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豪杰文/图
11年前,首次将薄皮甜瓜引入延津进行大棚种植的秦太国,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他带动周边三县100多户,种植甜瓜近700亩,叫响了南秦庄甜瓜品牌。
在新品种备受青睐的当下,种植者纷纷谋求以“新”出彩,秦太国却另辟蹊径,种老品种、用新技术,巧打时间差获取高收益。
产业化不能单靠一人,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品牌打造绝非朝夕之功,需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秦太国正从南秦庄出发,带领广大种植户走上一条甜瓜产业化、品牌化的发展新路。
赶早就是赶效益
提前一个月上市,一斤能多卖6块钱
4月14日,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村,一场雨后,空气格外清新。走进大棚,甜瓜的香甜气味弥漫。
“再有一周就熟了。”国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秦太国说,4月20日开始上市,比一般的甜瓜早一个月。
一个“早”字,说起来轻飘飘,可对于种植户来说,却是沉甸甸的:早一个月上市,每斤售价8元左右;晚一个月上市,每斤售价只有2元左右。
甜瓜还未成熟,秦太国就陆续接到订单,待正式上市,零售商、社区团购商、精品水果店老板等更是纷纷前来抢购。
秦太国指着甜瓜说:“每根藤上3个瓜,总重2斤左右,连结瓜位置都基本一致。”对于种植技术,他非常有经验。
每到采摘季节,秦太国和当地种植户都会在大棚里精心挑选,“出棚的必须是熟瓜。”
对于许多瓜果来说,由于储存、运输等环节,即使成熟度不够,也能够在消费者购买时变成熟的。
赶早的秦太国,并不会蹭这个“早”。
多年的种植经验让秦太国明白:“就薄皮甜瓜而言,放熟的风味没问题,但口感就差一点,很有可能闻起来香,吃起来没味儿。”
保温就是保收益
用上新科技,老品种也能焕发新价值
啥是好品种?这是众多果蔬种植户的一道必答题。
在种植户不断追求新品种、以“新”求出彩的当下,秦太国用另一种思路打开了市场:种老品种,用新技术,新老结合,同样出彩。
十几年来,秦太国种植的都是一个品种--绿宝。但敏锐的他发现,5月中旬左右,是薄皮甜瓜的一个价格分水岭。
4月20日到5月中旬,市场上大多是外地暖棚甜瓜的尾货,本地冷棚甜瓜还没有大量上市,这个“空档期”,被秦太国“捕捉”到了。
但如何让甜瓜“早熟”,甚至提前一个月?
保温性更好的暖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对于秦太国来说这并不现实。当地以冷棚为主,且暖棚建设投入过大,种植户难以承担。
在四处求教后,秦太国得到了省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以“现有冷棚+技术提升”的方式,将甜瓜成熟时间提前一个月。
秦太国说:“提早上市,最主要的就是大棚温度。”他指着棚顶说,这大棚看着其貌不扬,可这棚膜可不一般。
秦太国介绍说:“与一般的棚膜不同,这种棚膜是分正反面的。朝外的棚膜,表面光滑,而朝内的棚膜,表面不光滑,这种棚膜叫散光膜。就是说,阳光正常进入大棚,在反射的时候,会有一个扩散效果,可以提高温度,这是一种高保温膜。”
在苗期,为了保障棚内温度,秦太国甚至会给大棚安装“暖气”,采用地源加热技术。“每亩成本增加1000元左右,但效益就大大提高了。”秦太国说。
塑品牌就是强产业
强品质创品牌,铸就强村富民大产业
每到4月底,新乡、郑州的不少消费者,就能品尝到好吃的甜瓜。不少消费者开玩笑说,这个时间,谁没吃过南秦庄甜瓜。
一个品牌可以带强一个产业。小有名气之后,秦太国对品牌有了更深的认知。今年,他注册了南秦庄甜瓜商标,要在水果店、商超挂上牌子,让消费者吃了瓜,还知道吃的是哪儿的瓜。
打造品牌是个漫长的过程,秦太国对于品质自然更加注重。他说:“无论是种植户,还是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同样重视,我们按照生产技术和农药施用规范,采用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严格保障产品质量。”
对安全负责,同时也对口感负责。南秦庄甜瓜种植户,普遍采用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种出的甜瓜甜度普遍在15左右,超过市场上一般的甜瓜。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户也达成了共识,“甜度不达标,坚决不出棚”。
现在,南秦庄不少种植户摒弃了“一年两茬番茄”的传统模式,纷纷改为“春瓜秋菜”的新模式,收入大大增加。
再过一周时间,南秦庄甜瓜将迎来销售旺季,除了合作社的销售外,秦太国还会帮助更多的种植户开拓销路。
“我们卖得越好,南秦庄甜瓜就越出名,品牌就会更响亮。”秦太国说,除了帮忙销售外,更希望种植户主动开拓销路,促进产业越来越壮大。
了解更多内容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