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桃产业有颜值更有“新质”
第37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3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卫辉桃产业有颜值更有“新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马丙宇刘亚鑫李娟李卫民时静静文/图

从“一朵桃花”到“一片桃源”,这个春天,卫辉市暖意融融,热力涌动。

卫辉桃,肉质细密、汁多味甜。李源屯镇前白河村的“玉隆桃”,在清朝是贡品,被乾隆赐名“玉隆号”。唐庄镇万亩桃园,每逢春季,桃花盛开,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游客前来踏春赏花。

如今,以唐庄镇、后河镇为主产区,卫辉桃产业越来越壮大。桃林下,灼灼其华的小小桃花,有“颜值”更有“新质”。

在种桃中孕育新理念、在花海中催生经济、在产业研究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卫辉乡村的美,正以别样的“打开方式”传递出去。

桃花盛放惹人眼

游客徜徉桃花海

桃都品牌 种好桃更要卖好桃

把农业建设成为大产业,就要把“土特产”三个字琢磨透彻。

卫辉位于太行脚下、卫水之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热同步,寒暑适中,桃子成为这里绝佳的“土特产”。但前几年,由于品种、技术、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致使桃农增产不增收,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返乡创业的刘克帅,积极与农户、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发动卫辉大量种植户、专业合作社、技术能手、果品商贩、农资企业、相关专家,成立了卫辉市桃产业协会,抱团发展桃产业,吸收会员400多户,种植桃树5000亩,年创产值达5000万元。

“昔日的卫辉桃农只是单纯卖鲜桃,现在的卫辉桃农不仅卖桃子,还卖服务、卖信息,把握新理念抱团发展。”刘克帅坦言。

如今,卫辉全市桃树种植面积达4万亩,有蟠桃、水蜜桃、油桃等70多个品种,成熟期从5月持续至11月,形成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的良好局面。

卫辉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奖补种植新品种优质高端桃,助力桃产业发展,协调财政资金支持新品种桃示范区项目建设。

卫辉先后在京广高铁沿线建设新品种桃树种植示范区5000亩,在107国道及郑济高铁沿线建设新品种桃树种植示范园区2100亩。目前,卫辉市已成功创建新乡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接近尾声,并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种好桃,更要卖好桃。当地抓住鲜桃盛产黄金期,设计宣传牌、包装箱,提升桃产品形象,加大线上推广力度,推动与京东快递的战略合作,携手共建桃产品流通体系,多渠道助力卫辉鲜桃进驻电商平台和终端市场,拓展卫辉优质鲜桃营销网络。

卫辉全力建设的“果之首、桃之都”品牌形象呼之欲出,高端桃发展见成效。但卫辉没有停下脚步:在后河镇建设物流园交易市场,打造庞大的桃产品交易和信息交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营销网络,重点培育鲜桃网络销售;打造“太行鲜蜜”区域公用品牌,建立溯源体系,统一包装标志,形成品牌溢价。

同时,卫辉在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主要环节发力,全面提高桃产业体系的稳定性,扎实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打响“卫辉桃”品牌,让更多的“卫辉桃”进入千家万户。

花海经济 始于桃花不止于桃花

在卫辉,桃花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被深挖、拓宽,小小桃花盘活文化,“花海经济”火热升温。

4月,在唐庄镇万亩桃花园里,游客纷纷漫步花林,享受春日限定的粉色花海时光。

“去卫辉看桃花”已成为不少游客每年惦记的事情。通过举办桃花节、采摘节、赛桃会、丰收节等一系列活动,卫辉树立了良好的“卫辉桃”品牌形象,唱响了“桃文化”,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有效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身穿的是咱卫辉人自己设计的桃花马面裙。”连日来,花海中架着手机直播、身穿马面裙的一群姑娘格外引人瞩目。

“这几位都是庞寨乡的党员干部,她们化身试穿员、解说员、宣传员,线上线下同心合力,帮助乡里打响‘风华古卫’汉服品牌。”该乡党政办工作人员马晓介绍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随着“汉服经济”持续升温,去年下半年,卫辉依托本市丰厚的明朝文化底蕴,抓住古城建设、山区旅游开发新机遇,整合了菲澳思礼服装有限公司和周边服装加工点的资源,新上明制汉服生产线,重点打造明制汉服生产基地,积极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在卫辉比干庙景区、唐庄镇万亩桃园等地,身穿汉服前来打卡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此外,卫辉还在紧锣密鼓地排练明制汉服秀,将比干文化节的民俗特色与元素融入马面裙设计生产中,拟在“比干文化旅游节”展示,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始于桃花又不止于桃花。

从最初的赏花品果、观光旅游,到如今的以花为媒,带动旅游商品、历史人文景点、农家乐、民宿消费等百花齐放,卫辉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让“美丽颜值”化身“经济价值”,把桃花打造成宣传名片,让卫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新质力量

“桃园结义”向新求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产学研融合,堪称卫辉版“桃园三结义”。培育新质生产力,一系列重大项目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卫辉广袤乡村。

这些源于卫辉市实施的“科技兴桃”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进桃产业发展,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引进推广新科技、新成果、新工艺、新设备,发展桃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卫辉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专家团队,发挥研究所科技创新优势,为本地特色林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以鲜桃为主业,双方在高档果生产、技术培训、品牌培育、市场销售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并在孙杏村镇建设200亩果树研究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示范。

双方合作以来,先后推广中蟠系列蟠桃、风味系列油蟠桃、黄金蜜系列黄肉桃、中桃系列白肉桃等新品种3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近万亩,使卫辉市桃品种搭配更加合理、桃品质全面升级。

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卫辉着力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围绕桃产业组建专家团队,走市校联合、市企联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卫辉桃产业制定发展规划、进行技术指导、推广研究成果,创办一批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创业基地。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卫辉吸引涉农企业入驻,为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园创建的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有利条件;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奖补种植新品种优质高端桃,助力桃产业发展,协调财政资金支持新品种桃示范区项目建设。

同时,该市组织相关银行,为农户提供贴息贷款服务和桃产业保险服务,缓解农户资金压力,大幅降低种植风险;为百余家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型种植户提供贷款和保险服务。

随着桃产业发展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卫辉逐渐形成多个特色产业带。据初步测算,卫辉桃产业可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致富。2023年,卫辉桃农人均年收入达1.96万元以上、部分重点产桃村桃农的年收入达2.6万元以上。

卫辉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的现代桃产业集群。

从“一只桃子”到“一棵桃树”,再到“一片桃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卫辉桃产业正不断向更高标准、更高品质发力。

卫辉“汉服经济”持续升温

果农丰收乐开怀

卫辉明制马面裙受追捧

卫辉桃花节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