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郏县安良镇酸庄村烟叶合作社的育苗工场一派繁忙,在县烟叶产业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合作社的烟农有的在空地上搅拌基质,有的娴熟地操作着自动装盘播种机,有的在育苗棚里摆盘入池……
育苗工场负责人薛战锋是位老烟农,有36年的种烟经历。谈起这些年育苗的事儿,他放下手中的农活,打开了话匣子。
“1988年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在家学种烟。那时候育烟苗可跟现在不同,采用土池育苗,用竹竿搭小拱棚,烟籽撒在地里,出苗后有不少弱苗。后来逐步发展到切块育苗、营养钵育苗,苗壮了,弱苗少了,但育苗效率低。一个拱棚占地长10米、宽2米,一畦烟苗育成后只能种一亩烟田。移栽时根部带土坷垃,一荆篮只能装20来棵烟苗,一家一户的小拱棚育苗主要是自用。”
20世纪90年代末,烟技人员进行托盘漂浮育苗试验,薛战锋积极参与,多次参加技术培训。
2004年年初,薛战锋买了托盘,沤制了育苗肥,在烟技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托盘漂浮育苗。在育苗畦底铺上薄膜,把土池变成了水池,建了16个小棚,每个小拱棚里可放置105个托盘。还是长10米、宽2米的小拱棚,每个小拱棚的烟苗可栽种15亩烟田。
薛战锋成为郏县漂浮式烟叶育苗第一人。当年,他育了1680盘茁壮的烟苗,除了自用200多盘,其他被周围的种烟户抢购一空,有了2000多元的烟苗收入。从此,薛战锋成为一名育苗专业户。
2006年,为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进程,全面普及集约化育苗,郏县烟草分公司在李口镇寺木杨村租了一个日光温室大棚,进行托盘集约化育苗试验。当时日光温室大棚采用水泥骨架,7米宽,50米长,占地350平方米,放置了1200个漂浮式烟叶育苗托盘。当年4月下旬,大棚内一排排育苗托盘整齐地漂浮在水里,绿油油的烟苗长势良好、生机勃勃。薛战锋看到技术员在大棚内进行精细化管理,间苗、补苗、定苗、剪叶十分方便,下决心采用大棚进行漂浮式育苗。薛战锋申请的大棚漂浮式育苗项目当年被列入县烟叶发展项目。
2007年新年伊始,寒风凛冽,薛战锋建设的10座漂浮式育苗大棚施工正酣,抢工期、抓进度,确保如期竣工。
薛战锋说:“建设这10座漂浮式育苗大棚所需的水泥骨架、钢管、薄膜、压膜线等材料都是烟草部门支持投入的。随着10座漂浮式育苗大棚的投入使用,我的烟叶育苗实现了规模化,所育烟苗成苗率高、根系发达,可移栽烟田1600~1700亩,当年商品苗收入近2万元。”
2008年,郏县烟叶产业管理部门和县烟草分公司在全县推广漂浮式集约育苗方法。2010年11月,薛战锋注册成立郏县战锋烟叶专业合作社,为烟农提供烟田机耕、烟叶育苗、烘烤等技术服务。
随着烟叶育苗新技术、新机械的不断推广应用,2013年,薛战锋在当地政府和县烟草分公司的支持下,总投资140万元建设育苗工场,对烟叶育苗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由7米宽、50米长的水泥骨架大棚,改为便于新机械作业的8米宽、50米长的全钢结构大棚,配备了自动装盘播种机、自动剪叶机、喷雾机,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精量播种和剪叶。托盘由1200盘增加到1400盘,育苗工场烟苗托盘总数达到2.8万盘。
薛战锋的育苗工场与烟站签订育苗协议,与烟农签订供苗协议,满足周围村庄4000亩烟田的烟苗所需。截至目前,薛战锋全钢结构育苗大棚已运行11年,每年育的烟苗壮苗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商品烟苗收入超过6万元。
薛战锋坦言,将来他的育苗方向是钢管骨架智能化育苗生产,可以智能化控温控湿。今年,他在烟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建了一座试验棚,尝试烟叶湿润育苗技术。他说:“湿润育苗技术与传统漂浮育苗相比,有着壮苗率高、病虫害少、还苗期短、抗逆性强等优势,烟苗适合远距离运输。”
年近花甲的薛战锋已由一名普通烟农逐步变成了一名职业烟农,由于成绩突出,郏县政府和郏县烟草分公司多次授予他“优秀育苗专业户”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肖应辉王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