岁月,仲景宛西制药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深情地说,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但“宛药人”心中那份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初心始终没有放弃。

“宛药长征”归来,孙耀志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借资200万元建造生产大楼,选人才、聘专家,把大蜜丸做成浓缩丸销往上海。同时与江苏省中医研究院等合作,研制出中药颗粒冲剂月月舒和六味地黄丸等系列产品。从那以后,仲景宛西制药的产值、税利分别以年均37%和44%的速度递增。

1999年,仲景宛西制药出资800万元整体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南阳张仲景制药厂,拥有了“仲景”商标的所有权,并不遗余力传承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并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注册。同时,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高起点、高档次、高密度进行形象宣传,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全面传播,使“仲景”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从“灌河”到“太圣”再到“仲景”,商标的三次变化,标志着企业发展的三次大跨越,产业内涵不断拓展,仲景工业、仲景农业、仲景商业、仲景食品、仲景医疗、仲景养生、仲景卫材等七大健康产业联动发展,仲景牌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仲景产业享誉大江南北。

连续参与承办十六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全程参与“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中药科普宣传活动;多次组织召开“仲景经方研讨会”“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经方医学论坛”“仲景健康大讲堂”等系列学术及科普活动;连年举办隆重的祭拜医圣张仲景大典,让更多的人在文化传承中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多年来,仲景宛西制药直接、间接投入10亿元用于传承中医药文化,使仲景之光照耀四方。

制造仲景名药,光大仲景品牌。仲景工业生产中成药100多个产品、中药饮片50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仲景”牌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天智颗粒、太子金颗粒等占领全国市场,“六味地黄丸”连续多年全国销量位于前列。“仲景品牌”多次被评选为“中国市场消费者满意第一品牌”。经方研发引路,高新技术助推,“工匠精神”保障,仲景工业奠定了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前不久,仲景宛西制药“仲景”品牌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并以超过100亿元的品牌价值,被品牌价值实验室认定为中国品牌500强,成为中国中医药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恪守“药材好、药才好”,成就“仲景名药”

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然药库”,《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00多种中药材,在仲景百草园里就能找到1328种。“药材好,药才好”的承诺由此出发,声震寰宇。

“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可追溯系统,药材从种植到采收加工到成品,再到存储、质监,全部纳入到系统里面去,通过二维码一扫,就可以知道这个药材什么时间种的,什么时候收的,中间是怎么管理的,质量如何等都可以看到!”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种植事业部总监李俊科说。

位于西峡县寨根乡方庄村的仲景宛西制药山茱萸药材基地总面积2000亩,已建成17年,年产山茱萸300吨,为全国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山茱萸药材基地,同时还是西峡县出口山茱萸质量安全示范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像这样的山茱萸药材基地,仲景宛西制药在西峡县另外5个乡镇还有20万亩,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将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建在田间地头,从根源上保证了药材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农民实现了双赢!”李明黎说,仲景宛西制药设立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每年至少给每户带来五六千元的收入,西峡县目前有20多万农民靠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

通过基地建设,企业也成为受益者,不仅有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而且药品品质也有了保障。“药材好、药才好”已成为仲景宛西制药通往世界的“名片”。以宛药为龙头的中医药加工企业年产值近20亿元,主导产品六味地黄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35%。

除了西峡的山茱萸基地,仲景宛西制药先后又在河南、湖北、安徽等三省六地的地道中药材产地建立了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等5个中药材生产基地。仲景农业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等荣誉。

每天早饭后,安徽省南陵县龙山村的仲景宛西制药牡丹皮基地技术员孙致高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株牡丹皮的生长周期是5年,播种、施肥、摘蕾、整形,等上五年再采收、加工,为了品质,我们等得起!”孙致高爽朗的笑声里满是骄傲。

据了解,像孙致高这样因为中药材基地的建设,由传统的“粮农”转变为专门为仲景宛西制药提供原料的“药农”的农民,在全国就有100万人,实现了中药工业向中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了被社会称赞的“仲景宛西制药发展现象”,企业也成为国内中药材种植规模最大、认证品种最多的中药生产企业。

科技赋能创新,擎起“仲景智造”

走进仲景宛西制药化验大楼,各楼层功能区分布合理、排列有序,各种现代化检测仪器一应俱全,检验人员正在紧张工作。“从原辅料入库到生产加工、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有效性检测。比如对山茱萸的药物成分化验主要检测马线苷、莫诺苷等含量,还要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不是每一种原药都能在这里‘过关’!”仲景宛西制药质量控制部经理周里欣介绍,他们的任务是对药物进行全程把关,检测能力达600多个品种和55种农残化合物成分,用实际行动践行“让老中医放心、让老百姓放心、让老祖宗放心”的社会承诺和“药材好,药才好”的制药理念。

负责科技研发的仲景宛西制药副总经理高松如数家珍:“第一个成功把微波干燥技术应用于浓缩丸剂型的生产、第一个采用水丸机制法进行完整制粒、第一个实现了浓缩丸剂型的连线生产、第一个完成了浓缩丸全线包装的自动化……”仲景宛西制药致力于科技创新,让企业在中药生产领域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年产成品颗粒2000吨、产值达20亿元的中药配方颗粒(一期)车间是一个“科技含量”极高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走进车间并没有看到人头攒动、紧张忙碌的生产场面,只有技术员王鹏一个人守在智能控制中心的电脑前,仔细观察记录屏幕上跳动的技术参数。“这是一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屏幕的实时监控数据来自3000多个监测点位,对原料冲洗、煎煮、过滤、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环节,实现远程全自动化控制。”王鹏介绍说。

科技赋能中药生产。目前,仲景宛西制药拥有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控制手段最先进、年产5000万瓶的现代化中药浓缩丸生产线,从真空上料到成品包装,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实现密闭化、程控化、自动化、精益化和可视化。

2023年7月,仲景宛西制药新的精制丸剂智能化生产线通过省药监局GMP符合性检查并投产使用。目前新的生产线主要用于六味地黄丸、逍遥丸产品的生产。与原生产线相比,在中药丸剂制丸、干燥、包装、机装等方面均有升级,具有“三变化、两提升”的特点,示范引领着行业转型升级。

“三变化”即微波干燥工序实现了变频调节,单管功率根据水分高低可从0到1000W进行调整,单台功率从72KW提高到197KW,带速从2.2米/分钟提高到6.0米/分钟;机械数粒升级为电子数粒,精度从千分之三提高到万分之五,生产效率从90瓶/分钟提高到160瓶/分钟;贴标偏差从±1.5毫米降低至±0.5毫米。“两提升”即新上机器人自动装箱设施,装箱速率从90瓶/分钟提升到了160瓶/分钟;新改进自动化产品输送线,产品自动输送可提升至暂存库。精制丸剂智能化生产线示范引领着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天智颗粒是仲景宛西制药在继承传统中医药治疗头晕、头痛、善忘、烦躁易怒等症的理论基础上、融合现代痴呆研究新证据创新开发出来的国内第一个纯中药制剂,它填补了中药治疗痴呆症的空白。在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临床试验证实其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伴有精神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被国际同行认可,由此天智颗粒被2017版中国痴呆临床诊疗指南推荐,近期更是被国家多个指南推荐用于治疗痴呆(VD及AD)及肝阳上亢证的相关病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评价说:天智颗粒可用于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对伴有焦虑、烦躁易怒、失眠等精神行为的症状有效,为全国乃至世界痴呆和认知障碍患者带来了希望。

像天智颗粒一样,六味地黄丸等主打产品持续领先市场,新推出的儿科中药产品--“仲景”牌太子金颗粒亦受到市场追捧。企业先后拥有各类国家发明专利50多项,研发国家级新药10个。获得“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优秀技术创新企业”和“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荣誉。

守诺“大爱报国”,彰显“仲景担当”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仲景宛西制药始终秉承仲景济世救人的精神,主动担当责任,积极回报社会、报效祖国,这是企业信守的诺言。“中国的传统中医药事业要继续发扬光大,必须不断的传承,仲景宛西制药做出了许多创新和尝试,成果值得肯定!”时任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

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采取投资分红、产业扶持、安排就业、包村帮扶等措施,投入1500万元,帮助西峡县54个村1154户2860名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同时,年出资280万元,设立仲景宛西制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仲景宛西制药乡村振兴服务队,巩固脱贫成果,拓展帮扶成效。投资100万元在西峡县太平镇东坪村修建了山茱萸主题文化展馆、山茱萸观光栈道等设施,让山茱萸产业融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添彩振兴画卷。

抗击新冠疫情。共生产出近200万人份的抗新冠1-5号中药配方颗粒等全部捐赠到抗疫一线,并向河南省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款捐药,累计达1000多万元。用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家中药制造企业的本色肝胆。

捐资助教。累计出资上千万元,在全国10余所知名中医药院校等大专院校设立奖助学金和教育发展基金,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签署了为期10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连续33年,在高考前夕为西峡县高考学生免费赠送共计价值上千万元的益智保健类药物。在西峡县修建6所仲景小学,帮助11所学校改善环境。

参与公益事业。46年来,仲景宛西制药先后为2003年全国非典、2008年5·12汶川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7·24西峡洪灾、2021年汛情、2020年以来抗击新冠疫情等累计捐款捐物达上亿元。资助修建了西峡县5个乡镇、30多个村的乡村道路、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投资5000万元,拍摄播出电视剧《医圣》、曲剧《医圣传奇》等,大力弘扬仲景文化。

企业持续的责任担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企业先后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社会扶贫开发先进集体、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

仲景宛西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孙锋表示:“今后,企业仍将秉承仲景济世救人的大爱无疆精神,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回报国家,回馈社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阳调研中医药产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劲旅,仲景宛西制药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努力做好仲景品牌的享有者、仲景精神的传播者、仲景产业的缔造者、仲景文化的传承者,以满足百姓健康需求为目标,从打造百年企业的实际出发,抢抓发展机遇,注重改革创新,狠抓结构优化,链接仲景大健康产业,在做大中医药产业的新征程中积极探索、奋力前行,为健康西峡、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做出新的贡献。”正在仲景宛西制药调研企业“开门红”的西峡县委书记马俊对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