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一村一品”品牌兴
第3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3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新乡县“一村一品”品牌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丙宇刘亚鑫余晓建文/图

又是一年春风拂过新乡县,万物生长,百花盛开,乡村发展生机勃勃。

依托资源优势,选择主导产业,新乡县建设了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了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农业品牌建设持续加强,打造出了一张张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名片。

目前,新乡县共打造省级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市级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认证绿色农产品4个,申报市级名特优新产品1个。

通过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建设,从春到冬,在新乡县你总能在不同的村子邂逅不同的甜蜜。新乡县“一村一品”的持续做优做强,正“品”出乡村振兴新滋味。

中原农谷(新乡县)数智中心

凭“特色”笨菠菜装上“科技芯”

菜秆短、生产周期长、能带根吃的笨菠菜,涮在麻辣鲜香的火锅里,透着别样的清爽甘甜。通过巴奴火锅店,笨菠菜走向了全国各地的餐桌,成了火锅的完美搭档。

但少有人知晓的是,目前消费者在巴奴吃到的笨菠菜,几乎都出自新乡县七里营镇南位庄村。

去年,新乡县与巴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揭牌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南位庄村的新乡县丰禾农牧合作社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为巴奴集团供应笨菠菜的合作社,供应量达到每年500吨。

作为火锅头部企业的巴奴,为何偏爱小村的菠菜?

“我们的菠菜装有‘科技芯’,种的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品种。”合作社理事长邵瑞杰介绍,巴奴选择新乡县的菠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品质,而品质的先天决定因素则是种子。

目前,新乡县已经实现了笨菠菜从播种到管理的机械化,眼下正在进行采摘的机械化改造,完成后预计可以降低60%的生产成本。

小小的笨菠菜受青睐,背后折射的是新乡县“一村一品”建设中打的特色牌。

新乡县抢抓中原农谷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良种繁育为核心,发挥院地合作、种业强县、工业强县等优势,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努力建成国家高标准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智慧田园示范基地,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强县。同时充分发挥现代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产业优势,全面加快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新乡县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成立,对高标准打造品种选育基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协同发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乡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该县和巴奴集团的合作是一次政企合作发展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也为新乡县培育“一村一品”,通过特色农产品带动群众增收拓展了广阔空间。

重“规模”九口腐竹变成“礼物”

七里营镇曹庄村里的“曹”字中,有九个“口”字,开始生产腐竹时,曹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殿印和副书记曹守岗一拍即合,给村里生产的腐竹起名“九口腐竹”。

在腐竹的生产工艺上,曹庄村也有自己的坚守。坚持传统手工工艺制作、零添加,后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精进技术,十几年如一日。“这样不仅口感好,更能保证蛋白质的含量,营养价值更高。”曹殿印介绍说。

“九口腐竹”的名声不胫而走,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曹庄村再次谋划走规模化之路。告别小作坊,新乡县禹新九口豆业有限公司诞生,大型的锅炉与设备成为车间技术工人的得力助手,每年生产腐竹300吨。

去年8月,在新乡县的大力支持下,九口豆业有限公司成功申请乡村振兴资金,投资300万元进行豆制品深加工扩建改造,使得该公司年生产优质腐竹的产能增加到800吨。

“从进场的原料到出厂的成品,每批都要进行留样检验。”在崭新的厂区办公室内,曹守岗介绍起了新增的化验室。室内,专业设备整齐摆放。

几个月前,由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局、新乡市商务局联合举办的首批“新乡礼物”评选结果正式公布。经过初评、现场评选、专家打分、联合审定等层层遴选,“九口腐竹”成功入选首批“新乡礼物”名录。

走规模化发展的信心更足、步子更稳。如今,九口豆业的腐竹产品已达十几种,还开发出了鲜腐竹产品,扩建2000平方米厂区的规划正在进行中。

曹庄村还在村里流转土地建起了200多亩的大豆基地,与县里的河南农谷种业公司合作,增加九口豆业使用本地豆的比例,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新乡县积极推进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重点围绕小麦、大豆、水稻、果蔬等,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把特色做优做强,为走向规模化奠定坚实基础。

拼“产业”玉米成了小镇“明星”

一穗金灿灿的玉米,在中原农谷的加持下,衍生出一棵巨大的“产业树”,在新乡县小冀镇,笔者领略了玉米在这里的魅力。

小冀镇有工业企业200多家、综合商超近50家,农业相对较弱,但在新乡县被定为中原农谷“一核三区”西区后,这里的玉米产业发展加速。

“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订单销售,玉米从论斤卖变成了论穗卖,一亩地比普通玉米增收至少500元。”新乡县鑫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光星说,自家的鲜食玉米,因为镇里建设特色玉米产业小镇卖上了好价钱。

1957年,中国农科院成立,当年,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学家)团队就来到新乡县,67年来,院县合作越来越深。2021年,中国农科院与新乡县正式签订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战略合作协议,小冀镇就是在此时与专家“搭上了线”,谋划“玉米大计”。

数据显示,小冀镇现有耕地2.45万亩,其中1.9万亩是玉米高标准农田,特色玉米品种50多个,种植面积达9000亩,镇里从事玉米相关产业的企业有6家,示范社合作社有34个,家庭农场有26个,种粮大户有48户。

在小冀镇,玉米走向产业化,成了受追捧的“明星”,当地不仅卖玉米棒,还有精深加工产品。玉米脆零食、玉米果汁、高叶酸玉米冲剂、速冻玉米粒等系列产品,正逐步走上市民餐桌。

小冀镇越来越爱玉米,镇政府食堂的碗就能体现,瓷碗底部印有“多彩小冀”的标志,灵感来源就是籽粒颜色丰富的特色玉米。

不单是小冀镇的玉米产业丰富多彩,围绕中原农谷西区建设,新乡县以五得利集团、喜世食品、豫吉食品等为依托,规划建设了南部食品产业园,现有26家食品及配套相关企业入驻。

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乡县不断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带动农民增收。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新乡县携手巴奴集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九口豆业新厂区

玉米小镇创建启动仪式

中国农科院新乡试验基地种植的葡萄

九口腐竹

笨菠菜基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