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田明通讯员周红飞)“中原熟,天下足。作为粮食大省,河南一直有着‘国家粮仓’的美誉。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河南小麦丰收了,国家全年粮食丰收就有基础,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保障。”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提到粮食安全和小麦丰收如数家珍。
“但是作为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省,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尚属空白,亟待国家支持建设。”这也成为李成伟带到全国两会上的重要建议。据了解,作为河南的最高农业学府,河南农业大学正在联合中农发集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致力于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牵头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是有底气的。”李成伟介绍说,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创建高校,河南农业大学在小麦产业研究领域优势突出、积淀深厚,有着上百年育种和栽培史。1996年获批建设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46个,有力支撑河南小麦产量从1996年的400亿斤,连续跨上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新台阶,2022年突破760亿斤,稳居全国第一。
谈起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李成伟充满信心地说:“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河南农业大学有信心,也有能力牵头完成这项工作。”
2022年,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农发集团、三全食品、金沙河面业等7个龙头企业,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6家科研院校,以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筹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据了解,目前筹建工作已经列入科技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重点会商议题,科技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论证和推进会,并计划共计投入27亿元支持中心创建。
河南农业大学对建设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思路,该中心将打造成为国家小麦高峰科研平台,依托平台组建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制约我国小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集中优势资源培育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高效的小麦新品种,研究集成配套的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规程,持续提高小麦单产,实现大面积粮食生产提升,保障国家“口粮绝对安全”。
目前,转建中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里,各项科研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年近七旬的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教授,正在为小麦春季管理伏案疾书。而以小麦专家殷贵鸿为代表的小麦育种团队,正在加大糖尿病人专用、富硒富锌富铁等功能小麦新品种的科技创新攻关,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功能营养型小麦和健康安全饮食的需要,加速实现我国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转变。
李成伟表示:“将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为国家小麦技术创新中心,对加快实现小麦产业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我国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率先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有着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