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乐滋乐味”风行全国
第69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69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让“乐滋乐味”风行全国

--南乐县构建“乐”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的有益探索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段宝生张亚磊刘广凡文/图

咋样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指示精神?

南乐县的做法是,持续加强豫农优品品牌建设,开发豫农优品系列文创产品,讲好南乐农业故事,为“土产品”设计新包装;从文化赋能、挖掘动能、激发潜能入手,在县级层面完善农业品牌顶层设计,扩大本地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助力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南乐,利用好“豫农优品”这块金字招牌,将“好故事”转化为号召力,将“知名度”转化为影响力,将“好品质”转化为竞争力。

南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湖羊养殖

文化赋能 叫响特色品牌

文化是品牌的载体,南乐特色农产品的背后,包含历史变迁、自然生态、人文习俗、乡愁情怀等。南乐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豫农优品品牌建设,让特色农产品远销他乡、“卖”进人心。

一是政府推动作用不可或缺。南乐县委、县政府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相关工作,先后出台《南乐县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总链长,县长担任总链长,县级干部担任产业链链长,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培育工作,构建“乐”字号农产品品牌矩阵,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绿色食品14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10个。持续叫响西邵红杏、古寺郎胡萝卜、南乐番茄等一系列本地特色农产品,扩大特色农产品种类,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校地联动,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西红柿种植研发基地;立足引商招商,引进浙江日福莱等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175个,全县瓜菜种植面积12万亩,总产量86万吨,百亩以上园区达到35个。

二是市场无形带动力量巨大。“酒香也怕巷子深”,南乐县依托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打造新型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商企业22家,形成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大格局。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及服务网络建设,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级分拣中心2个、社区配送点6个、村级服务点172个,积极打通电商进农村的“最后一公里”。着力培育依禾拼购、锄农云耕、英鹏服饰等本土电商平台,与盒马鲜生、大润发、天猫超市、天猫农场等电商平台合作,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农民丰收节、“带货”直播等线上线下活动,年网上销售农产品2.5亿元以上,形成了“小农户”抢占“大市场”、“小产品”拉动“大产业”的良好局面,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开拓新型消费群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南乐县充分利用当今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青睐绿色有机食品的特点,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让消费者从市场购买到餐桌食用的传统模式变为扶老携幼亲自到场采购,亲身体会农产品的生长、加工环境和种植、养殖过程,既能增长见识也能体会到采摘的乐趣,真正做到买得放心、吃得舒心。以此为契机,南乐县大力推广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红色旅游等“农业+”多业态发展模式,精心打造了李崇町“杏花小镇”、王洪店“果香小镇”等特色小镇14个,形成了以依禾农庄“电商小镇”为主的3条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先后举办杏花节、红枣节、胡萝卜文化节等活动,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1.1亿元,开拓了农产品销路,提升了农业的生态、休闲、文化价值。

“西红柿小镇是校地合作的典型代表,我们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条件,继续深化与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挖掘乡村文化潜力,叫响特色品牌,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甜头。”南乐县优质西红柿小镇负责人谢春立说。

挖掘动能 优化产业链条

南乐县深入推进“两个基地、三城、一个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挖掘特色、延长链条,大力发展现代种业、绿色蔬菜、生态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为农业产业发展赋能增效,领航乡村振兴。

一是特色产业“百家争鸣”。南乐县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强镇、一村一品,不断调整种养结构,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逐步向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张果屯西红柿、福堪瓜菜、元村胡萝卜、杨村菊花、千口张果屯生猪、谷金楼数字电商+万亩梨园、寺庄西邵红杏+黄河故道花生、韩张玉米芯深加工、杨村梁村近德固小麦种业等为代表的“一镇一特”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5个,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二是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南乐县立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全面启动产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畜牧养殖加工、副食品加工、粮食精深加工、冷饮制品加工四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禾丰食品熟食加工等项目稳步推进,四大集群产值达到62亿元。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发展预制菜产业,培育预制菜加工企业18家,投资3.5亿元的众润食品年产4万吨预制菜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谷川食品烘焙产品直供特斯拉上海工厂,“乐滋乐味”品牌持续壮大,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的“预制菜之都”。

三是延链补链创收提质。“辛勤浇灌产业之花,百里沃野遍地生金。”南乐县围绕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程序,加快培育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强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坚持“做优肉禽、做强生猪”的思路,建成唐人神、众汇2个生猪全产业链,全县规模养猪场达到130家,畜牧业产值达到33亿元;坚持做优肉禽产业,依托省级肉鸡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德信、唐顺兴、禾丰3个肉禽全产业链,规模肉禽养殖场发展到91家。2023年屠宰生猪59.63万头、肉禽1.42亿只,其中屠宰肉鸡1.38亿只,占全省肉鸡屠宰量的27.3%,位居全省县区第一。

“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围绕当地特色,深入挖掘绿色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潜力,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就近就业,增加群众收入。”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艳艳说。

激发潜能

持续促进增收

南乐县特色农业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更好地满足不断升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环境、区位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农产品。

一是完善共管机制,形成群策群力。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力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有效基层治理的关键。通过基层治理加强对特色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提升农民素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是用好区位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先决条件。该县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推动先进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提升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完善村民共管机制,同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乡村应对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浮动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整合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南乐县持续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育优秀科技人才团队,注重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培养,针对新型农业技术需求,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型劳动者,选拔优秀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特色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针对农民增收需求,重点以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深度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实质性融合发展。通过实实在在的收益激发农民学习动力,促成新型职业农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构建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现代农业园集聚要素和资源的平台载体作用,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进而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加大科创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南乐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重点围绕种业创新、工艺创新、设施设备创新、绿色投入品研发等赋能特色农业动态发展,为土地注“科技”,向土地要“新品”,不断改造升级“原字号”特色农业,深度开发“新字号”特色农业。通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农业种植技术,推动农产品品种迭代升级,打造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实现特色种植点“土”成金,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使黄土地上长出了“摇钱树”。

“南乐县地处中原腹地,是传统的农业高产区。具有人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特色农产品品牌丰富等优势,南乐县将抓住豫农优品天下行这一契机,用好这一平台,让‘乐滋乐味’品牌走出南乐,迈向全省,面向全国,为国人的餐桌贡献‘南乐味道’。”南乐县委书记邵平说。

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阳光玫瑰种植

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手工挂面加工

南乐县优质西红柿小镇

南乐县谷金楼镇依禾农庄草莓种植园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