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特色” 激活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
第2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2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郾城区

聚焦“特色” 激活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星张琳峥李蕾/文李怡昕/图

郾城小麦、郾城鲜桃、郾城蟠枣……近年来,一系列“郾”字号绿色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在沙澧大地生根发芽,从一个个小小的土特产逐步形成区域品牌,从无人问津到出圈省内外,绿色逐渐成为了漯河市郾城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据了解,郾城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优质专用小麦为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围绕“三链同构、农食融合,科研创新、品牌引领,模式创新、农民受益”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火车头”作用,依托“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生态好粮油示范区”优势品牌,不断推进农业生产融入食品产业生态。

中原食品实验室

安迈康农用益生菌-微康生态研究院

特色农产品星光璀璨

从过去的老牛耕田到如今机械化、专业化生产,从单一红薯粉条到如今土豆粉、宽粉、蔬菜粉等多种产品,从传统粉条到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粉条预制菜等新形态,粉条产业在郾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郾城区粉条特色产业吸引了中原食品实验室和豫鼎源等食品企业,以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研发生产和销售运输模式,为郾城粉条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在龙城镇,鲜桃产业是一张靓丽的名片,作为培育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该镇全力挖掘桃树“由花到果再到枝”全价值链,突出“产业+”模式,整合镇域内休闲旅游资源,举办桃花节、鲜桃采摘节,乘势推广龙城特色农副产品,以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使“桃品牌”资源发展成为“桃产业”收入。

据悉,该区依托“漯农优品”公共品牌,在基础农产品领域打造了新店草莓、新店葡萄、功成猕猴桃、龙城鲜桃、商桥黑花生、李集粉条、齐罗肉牛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其中“郾城鲜桃”“郾城蟠枣”更是成功评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为进一步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为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发展,区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郾城区委副书记陈向凡说,其中有《关于加快“益生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区长科技创建奖”评选奖励办法》《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激励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为特色农产品发展壮大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财政奖补、税收优惠、人才激励和园区水、电、路、讯、网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农食融合”渐入佳境

致力构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郾城以食品企业需求为导向,组建以龙头企业牵头、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雪健、新汇等产业化联合体,5家龙头企业、165家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入联合体,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并积极推进优质小麦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打造“三品一标”绿色食品品牌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3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5个,其中河南省强筋优质小麦产业集群(郾城区)投入3941万元,带动4000户以上农户增收。围绕全域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积极谋划总投资68亿元的国家级生态小麦产业园项目。

此外,在食品添加新材料领域,微康益生菌一期年产值达3亿元、实现税收2000余万元;安迈康农用益生菌生产经营许可证去年10月份获省市场监管局批复,现已批量生产。在功能食品领域,成功打造恒达益生菌薯片、源动力富氢水、体宝苏打水等功能食品品牌。在药食同源领域,大力支持本土药食同源产品发展壮大,新投产万应生物人参药丸、长明中药酒等项目,药食同源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发展

郾城区充分依托中原食品实验室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和全链条科研转化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成实验室与恒达食品等5家本土企业与中原食品实验室达成科研合作协议,实验室的最新科研成果在企业得到转化;把“益生菌+”“塔格糖+”作为主攻方向,与河南农投、河南技丰种业、双汇集团、正大集团等企业合作,确定与郑州大学共建“中原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和“农业微生物碳中和实验室”的意向;微康四期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人用益生菌产能达到1300吨,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益生菌生产企业,为把漯河打造成益生菌制品之都打下坚实的基础;塔格糖项目一期预计今年建成投用,年产4万吨,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塔格糖生产基地。

同时,郾城区与河南农大深度合作,谋划了总投资17.5亿元的小麦工厂化生产项目,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对小麦生长环境、墒情、温度、气候等数据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人工模拟可控生态环境下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率和产量,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郾城区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制定《郾城区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根据各村现状实情,制定“美丽宜居、环境示范、整治达标”三类目标,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围绕“两河四路”(颍河、幸福渠、107国道、坡大线、许泌路、李漯路),结合“五星”支部创建,对7个镇(街道)的42个行政村,分季度重点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亮点村,统筹谋划了贯穿东西的2条旅游生态线路,实现亮点先行、聚点成线、连线成面、示范带动、全域推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按照“对标先进、打造精品、全域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重点围绕残垣断壁、黑臭水体、“一宅变多园”等重点开展工作。一季度共拆除残垣断壁88处,治理黑臭水体115处,清理垃圾堆3万多处、1.26万吨,村内沟渠307.8公里,秸秆和杂物1050多处,乱搭乱建344处,违章广告855个,建设“一宅变多园”60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000余盏,开展“四旁”绿化,种植10.42万棵绿化树木,并投资5000万元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在全区6个涉农镇规划建设垃圾分拣中心6个、垃圾分拣点32座、垃圾分拣亭106座,对镇区进行可回收垃圾分拣、资源化再利用,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了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特色兴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擦亮农业发展的绿色底色,构筑农业发展的绿色基石。下一步,我区将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更多动能。”郾城区委书记李新伟说。

李集镇蟠枣

裴城村游园

郾城区首届粉条文化节

龙城鲜桃

新店草莓

16万亩高标准农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