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高标准农田移动喷灌设施
辉县山楂
□本报记者马丙宇刘亚鑫通讯员郭冬青姜蓓蓓
辉县市,七成土地被太行山的峰峦沟壑和山下的丘陵占据,曾经盼望着石头变成“馍”,如今麦浪飘香,被誉为“豫北粮仓”。
守着山水映城的资源禀赋,积蓄“辉县人民干得好”的奋发图强,一直以来,辉县高度重视“三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稳住农业基本盘。
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全国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一个个农业“国”字号被辉县收入囊中,叫响全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近年来,辉县市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和突破口,着力在强化顶层设计、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区域品牌等方面发力,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谱新篇。
顶层设计 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
连接一二三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关键。三产融合绝不是简单拼盘,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辉县市找准了农业产业化这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基于此,辉县市加强顶层设计,举全市之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科学谋划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发展规划清晰。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路径。
--推动机制有力。市、乡分别成立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和推进机构,实行“五个一”(建立一个完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设计一套建设规划、建设一支基层干部队伍、培育一批新型农民、构筑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管理机制,切实保障蓝图落地。
--服务支撑到位。大力开展助企活动,引进清华大学资源,搭建清研辉县科创平台,筹建食品加工行业协会,并与上海交大、山东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
红薯的产业化之路印证了辉县的决策。
张村乡裴寨村地处丘陵地带,地少、水少却盛产红薯。为帮助村民收红薯、卖粉条,裴寨村先后成立红薯合作社、创办跨境电商平台、注册“裴寨村”商标、成立九月天食品公司,并规划建设了集红薯科研、种植、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九月天”自主品牌和代加工酸辣粉销售遍布全国各个城市。
农业产业化,量的提升必不可少。“仅去年,用红薯生产的酸辣粉销售额就达到5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近万人。”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说。
在辉县,生态有机的农副产品、山清水秀的风光、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农业产业涌动着新一轮发展的浪潮。
壮大主导 叫响品牌产业整装待发
年产值3亿元!大山里,小山楂映红了山区群众的好日子。
红彤彤的山楂果,经过清洗、切片、烘干等环节,变身为山楂片、山楂汁等。在南寨镇三官庙山楂种植合作社,加工线激活了产业链。理事长王新生介绍:“冻干产品更是可以卖到12.8元一袋,合到80多元一斤,附加值高,给农户收价高。”
为了不辜负太行山的厚爱,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辉县市不断壮大山楂产业,楂之恋、山之孕等山楂品牌走向全国。
农业强,品牌必须强。培育品牌的过程中,辉县市的思路是“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
“散”,是培育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市域米多奇、星河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围绕“中国第一菇”“中华第一饼”“中原第一薯”等农产品IP,让特色农产品品牌遍地开花。
“聚”,是打造“礼遇共城”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铺开全网全域,实现豫北地区内容最全、质量最优、影响最大、名气最响。
“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体系,让“辉县山楂”“辉县连翘”“辉县柴胡”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土字号”“乡字号”不断做大做强,加快形成了“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辉县已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7家;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组建了涵盖8大类160余种的农特产品库。
壮大食用菌、红薯、山楂、中草药等优势主导产业,叫响品牌,就像牵住了牛鼻子,辉县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深度融合 孕育新业态迸发新活力
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出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立业之本。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农村产业融合的潜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立足山水、文化、养生三大优势,辉县市思索,深度融合的发力点在于跨界融合,从风景到场景,打破边界局限性。
“旅游+”的思路应运而生。
“旅游+康养”。依托人文环境、田园生活、传统民俗、森林公园等资源,辉县市打造了集度假、养生、疗养、休闲、运动等多元化业态于一体的康养产业,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名单,如今,康养正在向着更高级形式--民宿发展。
“旅游+体育”。借助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招牌,辉县积极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引进多个全国知名品牌体育赛事,有效带动了全市尤其是山区乡村的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火热。
“旅游+文化”。辉县打造特色文创产品,开发“辉县山楂”系列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打响柴瓷、共砚、烙画等非遗品牌,为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魅力与经济活力。
村集体经济走上“三年倍增”;“四方两园”创新模式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省级2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0个、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个……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辉县农村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功能持续拓展,新模式不断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一产“强身”、二产“塑形”、三产“注魂”,为乡村产业兴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