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业做成大文章
第6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6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小产业做成大文章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焦宏昌吴楠万玉磊文/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科学合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拓展乡村产业链条,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在各个社区、自然村发展乡村产业,把产业发展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着力稳定农村劳动力长期就业,把“一村一品”小产业做成乡村振兴大文章。

双河铺社区“稻虾共养”基地水稻丰收

工人们在张湾社区无公害玫瑰园采摘玫瑰

小草莓成为新引擎

眼下,在杏花营农场,一座座草莓温室大棚托起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梦,一颗颗小草莓点亮了乡村振兴“莓”好生活,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走进杏花营农场合胜果蔬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草莓园温室大棚,一垄垄草莓苗生机勃勃,翠绿之中掩映着一颗颗红艳鲜嫩的草莓,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味道,让人不由得心生喜爱。

不少从市区驱车赶来摘草莓的市民边摘边自拍,在草莓棚里体验采摘的乐趣。“这里的草莓又大又红还很甜,趁着天气好,带着家人来采摘,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尝一尝新鲜的草莓。”市民王女士说,“草莓不仅美味,看上去也喜庆,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我们现有果蔬温室大棚12座,占地40余亩。目前,2座大棚主要种植草莓,其他大棚种有火龙果、七彩番茄、各类蔬菜等。草莓品种有宁玉和贵妃,这两种草莓颜色鲜艳、个头大,吃起来味道浓郁,很受市场欢迎。”合胜果蔬种植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百胜介绍说。

草莓种植不仅带来了致富新路子,也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目前,该合作社草莓园有长期工人10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左右。小草莓映红了乡村致富路,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小西瓜长成大产业

近日,杏花营农场陇华社区胡寨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西瓜大棚里一片繁忙景象,群众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在大棚负责人肖广民的带领下,挽起袖子为西瓜藤打尖、修枝、固定……大棚里,藤蔓盘绕、瓜果飘香。

“为抢先上市,我们合作社从春节前就开始育苗栽种,今年主要种植的品种是‘冰糖红’,从挂果到成熟需要40多天,依托我们这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沙质土壤及立体种植技术,成熟的小吊瓜瓜皮薄、瓜瓤脆甜。”肖广民脸上洋溢着笑容介绍道。

大棚小吊瓜只是杏花营农场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杏花营农场立足传统优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西瓜、草莓、香菇等特色产业。目前,杏花营农场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近20家,种植面积4000多亩。

无独有偶,示范区水稻乡花西社区原名花生庄,因西瓜种植在当地久负盛名,2017年“村改居”后更名为花西社区。花西社区主导产业坡地西瓜,已注册“红粉沙宝”商标,参与种植农户230户。西瓜种植总面积约4500亩,年均种植面积超2000亩(轮作),亩产4000~5000斤,年总产值超千万元。

小花卉种出“好钱景”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消费结构在不断变化,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多,高端盆花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如蝴蝶兰、红掌因其花姿优美,连续多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居高不下,是农业产业的朝阳产业。示范区在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瞄准蝴蝶兰花卉市场需求,建成从“生产设施”“原料供应”到“生产过程”再到“产品储运”等一整套的蝴蝶兰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引导农民发展培育特色花卉,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据水稻乡杨桥花卉产业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占地26.7亩,建有高标准连栋蝴蝶兰专用温室2栋(8448平方米),于2024年1月建设完成,入棚蝴蝶兰中苗8万株(预计2024年下半年可开花上市)、瓶苗38万株。项目已具备年产3.5寸大苗40万株、成品花10万株的能力,年产值可达600余万元,年利润约138万元,其中杨桥社区集体经济年增收40余万元,同时带动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30余人务工。目前,困难群众已进棚务工,每天务工收入80元。

小乡村走出新路径

示范区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杨桥花卉产业、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优特色农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凝聚了“动力源”、做强了“硬支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围绕大力发展集生产、休闲、娱乐、教育、养生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努力打造特色农业格局。

水稻乡双河铺社区以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探索“政村企+种育养+农文旅+产学研”村企共建一体化,打造“一链两中心三基地四区五方”工程,即稻渔供养产业链;三农服务中心、数字农业云平台控制中心;党建村史馆基地、设施农业科技种植基地、村级乡村振兴农田产业培训基地;沙地甘薯育苗区,千亩方黄河生态农业水稻示范区,高标准农田优质小麦、玉米良种展示区,千亩方稻虾循环、稻渔共生特色农业区;党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涉农龙头企业+N个主体五方联动模式。2022年注册“汴京稻香”品牌,当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73万余元,社区居民分红70余万元。目前,稻田水稻亩产1100斤,年销售额100余万元;每年分两次投放虾苗,每次投入3万斤虾苗,收获成品虾10万斤,年销售额400余万元,520亩稻渔种养基地年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

水稻乡张湾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党员干部先行带头种植30余亩玫瑰试验田,经两年的试验,发现相较于传统农业,玫瑰产业不但投入少而且收益高,张湾社区依托水资源优势,确定把玫瑰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特色产业,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引导合作社、群众发展玫瑰种植。张湾社区引进种植可食用玫瑰品种丰花一号,现有种植规模400余亩,把玫瑰产业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依托黄河水资源优势,成立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发展玫瑰种植,同时开发玫瑰花冠茶、花冠粉、纯露、玫瑰酱、精油皂、玫瑰醋等深加工产品,年产值1200余万元。

杏花营农场马砦社区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火龙果、番石榴等“南果北种”,每年村集体经济创收约14万元,连年参与产业帮扶,吸纳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劳动力50余人就近就业。目前,大棚种植的火龙果、草莓、吊蔓西瓜等特色农产品,在杏花营农场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其中,西瓜、火龙果、草莓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硕之果”品牌西瓜荣获河南知名品牌。同时,推广观赏鹦鹉养殖,发展“聚之鹦”特色鹦鹉养殖业,帮助农户养殖特色鹦鹉,注重虎皮鹦鹉、桃脸牡丹鹦鹉、鸡尾鹦鹉等优质种鸟的培育和养殖,把观赏鸟培育发展成为核心养殖业,吸引一批批爱鸟养鸟人前来交易,已带动和帮助30多户农户和爱鸟人士致富,真正实现做优“土特产”、拓宽创业路。

小产业做成大文章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示范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导各村、社区聚焦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积极探索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下一步,示范区将在杏花营农场把特色果蔬种植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支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在张湾社区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计划建设二期1.6万平方米温室,与汇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3~3.5寸大苗,依托开封综保区,打造中原地区最大蝴蝶兰出口种苗基地,满足越南、韩国和欧美国家客户的需求。蝴蝶兰花卉产业项目的落成,弥补了开封高档花卉规模种植的空白,打破开封原有菊花传统种植局面,为黄河生态廊道建设增加新的产业;

在双河铺社区进一步环绕农业参观,打造特色景点,提高区域品牌价值,持续建设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稻田主题田园文明综合体。采取集中连片改耕、整体流转、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等方式进行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发挥种植效益。

同时,积极推进“旱田改水田”“稻虾共生特色农业”“大棚设施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智慧农业”等;推动农田产业化进乡村,碎片化农田并大田、大田改良田,农户入集体、进企业,农业规模化运营服务,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效。

未来,示范区将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探索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调整产业结构,抓产业带动,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真正把小产业做成大文章。

花西社区西瓜节上,厨师展示西瓜雕花技术和作品

双河铺社区“汴京稻香”稻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