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宝汝瓷六十载匠心积淀
第0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4期:第0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19

弘宝汝瓷六十载匠心积淀

摘得陶瓷界中华老字号荣誉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选题策划执行张鸿飞/文弘宝汝瓷/供图

“牡丹花开又逢君”。

4月3日,第41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第3天,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弘宝斋,作为中国陶瓷界中华老字号,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受邀在应天门前精彩亮相,参加由河南省老字号协会、洛阳市商务局、老城区政府主办的“2024年老字号嘉年华活动”洛阳站启动仪式。

今年2月1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5部门下发关于公布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的通知,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企业)、弘宝斋(品牌)跻身这份名单。

据新华社消息,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正式认定382个品牌为中华老字号。全国老字号数量达到1455个。此前经复核,55个品牌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73个品牌被要求限期6个月予以整改。

弘宝汝瓷诞生于1964年,到今天已历经60个寒暑和春秋,见证了两代弘宝汝瓷人对那一抹天青矢志不渝的追寻,见证了两代弘宝汝瓷人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的坚定,见证了以被誉为“恢复汝瓷第一人”、全国劳动模范郭遂为代表的汝瓷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创业精神图谱的发扬光大。

弘宝汝瓷的今天,在另一个侧面也印证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的正确性。的确,作为陶瓷界唯一同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非遗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范随州、王振芳不仅为全国妇联推选的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增光添彩,还演绎了琴瑟和鸣的非遗承传故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国家3 A 级景区弘宝汝瓷文化园揭牌

从传承到承传

是认知和精神上的豁然开朗

追溯汝窑恢复的历史,绝大多数人认为始于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但细数起来,汝州人探索恢复汝窑的时间可以上溯到民国时期,功勋人物是李照光、李绍初。

河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汝州分会主席彭忠彦说,因为“二李”两位开明绅士的执着使命感,才为以后的汝窑恢复成功奠定了基础。

李照光生于1910年,1937年筹备建成了复兴汝瓷厂。到1941年时,复兴汝瓷匠人以手中的古瓷片为依据,使汝瓷三大代表釉色天青、月白、豆绿的试烧初见眉目。1944年,李照光离世后,李绍初接管了复兴汝瓷厂。虽然最终天青、月白、豆绿三种釉色没烧成,但为新中国成立后恢复汝窑生产,培养了郭遂这样的扛鼎人才。

作为恢复汝瓷实验组的组长,郭遂身边人才集聚。他们在郭遂的言传身教下,成长发展“开枝散叶”,渐成风格。以马永杰为代表的弘宝汝瓷,便是其中一枝。

马永杰,1957年考入郑州艺术学院,1961年即将毕业时因三年经济困难学校集体放假,回到老家临汝县汝瓷厂做画工。当时正赶上河南省委把汝瓷恢复工作交给临汝县汝瓷厂,时任厂长张全相中了他文化水平高,把他调到了郭遂担任组长的汝瓷实验组工作。

1986年,马永杰受聘起草的《汝瓷·河南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成为汝瓷的第一个地方标准。1988年,马永杰被评为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还是1986年,弘宝汝瓷第二代掌门--范随州、王振芳先后进入汝瓷行业。1990年,两人被马永杰慧眼相中选为亲传弟子,在奉上拜师帖之后,师徒又携手创立了弘宝汝瓷工作室。

马永杰进入汝瓷实验组工作跟着郭遂学习后,因文化程度高,汝瓷工作干得如鱼得水,他把恢复汝瓷当作弘扬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第一要务,并设计绘画了弘宝斋商标--意为弘扬祖国宝贵文化遗产。以后又口传心授,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传给范随州、王振芳。

择一事,终一生。范随州说:“作为马老师的亲传弟子,我们发扬光大了汝瓷事业,俯仰无愧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在范随州、王振芳早年的数本著述中可以发现,凡是谈汝窑和汝瓷文化,就会有“传承”,这个词是在宣示他们弘扬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初心和使命。这两年变了,范随州、王振芳在强调“承传”。

对于“传承”和“承传”,范随州的理解是:“传承”是前人传、后人承的分别行为,前人传了后人未必心甘情愿继承。而“承传”是同一个人的行为,他的继承、传播和发扬光大,是带着使命感的。

北宋汝窑《水仙盆》曾是乾隆的最爱,底部刻有乾隆题诗一首,如今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汝窑《三足洗》也属稀世珍品。2013年8月16日,一条消息从北京发出:弘宝汝瓷大师范随州、王振芳的汝瓷作品《水仙盆》《三足洗》入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版权为10年。弘宝汝瓷随即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范随州说,2009年他们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学美术教科书要改版,增加中原名瓷篇章,还要征集现代汝瓷作品。为了让汝瓷被人们被中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立即动手建柴窑,同时找寻所需原矿材料,记不清反复实验制作烧制了多少次,终于在2012年年底收获了两件他们满意的作品,没想到竟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审查。

《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稀世青铜器,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鸮,是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尊,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鸮尊的主人--妇好,是商代著名“六边形女战士”、中国第一位女军事家。

2019年5月18日,第六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完美收官,王振芳以“做减法”思路、“速写式”设计理念创作的汝瓷作品--“鸮尊”茶组及摆件荣获大赛一等奖。弘宝汝瓷同时获得河南博物院文创IP授权。

2023年11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弘宝汝瓷“鸮尊”茶组及摆件第三次“光顾”进博会,再次博得关注。搜集 3万片(件)老瓷片为破译古陶瓷文明密码存档

汝州是闻名遐迩的汝瓷之乡、曲剧故里。

1979年在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珍贵文物之首。1982年秋,在中山寨新时期遗址中发掘的10孔骨笛,经专家考证确定为裴李岗时期的遗物,距今有8000多年的历史。

浩瀚的历史长河,毫不吝啬地为汝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造福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宋朝时,汝州地区烧窑的场景。

据汝州市陶瓷协会编撰的《瓷魁汝窑》一书记载,古代汝窑是以汝州为核心,遍布南北山方圆300多公里,以汝河为界,形成两大自然区,六个生产区。其区域囊括现在的宝丰大营镇清凉寺汝窑遗址、鲁山段店古汝窑遗址、郏县黄道窑、竭主沟汝窑等。地处汝州城区中大街的张公巷窑址,200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汝州市文物志》记载,汝窑烧造的历史时期和年限大体分为5个阶段:从五代末年到北宋早期,是汝窑的初创期。至北宋中期,汝窑进入了发展期。繁荣期历时41年,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到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接下来,随着金军占领中原,汝窑开始进入式微期,直至衰亡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1953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在首都北京筹建十大建筑时,要求各省选送代表地方特色的产品,陈列在人民大会堂各省大厅里。河南有汝瓷、钧瓷、唐三彩中选。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河南省对烧制进京汝瓷非常重视,原省长吴芝圃作出批示,提出了“一流水平,河南特色”的要求。省轻工厅委派陶瓷顾问周凤祥担任现场技术指导,并专门抽调省艺术学院教授梁冰潜、工艺美术公司工艺师李绍翰帮助设计汝瓷花盆、花架造型和图案。临汝县方面积极响应,在临汝县汝瓷厂拉开了汝瓷恢复的大幕,抽调郭遂、周凤祥、孟祥泰、裴庭甫、苏天严、杨桂荣、张留、胡西昆组成临时突击攻坚小组。此后,这支队伍里又增添了孟次会、樊根宝、马永杰。

1958年,以郭遂为首的攻坚团队经过上千次试烧,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上了一份宝贵的礼物。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临汝方面拉开汝瓷恢复的大幕时,距汝窑烧造技艺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已有800多年。郭遂他们的成功,依靠的是与在古窑址找到的老瓷片的比对、研究和千万次实验。

《天青梦》是洛阳女作家杨亚丽创作的长达6万余字的深度纪实报告文学,文章中写了一个小故事:郭遂还增加了进山“寻宝”的频率。有一次,郭遂在一座古窑址捡到一块没有上釉的瓷坯,质地坚硬、清脆,好像烧过。他心里一动,回头立马改进了试烧方法:先素烧,再上釉,再复烧。也就是说,汝窑生产现在采用的二次烧成技术,就来源于当年郭遂当年的“心里一动”。

在汝州市北环路西段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迎门的三层展厅大楼上方左侧,有一行“中原古陶瓷标本博物馆”的铜字,3楼的展厅里存放着约3万片(件)老瓷片。范随州、王振芳有个习惯,在每年的正月初二出发、十六回来,开车去全国各地著名陶瓷产区考察窑口,及附近的道路、农田水利施工区域“寻宝”。20多个春节里,那辆车跑了16.8万公里。

除了老瓷片,博物馆还收藏了弘宝汝瓷历年来可以与宋代汝瓷标本相媲美的汝瓷经典传世之作,其中就有范随州2013年采用古法柴烧的弦纹樽。有客人曾出价100万元,范随州愣是拒绝了。

家有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北京时间2023年3月25日上午(纽约时间3月24日),在纽约佳士得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上,“两件北宋汝窑系瓷残片,以9.45万美元刷新了汝窑瓷片世界纪录。”

范随州说,古瓷标本在一些藏家眼里可能会是利益,而在他这样的汝瓷工匠眼里,是留存古窑址记忆的密码大全。

4月2日,在“中原古陶瓷博物馆”的展厅里,打开灯光后,范随州便沉浸在陶瓷的世界里,与知名古窑的瓷器瓷片对话:看婺州窑,有些标本具有钧瓷和北方青瓷的特点。龙泉窑,烧制的高峰期在南宋时,有粉青、梅子青,这两种青是龙泉窑特有的青色。这是登封窑的古瓷片,珍珠底工艺是金银器簪花工艺在陶瓷上的展现,宋代磁州窑白底画花工艺精湛,白釉上的鸟儿装饰图案,线条极简,像现代素描和简笔画的先祖。还有这个用搅釉工艺烧制的图案,很有现代派画作的风范。再看这个在汝州城市废墟里捡到的宋代青瓷残碗,碗里的刻画纹饰像梯田又像波浪,有现代装饰画的风格。

因有着深厚的标型学造诣,范随州练就了看古陶瓷的“火眼金睛”,无论遇见哪个古窑口的器物、标本,不用上手就能初步判定新、老窑口及年代。这得益于他数十年在汝窑的浸润和孜孜不倦的钻研。

“看了这些越窑古瓷片,很多瓷人会恍然大悟,以前一直认为满釉支烧是汝窑独有的,其实不然。越窑早在唐代已有支烧工艺,只不过其支烧工艺过于粗糙,汝窑的支钉满釉支烧精致了许多,汝窑的支烧工艺达到了巅峰。”喜好书法的范随州认为,探索破解古陶瓷的记忆密码,就像习练书法一样,不能只临一种贴,应该兼容并蓄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练就独特技艺和技能,突出个人作品的艺术风格。

范随州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古瓷标本是永存的。其历史价值、科研价值、传

承价值是恒久的。共建院士工作站为汝窑的明天插上科技翅膀

3月30日上午,位于汝州市大红寨景区的弘宝汝瓷文化园欢声笑语,2024年杏花节“非物质文化科普研学系列活动”在此间启动。这项活动已经举办了四届,主要内容包括:手工拉坯、捏塑体验、植物拓染研习、古法柴窑开窑仪式等。

弘宝汝瓷文化园2017年6月建成投用,是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着力打造的集汝瓷科研、生产,汝瓷文化科普、教育,及工业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园区,是国家3A级景区,2021年获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弘宝汝瓷院士工作站是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先生合作共建的,是国内艺术陶瓷领域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17年2月7日,合作双方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正式签订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弘宝汝瓷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成立。

叶大年先生是中国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毕生致力陶瓷矿物学及其应用研究,拥有一系列丰硕成果,曾获多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弘宝汝瓷院士工作站既是一个汝瓷工艺的实验平台,又是一个汝瓷烧制传统工艺与科学技术紧密融合的平台。包括坯釉配比实验平台、成型实验平台、烧成实验平台、精细化制作实验平台,为弘扬汝瓷文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这也是弘宝汝瓷能够常常“老树常发新芽”向上进阶的“秘诀”。

2023年10月13日,第28届郑交会及中华老字号精品展开幕。当日下午3时,“让非遗技艺插上科技翅膀,让老字号产品走进当代生活”--弘宝汝瓷传统柴烧技艺创新成果发布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发布会上,王振芳介绍了弘宝汝瓷近年来的创新发展情况、柴烧技艺,并发布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柴烧天青釉及天青釉汝瓷的烧制方法》《一种汝瓷用青绿釉及青绿釉汝瓷的制备方法》《一种汝瓷用苍黄釉及苍黄釉汝瓷的制备方法》《一种青金釉陶瓷及制备方法》。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年来,弘宝汝瓷还先后对一些工具作了改进,其中《一种刻花工具》《一种便于使用的陶瓷修坯工具》《一种用于汝瓷雕刻的跳刀工具》等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汝窑随想》序言里,范随州记录了一个故事:2014年4月,92岁的古陶瓷泰斗耿宝昌先生到弘宝汝瓷考察时,问过一个问题:“随州,你研究烧制汝瓷这么多年,有什么体会吗?”“研究得越深,感觉离它越远。”听到范随州脱口而出的回答,耿宝昌面露喜色,颇为感慨地说:“是呀!汝瓷真是博大精深呀!有些问题越来越说不清楚了,只有不断地研究,永不满足才能真正弘扬汝瓷的技艺和文化。”虽然当时正值夜里10时许,耿宝昌老先生还是欣然提笔写下了“承古创新”的寄语。

范随州的办公室在大师工作室隔壁,办公室简朴又简单,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已经翻毛边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纂的《宝丰清凉寺汝窑》,还有一本《大师谈美》,书中收录了《美育书简》《没有地址的信》两部美学经典著作。前者是德国启蒙文学家、戏剧家席勒的代表作,后者是俄国思想家、美学家普列汉诺夫的扛鼎之作。在一本仿羊皮纸封面的日记本里,有范随州作的读书笔记:把艺术的理性揉进泥团,用艺术的炽烈燃点木柴,将泥与火淬炼的天青精灵交给这个时代和热爱的人。用陶瓷之美唤醒一些人向着美的方向,这就足够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研究员冯小琦(右二)在弘宝汝瓷文化园考察,受到范随州、王振芳(左一、二)的热烈欢迎

图为王振芳在对汝瓷进行刻花。刻花技法在宋代汝瓷官窑与民窑中都有使用,其要求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是汝瓷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技法

国家3 A 级景区弘宝汝瓷文化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