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君张森梁瑞芳悦祥营
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总产30亿斤以上,曾蝉联全国唯一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二连冠”,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近年来,滑县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科技、土地等资源,持续拓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业生产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眼下,小麦已进入孕穗期,正是管理的关键时刻。滑县农民纷纷走进麦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各种高科技、智能化农业机具也纷纷“登场”,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大显身手。
滑县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抢收小麦王铮摄
八里营镇2万亩洋香瓜喜获丰收 滑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科技赋能 做强农技文章
4月16日,记者在滑县白道口镇蔡胡村种粮大户白学杰的麦田里看到,自走式喷灌机伸着长长的展臂,晶莹的水雾天女散花般洒落在田间,与翠绿的麦苗勾画出一幅现代化“春耕图”。
“这种喷灌机可以调整喷头,控制喷水量的大小,非常节水。以前靠人力,现在靠农机,有高科技帮忙,种地省心了,土地‘含金量’也高了。”白学杰说。
在小铺富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正在对小麦进行病虫害防治。
“今年我们合作社新上了植保无人机和微喷灌溉设备,植保无人机雾化好、效率高,每天可以作业2000多亩地;微喷灌溉比普通灌溉成本低得多,效果好得多。这两种新农机,对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都能够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小麦产量。”该合作社负责人王付强说。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滑县粮食产量连攀新高,种子功不可没。这几年,好种子让全县农民受益颇丰。王付强流转的土地种的全是西农235优质小麦。
“企业每公斤高于市场价两毛多钱的价格回收,我这1070亩小麦比种普通品种能多卖近18万元。”王付强说。
滑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积极开展县、乡、村三级良种示范和三层供种网络建设,良种服务覆盖各个乡村。一些企业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和统一回收的模式,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种出了好粮,卖出了好价,增加了收入。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滑县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良种工程,繁育了滑玉麦1号、郑麦1860等优良品种20多个,成功获批创建省级滑县小麦(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滑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付海涛说。
近年来,滑县聚焦粮食生产“卡脖子”难题,深入开展县企共建和院县合作,融合中种集团、滑丰种业等技术和产业优势,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的推广体系,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建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43万亩,繁制种产量4.8亿斤,远销省内外800多个县市,是国家级区域性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和全国知名的小麦种子调出大县。
集约利用 做活土地文章
走进滑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施工现场,田间道路、桥涵、河道修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挖掘机、重型卡车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滑县投资3亿元,实施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建设。
“目前,正在进行水渠和桥涵建设,我们利用春季施工的大好时机,对七条水渠和部分桥涵、管道同时开工。在这过程中,我们科学组织、倒排工期,加大机械、人员的投入力度,加班加点进行施工,为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滑县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程明林说。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实现机械设备全自动、生产过程全监控,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166.7万亩,高标准农田率达到83.19%,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近年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滑县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逐步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土地规模流转面积33.4万亩。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种粮大户王素娟今年第一次将自己的220余亩小麦托管给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科学化的种植全流程加上统一加工、销售,刨去服务费,今年预计比去年多收入2万多元。
“现在种地方便了,浇地、打药到收获,都成了机械化管理,农技、农机都比自己管理强太多了,产量也能提上去。”王素娟说。
据了解,滑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广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全力夯实粮食丰收基础。目前,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1000余家,可为农民提供“保姆式”全托管、“菜单式”半托管等服务,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种地成本。
据统计,2023年,滑县粮食总产173.5万吨,单产556.7公斤(全省409.5公斤),单产、总产均居河南省县级第一。其中小麦面积181.27万亩,产量93.79万吨,平均单产517.4公斤(全
省416.1公斤)。
延长链条 做实增收文章
在河南利生面业有限公司厂区,一辆辆载满麦子的重型卡车,缓缓开进卸货仓进行卸货。而后,小麦经密闭管道自动化传送到磨面车间、加工车间,最终变成多种档次原味健康的绿色食品、面粉,畅销大半个中国。
该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生产的面粉主要选用滑县及周边地区优质小麦为原料,年处理小麦15万吨,年生产面粉11万吨,除直供河南全省外,远销山西、陕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深受消费者好评。
“近几年,我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发挥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形象和附加值,通过小麦产业升级实现了企业效益大提升。”该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焕霞说。
近年来,滑县深耕小麦深加工产业,通过前端调结构、终端延链条,增加小麦附加值。种植方面从普通中筋小麦逐步向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加工方面由一般面粉加工向中高端专用面粉加工转变,延伸发展挂面、饺子等产业,创建了省级滑县小麦(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将粮食加工企业和育种企业划入产业园区,提升了粮食加工能力。
同时,滑县加大对粮食加工骨干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产能,做大做强,积极拓展小麦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更多“滑农名片”;成功创建36.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基地;重点培育一批“滑麦”品牌、小麦加工产品品牌、小麦良种品牌,“滑丰”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多元发展 做好产业文章
滑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坚持把培育壮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拓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生产链,多重发展、多元增收,做强产业文章,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道口烧鸡是滑县的传统特产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驰名中外,是滑县对外的名片,国家批准的河南省首个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道口烧鸡的三分之二以上销到县域以外,直接配送的省内外道口烧鸡连锁店、专卖店1000多家,年产销量2500万只,年产值10亿元以上。
“我们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烧鸡加工企业,建有设计产能年产1500万只烧鸡生产车间,拥有国际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从屠宰到煮制及软包装均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画宝刚道口烧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画宝刚说。
与此同时,滑县以“五星”支部创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规模经营,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带动越来越多的乡镇发展起特色产业。
滑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的11个生猪规模养殖场获批“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称号,滑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在滑县万古镇投资建厂的光明生态示范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常年存栏荷斯坦奶牛1.16万头左右,主要销往新郑、武汉、天津、上海等地加工厂,为光明乳制产品提供优质原料奶;滑县八里营镇洋香瓜年交易量达3.5万吨,产值近2.5亿元,带动了育苗基地、大棚管理等农业产业的用工需求,解决了1万余人的就业问题,有力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
放眼滑县,瓜菜产业风生水起。目前,已形成八里营洋香瓜、慈周寨西瓜、樱桃番茄、上官菊花、城关史固“两瓜一菜”等高效特色瓜菜生产基地,全县温室大棚4万栋,常年瓜菜种植面积58万亩左右,总产200余万吨,瓜菜年产值65亿元以上,实现了集体有增收、群众有收益,为富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走出一条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
“下一步,我们要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立足农业大县资源禀赋优势,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持续优化经营组织方式,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安阳市政协副主席、滑县县委书记陈忠说。
滑县政协委员朱如海在利用新媒体掌上滑州帮助春芽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
王子瑞摄
画宝刚烧鸡有限责任公司白条车间杜培宽摄
工人们正忙着修剪整理枝蔓冯冠亚摄
滑县电力部门加快对高标准农田内配电线路、供电设施建设王亚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