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出发驭“新”而行种苗力量点亮产业化新“薯”光高水平科技服务中原农谷建设立足中原农谷再出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8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

高水平科技服务中原农谷建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以下称中原研究中心)于2023年3月正式成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布局的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中原研究中心统筹中国农科院在豫科技资源,以高水平科技支撑中原农谷和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聚焦重点领域与平台建设

中原研究中心位于中原农谷核心区,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地”进行功能布局。“一个中心”,即中国农科院在河南的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两个基地”,即依托中国农科院新乡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中原研究中心聚焦中原地区重要农作物种业科学、绿色高效生产、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重大需求,打造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高地。同时,重点推进“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农药与生物技术产品检验检测研发平台”等平台的入驻和建设。

科研团队助力创新发展

中原研究中心组织遴选了12支团队首批入驻,结合河南省产业发展与创新布局,凝练出“主粮作物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果蔬新品种选育与设施高值化技术集成示范”“杂粮花生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示范”“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技积累、科技成果和创新能力等优势,按照“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原则开展全方位科技合作。

黄淮海夏玉米高产栽培与品质生理团队。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纳入了河南省2023年主推技术,年度推广70万亩,亩增产超150~300公斤。中原研究中心玉米团队李少昆和谢瑞芝老师,作为科技顾问协助省农业农村厅编制玉米单产提升3年行动方案,为完成河南新增百亿斤粮食任务贡献力量。

小麦品质分子改良团队。“中麦578”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合作,历时20年育成的优质强筋、高产早熟、抗穗发芽的小麦新品种,综合抗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广,已通过黄淮南片、黄淮北片和新疆审定,是第一个同时通过上述麦区审定的优质强筋品种,适宜在山东、河南等8个主产区种植。2020年,焦作市高产创建实收亩产841.5公斤,创优质强筋麦全国高产纪录;2022年,驻马店市高产创建实收亩产841.8公斤。

花生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示范与产业化推广专项任务。2023年,团队成果花生、大豆ARC提质固氮耦合技术在兰考县、平舆县等10个河南花生、大豆主产市(区)县74个点示范应用,示范推广面积1万亩以上。2023年,对示范点现场调查、取样检测结果表明,ARC诱导花生、大豆结瘤固氮效果显著,所有示范点普遍增产。以张新友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花生、大豆提质固氮绿色增产ARC耦合技术突破了豆科共生固氮理论的传统认知,不仅有重要科学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两固”(固氮、固碳)、“三增”(增产、增效、增安全)、“五减”(减毒、减损、减肥、减本、减碳)的巨大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中原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原管理分院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签署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不断加强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在豫高校的合作交流,以联合培养为纽带,形成教育、科研和管理合力,共同创筑创新人才和科学研究新的合作平台,切实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为河南省农业科学发展培养科研人才。(刘语涵)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