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广军通讯员王柯元)4月19日,记者在位于鄢陵县彭店镇蒋庄村双洎河两岸看到,200多亩的元胡铺满整片田地,犹如一片绿色海洋,在春风吹拂和阳光雨露的滋润下,长势显得格外喜人。
“元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收益也很可观,去年出售价格达到28元一斤,我们的元胡卖了个好价钱。”彭店镇蒋庄村党支部书记唐合亮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又流转100亩土地种植菊花、射干等药材,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每天一大早,村民就开始铲除杂草、浇水施肥。近年来,彭店镇不断在土地上做文章、找出路,围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谁来发展”这一课题,通过不断地探索摸索、科学分析,调整产业结构,最终选定“中药材”这一朝阳产业。该镇专门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发展机制,设定产业发展目标,进一步为镇域内中药材种植产业“谋篇布局”,形成了多方联动、多元发展的“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20年以来,彭店镇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指导,根据提取土壤送检分析、气候特征分析等,科学定位划片、定类定品,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种类,先后试种益母草、泽兰、佩兰等中药材非常成功。据统计,目前该镇有种植中药材农户360余户,整体种植面积约1.56万亩,其中有杜仲1.18万亩、元胡3000亩、菊花400亩等18种中药材类别,形成了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彭店镇的土地属于半沙土壤结构,具有疏松、排水良好的特质,对种植中药材具有天然优势。为把这一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彭店镇提出要良田、良种、良技齐发力,打响彭店中药材这张名片。“元胡的加工炮制存储过程,最怕就是黄曲霉素超标。传统的晾晒存储很难达到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保证药材品质,2022年,我们建成了烘干厂房,引进烘干设备9套,还装备了恒温恒湿存储仓,日烘干量能达到9万斤。”唐合亮说,烘干车间不仅可以烘干中药材,也可以烘干小麦、辣椒等作物,周边乡镇很多村民都到这里烘干加工粮食,又增加了一项村集体收入。未来,该村还将引进蒸煮、清洗设备,让中药材产业更加科技化、现代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鄢陵县彭店镇党委书记王林锋表示,该镇将不断推动中药材种植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促进彭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