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盘活展翅飞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领头雁”党建观摩找差距比学赶超创“五星”图片新闻原阳黄河滩里“长出”新质生产力无人机飞防护小麦健康机器人灌溉省时又省力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19

山水盘活展翅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鹤山区鹤壁集镇后蜀村俯瞰图

□本报记者王侠李萌萌通讯员牛用平李帅文/图

潺潺流水穿过群山,翩翩飞鸟划破长空。

4月17日,鹤壁市鹤山区召开2024年度第一季度党建工作现场会暨“五星”支部创建推进会,重点对乡村产业进行了现场观摩,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建经验进行了学习交流。

地处鹤壁市西北部与太行山接壤地带的鹤山区,因古有双鹤栖息而得名,绵延的群山,如母亲般把一座座古村落拥入怀抱。

山区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向荒山丘陵要效益?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让山里老人老有所依?

鹤山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号召,探索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组织力提升行动为抓手,以“登高摘星”行动为指导,抓住“人”这一决定性因素,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品、逐步推进”原则,形成区、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格局,通过深化改革、示范带动,探索实践出“资源盘活型”“资产租赁型”“入股收益型”“产业带动型”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盘活资源

古民居蝶变新民宿

姬家山乡西顶村、张家沟村等7个古村落,天然占据“北斗七星”方位,被定位为“北斗七星”古村落群。

西顶村坐落于南太行余脉凤凰山腰窝处,像一个婴儿被凤凰双翅合抱,村内多为明清时期建筑,青石筑屋,鲜花石径。抗日战争时期,鹤壁有组织的抗日活动从西顶村发起,凤凰岭上留下中共林安汤边工委旧址等多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

4月16日,转过山路,记者拾级而上,来到云上居崖壁酒店,由古朴农家小院装修而成的特色民宿里,西顶村村民王爱菊正在熟练地更换被褥。

“如今村里的老房子成了新景点,俺也从农民变身服务员,月收入1200元,家里种的花椒、小米等农产品,每年收入5000元。”58岁的王爱菊说。

西顶村党支部书记李存福介绍,村民除了在民宿当服务员,还把闲置的老屋租给鹤壁康元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元公司),每年收入1000元左右。

西顶村总人口40户91人,现常住人口仅19户28人,为盘活现有古村落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鹤山区成立了区委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向专业队伍“借智借力”。

2015年,鹤山区委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专班为西顶村引来康元公司,利用古村落保护资金,统一改造装修村内闲置的石头房屋100多间,打造了16个民宿院落。康元公司把村里废弃闲置的学校改造成农家乐大院,打造了“云端西顶”文旅品牌,形成了吃住游购娱一站式的乡村特色旅游。

在组织建设上,西顶村与康元公司组建了村企联合党支部,实行村企联建,村“两委”干部作为企业的“服务管家”,尽心尽责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企业高层作为西顶村的“发展顾问”,全心全意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村民喝的水都是从东齐村引过来的井水,水质很不好,一定要让村民喝上干净水。”李存福说,2022年8月他上任后,就建议乡里从黄庙沟村引水,2023年姬家山乡投资60万元,给西顶村搭建了3500米长的饮水管和一个蓄水池。

“水费由康元公司缴纳,村民免费喝上了干净水。”李存福说,“通过村企联建这种方式,把西顶村与旅游公司的发展绑在了一起,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兴,形成了合力。”

“近年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本村及周边30户村民返乡创业就业,带动35名脱贫户人均增收1.5万元。”李存福说。

“鹤山区高标准打造的鹤壁党史教育宣传基地--中共林安汤边工委旧址,吸引近15万人次前来接受红色教育。”康元公司负责人孙彩霞说,“通过发展民宿、开展教育培训等项目,我们用好用活‘红绿资源’,实现了西顶村保护与发展双赢。”

“西顶村100亩山地租给康元公司,每年每亩收地租600元;2020年乡里投资300万元修建的云上居崖壁酒店,租赁给康元公司,村集体每年收入15.9万元;2021年6月区委组织部投资50万元建设了多功能会议室,康元公司每年给4.5万元租金……”李存福一笔笔地算着账。

盘活“红绿资源”,2023年西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0万元,先后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特色村等。

入股受益

高山海鲜游进城市

地处山区,又没有“红绿资源”,如何发展?

2021年走马上任的姬家山乡娄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武建平,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调研、详细论证后,与党员、村民代表讨论决定,发展室内循环水密集式水产养殖。

“山泉水可以养海鲜。”专家的论证结果,让娄家沟村村民大吃一惊。

“不可能!山里人吃水都成问题,还养海鲜哩?”群众质疑。

“如果不能带领村民致富,我不会回来。”武建平坚定地说。

没有水,就引水下山。

2021年,为解决全村598户1818人吃水问题,经过专家测量,娄家沟村在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打下550米的深井,利用落差,不用电就可以直接给山下村民供水、灌溉所有田地。

“过去在村里打井,用电水泵给全村供水,很费电,每立方米水3.5元,村民都舍不得用水;现在用水方便了,为了避免浪费水,每立方米水定价1.5元。”武建平说。

为寻找高山养海鲜的新路子,娄家沟村成立鹤山区广鑫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武建平是合作社负责人。

“娄家沟村集体以区委组织部产业帮扶资金50万元、村集体资金、村集体土地入股发展海鲜养殖产业,并收取土地租赁收益,每年村集体将有约22万元的收益,入股村民按入股资金比例分红,没有入股的村民按人口比例分红。”武建平说。

经专家检测,娄家沟村打出的山泉水水质符合标准,溶氧量达标,非常适合养殖银鳕鱼。村里采用订单式销售方式,与水产批发市场签订采购合同,按合同约定时间进行收购。

从2023年4月,娄家沟村建起银鳕鱼恒温养殖大棚,用海盐调配成海水,开始在高山上养殖银鳕鱼。村里派人专门学习了饲料加工、孵化鱼苗、海鱼深加工等技术。

“1座大棚里有8个圆形鱼池,实际用水并不多。”武建平说,鱼池里排出的水经由过滤器,净化好的水,可以返回鱼池循环利用,过滤出的废水流进山里菜园、果树园,滋养果蔬。村里正在发展菌草种植,鱼饲料实现自给以后,一年能省五六百万元。

“这里水质好、空气好,银鳕鱼体重不超过一斤半,肉质细腻、口感好,完全符合收购标准。”2023年11月下旬,北京等地的水产批发市场销售商纷纷前来收购,当顺利卖出3.8万尾银鳕鱼时,武建平总算松了一口气。

想人不敢想,干人不敢干!短短三年时间,山泉水打出来了,海鲜养殖产业成功了,52岁的武建平也长出了白发。

2023年年底,村集体通过入股收益40余万元。“今年村民入股积极性很高,村民娄全林入股20万元,按照5万元一股,年底他将以四股比例参与分红。”

“村民不仅增收了,还能随时吃上经济实惠的水产品。目前市场上银鳕鱼每公斤卖160元左右,供不应求。”银鳕鱼的养殖成功,让武建平信心十足,“过年给村民发了1300条银鳕鱼、3300斤猪肉,平均每户领到2条银鳕鱼、5斤猪肉。”

4月16日,娄家沟村日间照料中心夕阳红大食堂内,120位70岁以上的老人欢度周末,吃上了村里免费提供的热乎乎的饭菜。“村集体有钱了,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武建平说,“今年俺村将联合鹤壁中医院成立康养中心,村里老人由村集体集中供养,一人一天五块钱,医生护士24小时值班。”

产业带动

“美丽经济”枝繁叶茂

近年来,姬家山乡17个村、鹤壁集镇7个村将荒山荒坡租赁给企业,村集体从光伏产业中收益分红,形成“资产租赁型”集体经济。

结合光伏扶贫项目,全区共建成总容量为5.6兆瓦的12个村级光伏电站,为包括鹤壁集镇后蜀村在内的每个村每年带来5万元至10万元的村集体收益。

除了光伏产业,“美丽经济”也是后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临蜀水观鱼跃,西近太行听鹿鸣。”三国时期,被流放至此的蜀国后主刘禅见当地百姓生活困苦,便传授百姓花卉种植技艺,被村民尊为“花神”。如今318户822人的后蜀村,已成为久负盛名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刘禅诗句里的‘蜀水’是流经俺村的金线河。”后蜀村党支部书记侯文江说,2012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依托“美丽乡村示范带”项目,确定了“借势金线河开发,发展特色旅游,壮大集体经济,打造美丽乡村”的发展思路。

路通了。2014年,后蜀村群众集资10余万元,协调上级资金30万元,打通了一条宽7米长3.3公里,横跨4家花卉苗木园,发展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水美了。2017年,通过建拦河坝和养殖草鱼、鲢鱼等综合整治,曾经被污染的金线河河水如今已清澈见底。

花卉苗木“长成”支柱产业。后蜀村现有各种苗木种植基地800余亩,品种达200余种,开办绿化园林公司、苗圃园10余家、苗木合作社7个,达到规模化、科技化种植,形成苗木绿化产业链。

“凭借世代传承的种植技术,后蜀村出了很多园艺师,95%以上的村民通过种植、销售花卉苗木发了家。”侯文江很自豪。

依托苗木产业,挖掘“三国”文化资源,后蜀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修建了30余亩金线河桃花岛,修缮了阿斗寨景区。利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建设的3000米沿河观景木栈道,逶迤连绵,一直延伸至阿斗寨山顶。2020年阿斗寨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美丽乡村示范带吸引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

“卖旅游纪念品、卖小吃,‘小吃经济’进一步带动村民创业增收。”侯文江如数家珍,“每年俺村光伏产业收入17万元,金线河河道承包出去收入20.5万元,出租观光车、观光船收入3万元,苗木大棚收入10万元,景区游乐场收入8万元……”

2023年后蜀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余万元。

如今,鹤山区61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有另一个身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在“头雁”的带领下,全区每个村都有了集体经济收入。

鹤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攻克说:“发动干群积极探寻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可以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当景点串珠成链,产业如雨后春笋,干群握指成拳,集体经济日益壮大,鹤山区如山间白鹤展翅高飞。

“鹤山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层社会治理更加完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鹤山区委书记张超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