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小米红薯”硒生金
第1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1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伊川“小米红薯”硒生金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许金安郝炳磊

伊川,二分是山,七分是岭,只有一分是川。

但伊川县有90多万人,是洛阳市属县市最多的。

伊川的丘陵山地水利条件差,并不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偏偏在丘陵山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好吃;历史上天下第一名厨伊尹就和伊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谷子、红薯、小麦、玉米、花椒、金银花乃至烟叶,甚至伊川的羊肉、鸡蛋,这里的农产品、林产品、牧产品都有历史的味道、别样的口碑。

当地人只知道好,为什么就这么好呢?

2018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对洛阳市的土壤硒资源进行了实地详查,调查结果有根有据地回答了伊川人的千年之问。

调查结果表明:洛阳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几个富硒地区之一,伊川县域竟然分布着6条富硒土壤富集带,全县82万亩耕地中,有超过50万亩的富硒耕地。

硒,这个冷僻的汉字,这个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非金属元素,从此让伊川人民不再陌生。

顺势而为,借势而起。

伊川县独步“硒”径,瞄准蜿蜒起伏的富硒丘陵坡地着墨发力,借“薯”生玉、点“谷”成金,以发展富硒谷子和富硒红薯产业为核心,推进形成了“2+n”的特色产业发展体系。

伊川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的原则,昔日远在荒山无人问的杂粮、红薯等特色产业竞相迸发,“伊川小米”“岭上西薯”等区域公用品牌应势而生,探索出了宝贵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

天赐宝地千年旺,福泽城乡万业兴。

厨圣伊尹点赞的千年名粟

谷子去了壳叫“小米”,作为中国特色物种,小米滋养华夏文明几千年。

伊川小米之优有历史。

在世界上最古老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里,厨圣伊尹对伊川小米作出了八字评价:“饭之美者,玄山之禾。”“玄山之禾”指的正是伊川地区所种植的谷子。

伊川位处全国小米主产区的最南端,较其他区域早上市15~20天,是全国小米主产区与富硒带交集的唯一区域,是全国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区域。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品牌知名度,长期以来,伊川小米并不为外人所知,大量小米被外地加工企业收购,“改头换面”后重新出售,伊川谷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钱!

推动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伊川党政一班人必须迈过的关卡。

2019年,伊川顺势而为,提出了以优质富硒小米为主方向,打造中国富硒小米产业第一县、中国富硒小米第一品牌的目标。

在政府的推动下,全国谷子高粱体系首席科学家刁现民教授来到了伊川,在田间地头指导谷子产业发展。

同时,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将伊川县确定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新品种展示基地”,把全国54个谷子优良品种在吕店示范基地进行种植,选育最适合伊川土壤的更优质的小米品种。

依托河南农科院、安阳农科院谷子所、洛阳农林科学院等专家做具体指导,伊川建立谷子新品种展示基地、谷子简化栽培示范基地、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推广了谷子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技术,建立了谷子质量追溯体系系统,打造了品质更好的伊川小米产品,为品牌建设做好品质支撑。

2020年,“伊川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对外发布。

伊川小米的品牌口令是:“厨圣伊尹点赞的千年名粟。”

“天然富硒,更适合孕产妇和宝宝,20分钟熬成粥,软糯醇香、黏稠无渣!”这是伊川小米最简单最直白的介绍语。

伊川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沟古通今,结合伊川的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厨圣点赞等文脉资源,最大化突出“富硒”特色,呈现了伊川小米产业的差异化价值。

市场需求,使得“千年名粟”勃发产业生机。

目前,伊川县种植优质谷子20万亩,年加工销售伊川小米产品5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谷子规模化种植县,谷子种植量和小米加工能力居全省第一位。

伊川小米品牌发布会、全国小米品鉴大会、谷子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相继举办。

产业带动小米加工企业25个,带动乡贤回归562人,建设家庭农场313个,带动农户4万余人。

种植、加工本土产业链的形成,拉动提高了县内谷子收购价,收购平均价超过同期其他地区收购价,小米销售价每年上涨超过20%。

“伊川小米”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认证,先后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和“河南省好粮油名录”,成功创建河南省谷子现代农业产业园,4家谷子种植企业通过“绿色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涌现出了“三康”“伊河桥”“红谷源”“金粟”“宋禾”等一系列小米品牌,为伊川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伊川小米先后获得中国品牌农业神农奖、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品牌、乡村振兴·品牌引领典型实践神农奖、第十九届中国绿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第二十届中国农洽会金奖、“一带一路”(洛阳)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金奖、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荣誉。在品牌的助推下,小米产品远销山西、陕西、山东等地,走进北上广深,供不应求,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特产”。

如今的伊川县小米:品种优选化、种植标准化、品牌统一化、发展融合化。

如今,伊川小米已经变成了“伊川形象”,变成了对外的伴手礼。

伊川小米汤,谁喝谁健康!

岭上有硒产好薯

伊川红薯也有自己的专属番号“岭上西薯”。

说到“岭上西薯”,必须先说到两个人。

侯文邦,河南科技大学甘薯产业研究院院长、农学院现代农业研究所所长、洛阳市红薯产业协会会长。

2018年,侯文邦团队牵头在伊川县鸦岭镇富硒丘陵带上建成了洛阳市薯乡薯业科创园,致力于脱毒红薯和富硒红薯的研究和推广,这也是洛阳市第一个红薯产业科创园。

什么是富硒红薯?

侯文邦说:相比于普通红薯,富硒红薯糖含量更高,吃起来更甜,更适合现代人的口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硒红薯叶也身价倍增。

什么是富硒红薯叶菜?

侯文邦说:这是通过生物转硒法培育的一种蔬菜,简单地说,就是光长叶子不长红薯的富硒红薯。

马代夫是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主任。

2019年6月,伊川县人民政府联合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市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中国·洛阳首届甘薯加工高峰论坛”,马代夫首次来到伊川,他赞誉伊川红薯: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薯。

在侯文邦、马代夫等一批科研团队的带领下,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州科学院院长李强接力,中国(伊川)甘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连续三届在伊川召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累计为伊川引进上百个甘薯新品种,筛选出适合伊川种植的品种10多个。

如今,在伊川,“岭上西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从良种选择、种苗培育、配方施肥、合理栽插、滴灌与水肥一体化、适时化控、机械化应用、科学窖藏、加工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名声出来了,市场占领了,伊川县抓住机会注册农产品商标。

伊川县农业农村局一位负责人说:因为商标监管的问题,硒字是不能注册的,当时只能用同音字“西”替代了“硒”,注册成了“岭上西薯”。

如果你在商场看到了“岭上西薯”,没错,那就是来自伊川的好东西。

科技的支撑也让伊川“岭上西薯”实现了3月栽植、7月上市。如今,“错峰上市早尝鲜”已成为“岭上西薯”的一块招牌。

“岭上西薯”区域品牌渐响全国,“中国富硒鲜食红薯第一县”正在实现。

李强说,“岭上西薯”的品牌影响力,为全国甘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物以“硒”为贵。

鸦岭镇有很多长寿老人,现在他们长寿的秘诀终于找到了:岭上西薯富硒甜,很多人吃了100年!

富硒必将是伊川的农业坦途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硒是一种有毒的元素,直到20世纪50~60年代才肯定硒是人和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

人体中硒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因此,食物中硒的含量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硒的摄入量。

来自土壤的可溶性有机态硒,通过植物根部被吸收,然后,进入植物的内循环系统,通过茎、叶、花、果的路径,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最后,来自土壤的离子状态的硒,被以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颖果里。

土壤中含硒成分本身较高,种出的农作物自身硒含量也高。

复杂的问题到此已经十分简单:伊川的50万亩富硒耕地确实是天赐宝地。

如何让50万亩的富硒耕地生白玉、发黄金,从而撬动伊川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伊川县委、县政府依托富硒耕地规划出一条康庄大道。

结合豫西旱地农业的特性,谷子、红薯这些春种作物自然成了当地的大宗农作物。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伊川县发展种植了酿酒用高粱,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同理,花生、芝麻、杂豆等小宗粮食作物的种植,也同样搭上了富硒耕地的便车,进入市场后,同样受到青睐。

林果类产品的独特价值也重新被发现和认定,西梅、石榴、花椒等林产品,因为出自富硒耕地,天生就具有市场魅力。

即便是庄稼秸秆,譬如红薯秧、花生秧、麦秸秆、玉米秸秆、谷子秸秆等,因为富硒,成了养殖企业和个体养殖户最好的饲料原材料,甚至周边县的养殖企业都要来捡拾、购买。

一个小米加工企业的负责人说:原来伊川加工小米的边角料米糠并不值钱,这几年因为大家都知道了米糠中富硒,伊川的米糠价格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伊川,独步“硒”径,前程似锦。

伊川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朋

伊川不仅有“伊川小米”“岭上西薯”,还有,富硒杂粮、富硒花椒、富硒小米醋、富硒树莓、富硒西梅、富硒蔬菜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土地依旧是重中之重。但现实是,伊川46万亩已整治土地,达到有效灌溉的仅有16万亩,同样的土地,带给人们的回馈,却大相径庭。

2023年,全省首创的伊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顺势而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伊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产业发展为先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运营前置、循环农业、先农业再农村的工作思路,与中铁二十局、北大荒农垦集团合作,谋划实施1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田灌溉、机耕道路、仓储保鲜设施、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和乡村建设,以高标准农田为突破,着重建设12万亩智慧谷子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万亩富硒红薯乡村振兴示范区、3.8万亩富硒杂粮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大做强伊川特色现代农业,照亮伊川“硒望”的田野,全面乡村振兴。

天时、地利、人和,有春华必有秋实。

门扉洞开,清风徐来,春暖花开,伊川等你来!

(本版图片由伊川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伊川万亩富硒谷子

伊川岭上硒薯科创园

中国(伊川)甘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伊川小米

伊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现代谷子种植园区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