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持续加大涉种子犯罪刑事惩处力度农民唱主角千村奔和美筑牢“耕”基 多打好粮知灾防灾稳产增产洛阳两项农业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图片新闻导读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2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8

筑牢“耕”基 多打好粮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新乡实践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马丙宇于涛

手机上一点,水肥一体化机自动配比、喷灌,混合着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水流顺着一米多高的喷灌头喷涌而出,在麦田的上空留下一道道水雾。

3月14日,家住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师寨镇苗楼村的“新农人”薛卫波正有序开展自己的小麦春管作业。不用上地,点开智慧农业云平台,他就能看到土壤墒情和病虫害发生情况。

“打好粮,需要好地。”薛卫波说,“我承包的2000多亩地都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里,可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成本,每年除了给乡亲们租金,还有分红!”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耕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须臾不可放松。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入更高,建设内容涵盖田、土、水、电、路、林、技、管、气等9个方面,更加注重激发动力、更加注重地力提升、更加注重田村融合、更加注重节水灌溉。”平原示范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行走在新乡各地的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机打药、自走式喷灌、“四情”监测系统等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纷纷“上岗”,随处都是满满的科技范。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有了“新高度”,牧野大地佳音频传。

模式创新

“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推进

为破解“项目如何建”“农田如何种”“设施如何管”等难题,新乡市探索实践“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等方式让耕地连块成片,将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作用贯穿于全过程各环节,形成“政府主导、平台运作、集体实施、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新路径,实现从“满天星”到“大良田”的蝶变。

耕地周边栽下了防护林木、田间道路与硬化沟渠纵横交织、新型喷灌设备成为农田一景……在获嘉县位庄乡后渔池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建设治了一方农田,美了一方家园。

“我们村的地都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地投资三四千元,地现在越来越好。”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全说。

农田建设走向高端化,流转了土地的村民有了涨价心理。“硬件设施这么好,按合同约定,合理范围当然能接受。”李瑞全找到流转土地的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徐方子沟通,对方不仅十分理解,还说要优先流转“高价”的高标准农田。

在延津县塔铺街道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崭新笔直的马路直通地头,纵横交错的水渠加装衬砖,“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已成为现实。

“高标准农田提高了产量,降低了风险。”新乡市隆嘉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建国说,“我们从2010年到延津县流转、托管土地,生产小麦;经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我流转、托管的农田从7000多亩增加到3万亩,每年向收购企业提供的小麦从3000多吨增加到1万多吨,每斤小麦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一大截。”

为什么建设那么迅速?密切联系群众,称得上新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的秘诀。

“想不到这么大的项目,咱也能全程跟着忙。”回忆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原阳县阳阿乡焦楼村党支部书记田和就情绪高涨,“我们很有参与感,在建设前期,就有专业人员来村对接,根据大家伙儿的想法修改完善规划设计。”

工程进度加快的时候,村民们摇身变成“建筑工人”。“最多时一天我组织了100多人来。”田和回忆,“良田自己建,大家干得都卖力。”

实事办好,好事办实,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好更要管好。新乡市开发了“农事一码通”小程序,建立了“田长吹哨、公司报到”响应机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聘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全程监督,建起“县级抓总、乡级监管、村级主体”的管护机制;从群众中选拔管护人员上千人,构建起“一长两员”、保险参与、购买服务的多元管护体系,确保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群众利益无小事,新乡市以人为本,积极引导村集体、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土地流转、项目监督、项目管护等全过程。”新乡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五良融合”

粮食高产高效不断提升

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是高标准农田的升级版,具有规模化经营程度高、现代化装备和智能化程度高、耕地地力提升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农产品产出品质优等“三高一强一优”的新特点。

新乡市农业农村局调研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机械化水平比非示范区提高15%至2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每亩用水、用电可节约15%至25%。

在中原农谷东区延津县,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乡亲们提供土地托管服务,托管的9000多亩土地都在项目区内,理事长彭良成算过一笔账,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每亩地每年节本增效可达600多元。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延津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2021年延津县榆林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亩均粮食产量提升了近200斤。”

高标准农田夯实了高产底气,种质创新则挖掘了高产潜力。“我们种的是优质小麦新品种‘郑麦136’,抗逆性好,抵抗力强,靠得住,种着放心。”彭良成说,“它经受住了近年来多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考验。”

坚持良田良种配套,新乡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推广种植优质小麦、优质大豆等,进一步释放高标准农田潜力,扩大粮食生产效益。

2022年,获嘉县冯庄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大豆单产339.12公斤,创全省大豆亩产纪录;延津县塔铺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小麦单产907.16公斤,创全国黄淮麦区单产实测纪录……

“我们将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全面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新乡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如今,中原农谷建设成势见效,这个“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繁种制种”的种业创新集成平台,已入驻53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75家种业企业,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

藏粮于技,农业需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在新乡大地上,农业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

“没有这些,这块地4个人需要浇10多天。”获嘉县种粮大户李喜亮直接用手机给承包的200亩小麦浇水,就此一项他能节约人工成本7000元,两天就能干完。

一部手机的能力已经远超李喜亮的想象,让他足不出户就“知天地”,这背后是新乡市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智能控制等,为农田装上了“智慧大脑”。此外,新乡还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AI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手段,创新推出农业数据传感集成杆,加强农情数据收集研判。

不断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发展,使新乡粮食生产有了面对风雨安稳如山的底气和定力。

智慧农业

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增强

高标准农田通过“田、土、水、路、渠、电、林”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农田灌溉与排水效率,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渠相通、沟相连”要求。

“尤其是近几年我市降雨持续增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田防洪排涝做出了突出贡献,经对比,高标准农田排水速度相比普通农田较快,切实增强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新乡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说。

2023年,延津县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设施的建设,全年粮食总产15.5亿斤,同比增长2.84%。

新乡市气象局副局长张宇星表示,通过布设X波段相控阵雷达、L波段风廓线雷达,并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标准化农业气象科技监测站,监测站里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植被物候观测系统和遥测式土壤水分监测设备,构建128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36个自动土壤水分站、9个农田小气候站、7套作物实景观测系统,配套建成24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组成了空天地一体化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网络。

农业大数据时代来临,农事万物互联,农情数据共享,农技无师自通。在新乡,数据已然成了农业的新资源、新动能、新价值。

“我们现在只要出现病虫害的苗头,手机就会立刻给我发出警报提示,防灾的能力超出想象。”在获嘉县照镜镇三位村,种粮大户刘培星流转的近百亩土地结合了智慧农业,让他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这些技术来源于新乡市数智谷集团重点打造的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投融建管运”五位一体,运用数字化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监管。

“它既能监测预警气象环境、土壤、作物、墒情、虫害等,还能以培育中原农谷农业数据要素市场为目标,将农业数据资源转变为可量化的数字资产,最终转化为生产力。”“数智谷”技术研究院主任李楠森进行了深度解读。

在长9.6米,宽3.04米高标准农田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的数据可视化大屏前,中原农谷“一核三区”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时间、建设面积、建设投资等信息实时显示,各个区域的高标准农田的风向、风速、雨量、湿度、气温、气压等一目了然。

通过路网、林网、水网、电网、互联网“五网融合”,该平台与所有县级平台实现紧密对接,进行互联互通,为农业主管部门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减灾就是增产。近年来,新乡市还积极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农田水利大会战,解决沟渠不通、小雨大灾问题,“五预”联动,有效应对“连阴雨”“华西秋雨”、台风杜苏芮等极端恶劣天气,打赢了种子田抢收、农田排涝等粮食生产“保卫战”。

目前,新乡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6.7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5.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4%。

“新乡市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管理规范化、经营规模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要求,除了已在中原农谷‘一核三区’建成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到2025年,新乡市将再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00万亩,夯实粮食丰产基础,让‘中国碗’盛更多‘新乡粮’。”新乡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