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王永安)3月15日,在位于鲁山县磙子营乡三山村的绿洲农民种植合作社,务工人员忙着将废弃树枝粉碎成锯末,再用锯末生产香菇菌棒。该合作社利用森林抚育剩余物日产2.8万个菌棒,种植20个大棚的香菇,还利用玉米脱粒后废弃的玉米芯种植平菇,利用废弃的玉米苞在林下套种10亩赤松茸。
鲁山县林地面积超过200万亩,当地政府引导群众利用森林抚育及果树修剪产生的大量废弃枝条生产食用菌及生物质燃料,实现变废为宝。目前,鲁山县已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县,食用菌年种植总量保持在3.6亿袋以上,年产值50亿元以上。
而这,只是鲁山县推进废物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鲁山县坚持低碳引领,向“绿”而行,推进产业发展方式向绿色化、低碳化加速转型。
工业固体废物摇身一变成为新产品。在国家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附近,鲁山县多家新型墙材厂将电厂的粉煤灰、炉灰渣运走,通过一道道工序,加工成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等新型节能建材。
农林废弃物成了“香饽饽”。位于该县张良镇郭沟村西侧的首创环保集团平顶山城市公司,集生物质热电联产、全县生活垃圾收运及垃圾焚烧发电于一体,打造了一条绿色经济产业链,自投产以来累计处理农林废弃物74万余吨、生活垃圾47万余吨,生产“绿电”6.5亿千瓦时。在董周乡蔡庄村、熊背乡交口村,两家新能源公司将菌菇袋废弃菌料、果树修剪枝等杂物粉碎,然后压缩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棒。在观音寺乡西桐树庄村,村民袁东方等人利用废弃的香菇菌料添加牛粪、羊粪,加工成花卉有机营养土,每吨售价600多元。
循环农业模式备受青睐。辛集乡创建的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区,是鲁山县4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之一。在这里,奶牛场、养猪场的粪便沼渣被制作成有机肥,撒在2000余亩软籽石榴果园里,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
鲁山县依托9个废旧农膜回收站做到应收尽收,同时采用塑料大棚代替地膜提温保墒,推广使用新型高强度加厚地膜及防草布,塑料地膜使用量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该县万恒塑胶有限公司还将回收的废旧农膜加工成聚乙烯造粒,最终生产成聚乙烯管材等产品。
秸秆的多样化用途,是鲁山县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亮点。2023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为35.96万吨,有的还田,有的青贮及用作养殖场饲料,有的被当作发电厂燃料和食用菌生产原料,有的被制作成麦秆画等工艺品。鲁山县还瞄准打造省级循环再生工业园,在辛集乡引进一个秸秆制糖及加工聚乳酸生物基新材料的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