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品牌强农高效发展社旗县晋庄镇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第3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3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社旗县晋庄镇绘就乡村振兴“莓好蓝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曹国宏杨银鹏孙立

近年来,社旗县晋庄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蓝莓种植,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眼下,位于该镇何营村的宛晋蓝莓种植基地里,大片连绵不绝的蓝莓树郁郁葱葱,一簇簇蓝莓个大饱满,宛如繁星点点,为基地增添一抹诱人的蓝色。

“蓝莓基地开园以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还带动百余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基地负责人、何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朝怀喜不自禁,“特色产业助增收,种蓝莓这条路子走对了。”

然而,选准产业富民的路子,张朝怀和村“两委”一班人可没少下功夫。

15亩到1000亩支部引领做大做强

何营村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劳动力丰富,但由于没有核心产业,群众收入一直提不上去。为改变村里的贫困落后面貌,尽快带领村民富起来,几年前,张朝怀组织村干部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取经寻宝”。村干部们北上吉林,南下广东,四处考察,最终与吉林农业大学李亚东教授取得联系,经过科学论证,决定引种蓝莓。

“刚开始的时候真不容易,咱的群众别说伺候这种外国的果子了,吃过的都没几个。当时就是认准了蓝莓亩均效益好,学种植,学培土,学管护,一点点儿地掌握种植技术。”谈起试种推广阶段,张朝怀仍是感慨万千,“好在万事开头难,2018年我试种的15亩蓝莓效益喜人,得到了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支持我成立了宛晋蓝莓合作社,还注册了‘宛晋蓝莓’商标,建立起了‘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销售商+观光采摘’的运营模式。”

在宛晋蓝莓种植合作社的低温分选车间,工作人员郭梅青正在调试鲜果分选机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做准备。他说,“蓝莓基地建园时我就在这里干活,眼瞅着基地从十几亩扩大到1000亩,自动化水肥系统、冷库保鲜库也建了,我的工作也从浇水、施肥、采摘、整枝打杈变成了分拣装箱,活儿轻挣的也不少。”

收入翻番特色蓝莓促增收

晋庄镇后曹村的陈绪梅,今年66岁,此前她在县城做保洁,因为年龄大无法继续,就到蓝莓基地做采摘工。“已经来了大半年时间,每天早上8点干到下午5点,高峰期一天收入200元。”陈绪梅笑着说,“这比种地好多了。”

“蓝莓的日常养护和采摘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我们会优先使用流转了土地的村民以及附近村子的村民,高峰期用工在200人以上。”张朝怀介绍说。

何营村村民王艳芬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早年病逝,身边三个孩子年幼,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她说:“靠着蓝莓基地的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加上务工,一年下来收入三四万块钱不成问题,一点儿都不比外出打工差。”

鲜字当头赋能品牌壮大

蓝莓对保鲜要求极高,相比云南、山东等产区,晋庄镇的蓝莓在南阳地区的供应效率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与万德隆、锦汇城等大型商超合作,宛晋蓝莓已经实现了蓝莓“当日达”--早上采摘的新鲜蓝莓,中午即可送到消费者面前,让更鲜更甜的宛晋蓝莓实现了“完美超车”。

“产品要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能够引领消费者认知的‘品牌’开路,我们当前主要是围绕一个‘鲜’字做文章,在南阳地区宣传‘当日达’,在上海广州宣传‘次日达’,还通过开发观光采摘让蓝莓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品牌声量不断壮大,销售也节节攀升。”张朝怀欣喜地说,何营村将结合“五星”支部要求,进一步完善蓝莓产业深加工链条,提升蓝莓系列产品附加值,打造蓝莓酒生产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新动能!

蓝莓种植户在采摘蓝莓张举摄

晋庄镇何营村宛晋蓝莓种植基地张举摄

宛晋蓝莓个大饱满资料图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