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特色品牌闯四方
第2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2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舞阳特色品牌闯四方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赵明奇陈帅鹏姜海博马湧举

中盐舞阳先后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省级以上荣誉10余项。

贾湖酒业集团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工艺传承,成为河南省白酒行业“五朵银花”之一。

舞莲面粉通过“公司+农业服务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1.7万多户农户亩均增收50元以上。

…………

4月23日,提起全县特色品牌发展情况,舞阳县委书记王彦民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近年来,舞阳县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按照“育特色、建园区、提质量、促融合”的思路,大力培育发展食用菌、优质蔬菜、优质花生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强区域样板,带动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仅2023年,舞阳县先后获国家肉羊产业集群优势县、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等荣誉50余项,成功承办全国玉米密植增产技术、全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现场会,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验收,培育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1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

据了解,该县将食用菌、肉羊、花生、烟叶、玉米五大产业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千方百计扶持壮大。围绕未来食品、药食同源、预制菜等新兴领域,大力发展“健”字号、“药”字号等产品;围绕胡辣汤、贾湖酒、食用菌、植物油等重点食品领域,不断加强与泰国梭坤敬、千喜鹤等国内外领军企业的合作,加快推动发酵肉制品加工、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强镇、产业化联合体和北舞渡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等模式,进一步做好产销衔接,育强特色产业集群。

坚持品牌化发展路线,该县依托食用菌、肉羊等产业,整合产品、交易、物流、服务等资源,培育“舞阳麻鸡”“文峰香菇”“贾湖酒”“舞莲面粉”等一批特色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农民丰收节、农交会、农洽会等展示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讲好舞阳食品品牌故事。积极争创豫农优品省域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推行“合格证+追溯码+品牌”等智慧监管模式,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富农。

河南舞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

中盐舞阳制盐车间

香菇产值近亿元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采取统一建设大棚、提供菌棒、技术培训、种植指导、产品回购、品牌销售的‘六统一’方式,引导农户通过租赁经营、务工取酬、入股分红等多渠道参与经营。”4月23日,在舞阳县文峰乡大汉李食用菌现代产业园,舞阳县城市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冠周介绍说。

“得益于园区独特的种植模式,我省去了前期种植场地和设备的资金投入,迅速掌握了种植技术,实现了快速‘入行’。”种植户李跃民表示。香菇成熟后由园区统一回购,虽然是头一年种植,李跃民承包的两个种植大棚实现了净利润4万元以上。

为助推群众增收,舞阳县食用菌现代产业园推行零资金入驻种植、购买菌棒承包种植、土地入股分红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不仅为种植户免费提供种植场地、技术等服务指导,还专门引进福建等地菌菇收购商长年驻扎园区收购香菇,解决村民销路难题。目前,整个大汉李菌菇产业园区像李跃民一样的种植户有40余户,香菇种植实现了集约连片发展。

“鲜香菇采摘后,经烘干处理,园区直接回购。”在种植户杨晓文的大棚旁,他一边分拣刚刚晾晒烘干好的香菇,一边笑容满面地说。打包好的干香菇每袋半斤左右,园区直接回购后,采用“舞水之阳”商标,在网络平台统一销售,根据菌菇级别售价20~40元,深受顾客青睐。

“充分发挥园区香菇种植规模大、成本低、绿色无公害的资源优势,我们与‘舞阳九韵’区域公共品牌深度融合,先后打造‘兔菇香’‘舞水之阳’等特色本土品牌近10个,推出产品30余种。”程冠周介绍说。

走进大汉李食用菌现代产业园产品展示中心,干香菇、香菇挂面、香菇粉、腌香菇等形形色色的香菇产品映入眼帘。据介绍,2023年,仅干香菇一项,就完成交易800多万单,累计成交额近2000万元,产品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

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舞阳县与省农科院开展食用菌种植院县共建,组织人员赴全国一流菌菇生产基地学习考察,引入日产7万棒的自动化菌菇制棒车间。同时,专门成立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针对食用菌种植、工厂化置办、销售等关键环节出台相应奖补优惠政策,2023年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225.96万元,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种植积极性。

不怕没技术,不用建仓库,有品牌引领,有销售渠道,香菇成熟后,落地儿就成了现钱,村民们的种植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目前,整个大汉李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占地超300亩,累计种植香菇超300万棒,辐射带动九街、孟寨、文峰、保和等地发展香菇种植累计达1000万棒,总产值突破9000万元,为全县4539户脱贫户、监测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5.5万元。

蘑菇罐头香飘海内外

“今年以来,我们已累计生产菌菇罐头产品1500多吨,实现出口贸易额3000多万元。”4月23日,漯河达冠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走进公司生产车间,精挑细选的菌菇经过漂洗、预煮、分级、切片、装罐、配汤、封口、杀菌等一系列工序被加工成罐头,干燥冷却7天后,将被装进集装箱走出国门,远销伊拉克、乌拉圭、荷兰、波兰、俄罗斯等国家。

小小的蘑菇罐头为何能在国际市场大受欢迎?“除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科学完备的质量监测体系外,生产原材料也是打响品牌的关键。”企业负责人介绍说。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公司与舞阳当地和南阳等周边城市的蘑菇生产基地建立了广泛联系,订单式采购原材料,优质菌菇在家门口就走进了生产流水线,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菌菇的鲜美品质,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效益。

离达冠食品发展有限公司一墙之隔,是集科研、贮藏、购销、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果蔬、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出口企业--河南省鼎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除湿收料、干燥喷雾、原料存储、一级浓缩、双效萃取、配制杀菌等各个流程有序高效运转,却鲜见工人身影。

“公司采用订单生产模式,生产产品达十余种,原料包括木耳、香菇、蘑菇、金针菇等,产品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鼎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黄蒙介绍说。2023年,企业累计生产菌菇罐头2000多吨,实现出口贸易额2.3亿元。

菌菇产业为何香飘四海、走出国门?近年来,舞阳县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要抓手,以打造舞阳“土特产”品牌为基础,持续扩大菌菇产业种植规模和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时,坚持在延长产业链条上发力,持续加大高层次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菌菇产业由“简单种植”向“精深加工”“特色品牌”转变。目前,全县已发展菌菇加工企业10余家,推出菌菇系列产品30余个,加速了菌菇产业的蝶变升级。

小花生变成致富“金豆豆”

4月23日,走进舞阳县章化镇刘庄村胖胖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十余名生产工人正忙着分拣、打包刚刚加工好的花生、榛子等产品,随着一包包成品装箱,近5吨印有“胖胖仔”商标的特色农产品即将发往河北、山东等地。

“公司去年10月进入试生产运营阶段,截至目前,已加工花生近200吨,累计产值突破230万元。”舞阳县胖胖籽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云飞介绍说。

据了解,章化镇位于沙河、灰河、泥河交汇处,区域内沙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照充足,水源丰沛。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产业,优质花生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累计种植面积达3.8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95%。

“花生种植面积大,但周边地区成立品牌、规模较大的花生加工企业却基本没有,花生产品的价值没有实现最大化。”刘云飞介绍说。为增加种植效益,2023年,在县乡多部门积极引导下,刘云飞深入陕西、河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启动实施总投资1000万元的刘庄村农业发展合作社年产100万斤食用花生生产项目,并成功注册“胖胖仔”商标,开启了以延伸链条、塑造品牌为主的产业发展新路径。

“过去,花生成熟后直接卖给了南阳等地的收购商,亩均收益3000元左右,现在,经深加工包装后,以品牌销售,亩均收益达到6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价值。”刘云飞介绍说。

“除了花生外,我们还加工大枣、瓜子、核桃等产品,全负荷生产下,可年加工花生达700吨,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刘云飞表示。发展花生种植、加工产业的同时,刘云飞还通过“代种代管”“合作入社”等多种模式,带动村民种植优质花生1000余亩。

“俺这9亩多花生从播种到收获都是合作社统一指导管理,收获后,合作社还以高出市场价的收购价格统一回购,既减少了种植成本,又增加了种植效益。”刘庄村村民周丽娜表示。今年,他们的花生亩均产量达900斤,亩均收入突破3000元,除了种植花生收益增加外,周丽娜还在企业做些分拣、包装等工作,每月都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务工收入。

为扩大产业规模,擦亮产业品牌,近年来,舞阳县积极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谋划实施总投资2亿元的章化镇花生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集花生品种繁育、规模种植、工坊生产、电商销售、产业质检、创业孵化、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花生产业综合园区,进一步开发花生酱、花生酥、花生糖等衍生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2023年,该县累计种植优质花生17.45万亩,实现总产值4.76亿元,培育发展花生深加工企业10余家,产品涉及炒花生、卤味花生、花生豆、花生油等十几个品种,小花生成了群众致富的“金豆豆”。

着力打造“一村一品”

“今年基地种植了300余亩羊肚菌,亩产量700余斤,累计产值突破1000万元。”4月23日,在舞阳县马村乡现代蔬菜园区羊肚菌种植基地,种植户史文杰介绍说。

为助推群众增收,近年来,舞阳县马村乡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先后引进舞阳红满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绿舞食用菌有限公司入驻现代蔬菜园区,目前,食用菌种植规模已达3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行政村种植羊肚菌200余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

“采取‘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积极推动‘双绑’机制全覆盖,通过土地流转、就地务工等方式,每年带动就业100余人,小小羊肚菌成了百姓的‘致富伞’。”马村乡党委书记冯小倩表示。围绕“一村一品”发展目标,近年来,马村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统领,大力发展优势规模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引导任桥、乔庄、段窑、放磨店等行政村大力发展菌菇、金丝皇菊、金银花、花生、冬瓜、生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有产业、村有项目、户有支撑的产业格局。

“我今年发展生姜种植面积近20亩,目前长势非常喜人,预计又是一个丰收年!”在舞阳县姜店乡朱庄村,种植户杜鹃看着田间地头刚刚长出新芽的生姜,信心满满地说道。

据了解,在村党支部的坚强引领下,朱庄村生姜种植面积达到300余亩,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生姜产业链,带动80余人就业,群众人均增收1万余元,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五星’支部创建的重要抓手,集中打造花生、生姜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拓展群众增收致富路子。”姜店乡党委书记宋志国介绍说。聚焦特色产业培育,姜店乡坚持“一村一品”,突出以强带弱,围绕食用菌、优质花生、优质果蔬、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培育特色产业品牌30余个,发展培育特色龙头企业20家,带动5000余户农户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舞阳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按照“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抓好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发展食用菌、优质蔬菜、优质花生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了以李斌庄村香菇种植、保和袁集多彩农业餐饮民宿、辛安刘庄苗木花卉、吴城北高电子元件、太尉魏集木业加工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强村,按照“乡带村、村带户、户带邻”三级联带模式,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村级参与、企业经营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以产业兴旺强势引领乡村振兴。

贾湖酒业

文峰乡李斌庄村香菇喜获丰收

“胖胖仔”花生

(本版图片均由舞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