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该同志具体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总体表现怎么样,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4月22日,南乐县组工干部基层联系组到福堪镇黄河酒业项目建设施工现场,通过实地察看、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项目分管同志实绩表现。
据了解,南乐县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把考察触角延伸到基层工作一线,聚焦干部政治表现、能力水平、工作实绩、作风口碑,建立健全基层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为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提供有力保障。推行组工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县委组织部组建3个基层联系组,全体组工干部深入14个乡镇、67家县直单位,通过列席会议、调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近距离、多角度、常态化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一贯表现、履职实绩等情况。
开展“真话·真情·真知”谈心活动,按照党委(党组)书记、科级干部、重要部门重点岗位干部、优秀年轻干部和党外干部等,分级分类设定谈话提纲,听取工作汇报、困难困惑、意见建议,并实地察看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对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全面印证。
实施“四重”一线绩效实录,南乐县聘请81名各单位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担任绩效实录员,动态收录本单位在参与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重大工程实施、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风险防控中取得的成效,重点记录县级以上表彰奖励、领导批示、工作排名以及干部群众、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情况,形成动态纪实档案,为精准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南乐县还以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以树正用人导向为遵循,加强领导班子常态化研判。立足不同乡镇、不同单位的区位特点、功能定位,综合研判班子整体执行力、互补性、活跃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配备,努力实现个体强整体优。灵活运用一线考察识别结果,对实绩突出、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入库重点培养,对家庭困难、身体不适的干部加强关心关爱,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今年以来,南乐县共开展谈心谈话1400余人次,建立领导干部纪实档案740余份,采集业绩信息、工作推进成效信息等1200余条,跟踪培养优秀干部240余名。(本报记者段宝生通讯员运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