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嫂家花满蹊捐款八万打井两口平等相处互助互爱“养湖羊,我选对了方向”搞养殖,更要脚踏实地成“西红柿首富”让利给父老乡亲图片新闻
第0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08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26

让利给父老乡亲

一提奶 多两钱 脱贫户张全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记者丁需学通讯员乔新强

3月21日,鲁山县琴台街道余堂社区的一个奶牛养殖场里,20余头奶牛或卧或立,在春日暖阳下悠闲地反刍。养殖场的主人、今年59岁的张全平,则在大棚房内给2头刚断奶的小牛犊喂食。

“老张不容易啊,他靠小额贷款养两头奶牛起步,发展到拥有20多头奶牛、40多只羊的养殖大户,一年收入20多万元。”余堂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书喆介绍说。

早年,张全平的结发妻子患了一场大病,为此他欠下了四五十万元的外债。“前妻病故后,我几乎不敢听到敲门声,害怕是上门要账的人。多亏了国家的扶贫好政策,才让我有了翻身的机会。”张全平说。

2016年,张全平利用国家的免息小额贷款两万元,买回一大一小两头奶牛。“想着现在生活条件好,即使在农村,喝鲜牛奶的人也不少,就决定养奶牛了。”张全平说。

从此,张全平把心思都放在了这两头奶牛身上,除了平时给奶牛割青草,麦收和秋收时他还到处搜寻麦秸、玉米秆存储起来过冬用。“村里一些常年不在家的农户,还把责任田无偿让我耕种,秋季收获的玉米我都存起来喂奶牛,就这样,我的养殖场慢慢扩大了规模。”张全平说。

为了证明自家鲜牛奶货真价实,张全平决定让顾客到养殖场来买,现挤现卖。“目前,市场上卖鲜牛奶的不锈钢提,基本上容量都是半斤的,但我的不锈钢提要比别人多出两钱来(钱,市斤秤的重量单位,折合5克),给乡里乡亲的鲜牛奶只能多不能少。”张全平说。

“多两钱的不锈钢提”让顾客看到了张全平的朴实善良,也让他家的鲜牛奶声名远扬。“现在我的鲜牛奶都是客户上门来买走的,有时还得排队呢。我的外债前两年就还完了,现在我走路腰杆也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张全平说。

脱贫后,张全平在张书喆的撮合下成了新家,平日里妻子放羊,他照看奶牛,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只要吃苦耐劳、以诚待人,就会过上好日子的。”张全平朴实地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