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引领小麦“一喷三防”自动化智慧平台提供精准田管方案5G助力 农药喷洒有“智慧”图片新闻2024中国反刍动物产业大会召开为老区农民撑起“致富伞”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为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中牟县明山庙村富硒产业基地挂牌成立淇县高村镇义诊进村庄为民送健康绿水青山涵养气象万千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12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01

绿水青山涵养气象万千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上接第一版)

西峡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22万亩,山茱萸产量占全国的70%,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双龙镇是全国闻名的香菇种植基地,双龙镇规划建设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瞄准的是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有标准化菌棒厂7个、菌菇大棚220座,培育食用菌深加工企业28家,年产值15亿元。

一只蘑菇从种子到长大,再到加工干制香菇、香菇罐头、香菇酱、香菇酱油、香菇脆等30多种产品……食用菌产业被这个小镇安排得明明白白。

产业园里的香菇酱油原料,晒足三年,酱缸里会结晶出一层“冰”,最后制成的酱油,一小瓶能卖到几十元。

在该镇后湖村双孢菇产业基地,33栋厂房整齐排列,里面别有一番天地,一层层的种植基像婴儿的床铺,上面白白嫩嫩的双孢菇探头探脑,煞是可爱。这里的双孢菇采摘下来,马上送到附近的罐头加工厂,几个小时内就被装进大大小小的罐子,然后漂洋过海出口到日韩或欧美。

“去年出口600个集装箱,收入4.79亿元。”后湖村党支部书记袁新恒说。

目前,西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西峡县香菇年种植规模稳定在3亿袋,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远销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丁河镇是西峡县猕猴桃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境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野生猕猴桃原生境保护区”一处,被专家们誉为猕猴桃基因库。全镇29个行政村中,24个村是猕猴桃种植专业村,建成了两个万亩猕猴桃示范区,年产猕猴桃鲜果2万吨。

丁河猕猴桃小镇位于丁河镇东部双万亩猕猴桃基地的核心区,涵盖简村、茶峪、木寨、大竹园、奎文5个村。除了猕猴桃的种植,丁河镇把乡村旅游和猕猴桃产业、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和特色美食结合了起来,打造了猕猴桃文化村、猕猴桃展览馆等。

位于丁河镇木寨村的潮流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了物联网维控智能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工程,通过一套设备可同时管理10个区域70亩地,实现定时、定量精准灌溉施肥。数字灌溉操作简单,浇得均匀,与传统喷灌相比,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四大功效。

数字化为猕猴桃产业增添了“科技范儿”。西峡县已打造27个物联网维控智能微喷灌“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猕猴桃示范基地,直接应用面积8000亩,带动辐射面积35000亩。

西峡县拥有野生猕猴桃资源40余万亩,是世界上野生猕猴桃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带。经过50多年的培育发展,西峡县已建成猕猴桃人工基地14.5万亩,挂果8万亩,产量8万吨,综合效益32亿元。

西峡立足丰厚的自然资源,坚持“稳菌、固果、壮药”发展思路,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沿鹳河百公里香菇长廊、沿312国道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208国道百公里山茱萸长廊。西峡县“菌果药”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年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贡献农民收入超过80%。

西峡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山茱萸之乡”,获得“西峡香菇甲天下”“中国生态金果之都”“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道地优质中药材十佳规范化基地”等荣誉60余项。

西峡县县长杨明雪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西峡县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以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做活“土特产”文章,将持续通过产业转型、迭代升级,推进农业向提质导向转变。

特产里的乾坤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百里伏牛山腹地万物生光辉,千村向未来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

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有一条河,两岸绿荫丛生,芳草鲜美,风光旖旎,成群的鹳鸟在这里栖息繁衍,这条河因此被称为“老鹳河”。

老鹳河是西峡的母亲河,她向东南奔涌,注入丹江口水库,一路沿渠北上,滋润京津;一路流入汉水、长江,最终汇入浩瀚大海。

在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有一位小伙儿,跋山涉水,沿江而上,与西峡结缘,扎根大山一甲子。

他蹚河水,攀石崖,穿山越岭,历尽艰辛,锲而不舍,走遍西峡山山水水,挑选出412棵优良单株,致力猕猴桃的研究与推广,叩开了猕猴桃大面积人工栽培的成功之门。

他就是因被任鲁豫称为“猕猴桃爷爷”而走红网络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朱鸿云。

“我是1963年从南京林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到西峡的,当时才25岁。”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朱鸿云虽头发稀少,但依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峡县就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级猕猴桃研究所,朱鸿云任所长,从事猕猴桃人工繁殖研究。

当今,在研究所标本室的玻璃器皿中,还保存着他1979年在米坪镇选育的第一个单株猕猴桃标本、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的“华美1号”。他主持选育的“华光2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取名华光,就是想让伏牛山猕猴桃光耀华夏。”朱鸿云说。

浙江、江苏甚至国外的许多单位慕名给朱鸿云抛来橄榄枝,都被他一一回绝。

一棵猕猴桃树只有扎根泥土,才能生长,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朱鸿云说:“我就是伏牛山的猕猴桃树,哪里都不去,也不想去。”

“只缘身在此山中,唯求至善人间美。”这是朱鸿云在自己编写的书籍《朱鸿云图说50年》中表达的人生理想。

“千万工程”,人才先行。西峡县成立了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三个科研所,聘请省级以上专家5人,培育特色产业“土专家”“田秀才”468人。如今,西峡乡乡有技术员,村村有技术专干,户户有技术能手。

风从东南来,孔雀西北飞。

扎根西峡厚土的,不光有像朱鸿云这样的科学家,还有来自东南沿海的企业家。

在丁河镇香菇市场,提起福建人陈秀辉,做香菇生意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95年,29岁的陈秀辉追随“南菇北移”的脚步,从福建省古田县来到伏牛山深处,在西峡开启了异乡创业的奋斗历程。

29年来,陈秀辉见证了西峡香菇一步步发展壮大,香飘四海;见证了西峡群众依靠香菇一步步携手创富,乐享天成。

如今的陈秀辉早已将西峡视为第二故乡,不仅自己和父母、儿子、孙子都在西峡定居,5个姐弟也都在西峡发展。

“我在西峡经历了十任县委书记,我的生意能够不断积累壮大,得益于西峡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步一个脚印走。”陈秀辉说。

据了解,目前在西峡县投资兴业的福建籍客商达8000多人,香菇生产销售旺季超过1万人。

筑巢引凤,放水养鱼。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受关怀,社会上受尊重,法律上受保护”,是西峡对企业家的庄严承诺。

党建赋能,心心相连,美美与共。西峡县组织县处级干部深入分包企业和乡镇蹲点,每个村都有县直帮扶单位。建立基层联合党支部315个,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上各种要素的融合、“工作链”上各个单位的联结、“服务链”上各类资源的共享。

全县乡科级以上干部蹲点295个村(社区),包联783家企业,实施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守护这一方投资的热土、创业的沃土、生活的乐土,用实干担当描绘“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图景。

“厚德包容、实干担当、创新创业、永争一流”的新西峡精神,是西峡人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推动西峡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天行健,自强不息的西峡人民谋划长远,干在当下,万人接力奋斗,久久为功;地势坤,厚德载物的西峡大地惠风和畅,民阜物丰,万物得和以生,得养以成。

(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柯杨刘亚辉李相瑞曹国宏曹相飞)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