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中原粮仓”展新颜
第2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2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唐河“中原粮仓”展新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曹国宏刘鹏飞左力

仲春时景好,草木渐舒荣。走进春季的唐河,城郊乡的万亩麦苗为大地着绿,郭滩镇的一排排银杏树风中摇曳,毕店镇的油蟠桃基地落英缤纷……如诗如画,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美图正在唐河的广袤田野里徐徐铺展,“中原粮仓”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崭新的开始。

夯实“耕”基 粮田变良田

唐河县大河屯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几位农民正在仔细查看麦苗生长状况,远处麦田上空,几架无人机来回穿梭喷药施肥。示范田里,天气预报装置、病虫害监测设施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基本实现智能化设备覆盖。

近年来,唐河县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科学规划、狠抓落实、保障到位,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县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稳定提升全县农业综合产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杜绝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340万亩以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国家、省级区域性(花生、红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做好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小麦、花生、红薯等农作物主导品种,实施玉米、油菜单产提升工程,创建花生、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县,持续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密植滴灌等新技术。

全县共投入资金21.94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80万亩,位居全国前十,并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综合整治,达到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电能用、旱能浇、涝能排”的目标。2023年全年粮食面积345.27万亩、总产量130.9万吨,其中夏粮213.47万亩、总产量90.5万吨,秋粮131.8万亩、总产量40.4万吨,位居全省第二、南阳市第一。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达10万亩,红薯种苗生产繁育可满足种植50万亩需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1%以上,肥料利用率达41.3%,小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62.7%;秸秆禁烧实现卫星监测“零火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7%以上。建成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红薯、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5.17万亩、总产量1.8万吨;全年蔬菜种植面积8.2万亩、总产量30.6万吨。

依托丰富的粮食资源优势,唐河大力发展粮食流通和加工企业,着力培育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食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提高粮食转化率和粮食生产附加值。全县建成粮食交易市场35个,年吞吐量50万吨以上;全县小麦加工企业达87家,年加工能力达300万吨。引资3.1亿元建成唐河麦龙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高档饼干1.5万吨、威化食品1万吨,实现产值2亿元,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围绕稻谷和小杂粮生产,新上远华米业、宏林标米厂、庆辉米厂等精选加工企业,使大米和小杂粮由农民自产自用走向了城市商超,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初步形成了面粉、饲料、食品、精选包装四大加工体系,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生产的附加值。

品牌强农 丰收更增收

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农业科技园,一辆辆外地牌号的卡车接踵而至,而后又拉满一车车红薯制品驶向远方。科技园仓库旁,工人们忙着打包红薯制品,一个个贴着快递单的邮件箱堆成了小山,准备寄出。“唐河红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销量在天猫、淘宝等网店名列前茅。

唐河县充分挖掘“唐河红薯”软糯香甜、富含硒钾等特点,把发展红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以建设红薯科技产业园为引领,打响红薯品牌。2021年,投资4900余万元,在王庄村建设占地82亩,集红薯种苗繁育、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产业园新建9000平方米集电子商务、农产品展示、土壤检测、试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建成1400平方米的河南省最大的脱毒种苗实验室和1400平方米红薯保鲜库、4000平方米连栋大棚、1000亩种薯繁育基地。为大力提升红薯产业专业化、科技化水平,唐河积极与徐州国家甘薯研究所、省农科院、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学者,引进18个优良红薯品种进行脱毒培育和扩繁。建立“产业园+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园育种、科研院校科技、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等优势,通过电商线上销售和网络推介等方式,多元发力,带动全县1000余家专业合作社发展脱毒红薯产业,产品远销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真正让“唐河红薯”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产业园每年生产脱毒红薯试管苗50万株以上,扩繁可生产种苗15亿株,满足50万亩的种苗需求,实现利润500万元以上,每亩红薯增收1000斤以上、增收700元,全县30万亩红薯增收2亿元以上。

近年来,唐河县立足县域农业资源丰厚的优势,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把农业品牌建设工作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收入的主要抓手,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全县共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唐河红薯”“唐河绿米”“唐河西瓜”“唐栀子”“唐半夏”)、绿色农产品11个、有机农产品7个。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主的农业品牌种植面积达113万亩。“唐河红薯”“唐河绿米”在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同时,又获得了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河南省知名农业产品品牌。“桐健”牌牛奶西瓜、“豫薯香”牌脱毒红薯等特色产品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慧耕沃野“铁牛”挑大梁

打开抖音App,仔细看河南及邻省的一些农忙耕种视频时,你会发现视频里忙碌的农机上大多标有“唐河制造”字样,这些农机都出自唐河县产业集聚区农机产业园。仅产业园内的唐河县大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每年订单销售的农机产品就有5000多台,畅销河南、湖北、安徽等多个省份。像这样的农机生产厂家,唐河县还有20余家。

唐河县是农机生产和消费大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251.5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达15万余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3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40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198台、烘干机150台、植保无人机260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89%,农机化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

2023年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唐河湖阳镇举办,同年7月,唐河与南阳乐耕公司以及北大荒集团签约全农事综合服务项目,以“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服务”(耕、种、防、管、收)五大环节为主要内容,形成全程全面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能力,实行机耕机播、植保飞防、机收烘干统一的作业模式,提供“耕种管收、烘储加销”全链服务,以加快农业数字化发展,其中与北大荒签约8000亩,与南阳乐耕签约2000亩。

为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发展,为农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的服务,唐河县依托农机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推广“1+N”农机社会化服务架构,联合县内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组成农机社会化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或者半托管服务,提升“耕、种、管、防、收(处)”全农事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范围,帮助农户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农业机械化服务,唐河培育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89家、农机总动力达64.83万千瓦,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达1∶3,粮食烘干、规模养殖、植保、排灌、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农业机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县社会化服务从业人员达5800人,年服务总收入4.59亿元,年服务24.7万户,带动小农户10万余户,年累计服务面积700余万亩次,其中围绕粮食生产开展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72.2万亩。

2023年“三夏”期间,唐河县面临阴雨极端天气,该县农机中心积极与河北、天津、陕西和甘肃张掖等农机部门对接,引进应急使用履带式收割机400余台,做好跨区作业农机手接待服务工作,并在全县设置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个,共接待外地来唐作业机械1100余台。全力做好小麦跨区机收的接机派机引导、作业供需协调等保障工作,引导机车合理流动,千方百计加快收获进度,将极端天气对农作物收割的影响降到最低。在遭遇“烂场雨”的情况下,唐河夏粮总产量仍位居全市第一。2023年唐河县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163万元,比2022年资金争取量增长66.7%,占全省第二、全市第一,荣获全省通报表扬两次、全市通报表扬一次。

风劲帆悬正可期,重任千钧再奋蹄。全国五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首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县……一个个荣誉正是对唐河农业农村工作的充分肯定赞誉。谈到未来的发展,唐河县委书记贺迎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结合唐河本地优势,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统筹做好粮食生产、农产品供给、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各项重抓重推重点工作谋划,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目标,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收获时节 王有庆摄

丰收喜悦(资料图片)

金色希望 徐皞摄

麦浪滚滚 陈雪峰摄

现代化农业装备 (资料图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