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花菇红薯”大不同
第15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15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汝阳“花菇红薯”大不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黄红立张东升吴会菊

伏牛山下,北汝河畔,最美生态在汝阳。

54.3%的森林覆盖率,49条分属黄、淮两大水系的河流,“中国杜康文化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的金字招牌,成就了“山水共融、人文共美”的生态汝阳。

生态汝阳,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10天左右,是洛阳市定位的南部生态涵养区。

资源优势在生态,发展后劲也在生态。

近年来,汝阳确定了“南菇菌、中薯烟、北种养”的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农业,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

聚焦汝阳红薯、汝阳香菇特色产业,推出了汝阳水果红薯、汝阳花菇两个区域公共品牌,全面开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品牌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汝阳实践。

汝阳水果红薯比水果还好吃

汝阳有句顺口溜:“汝阳红薯不得了,香甜益神味道好,特殊土壤长珍品,皇上吃过封它宝。”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种红薯,汝阳红薯如何从众多红薯中跳出来,于大同之中,创造大不同。

汝阳红薯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

相传光绪皇帝巡游洛阳龙门时,品尝到汝阳烤薯后赞不绝口,随后将汝阳红薯列入御膳,从此汝阳红薯名扬天下。

汝阳红薯为啥好?

因为汝阳7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坡地,是典型的火山岩沙粒土质,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天然富硒。

汝阳县柏树乡是全国“一村一品(红薯)示范村镇”。

作为汝阳县红薯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柏树乡红薯种植面积2.6万亩,是全国优质的富硒红薯产地。

为持续提升红薯产业的综合效益,柏树乡围绕红薯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大程度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目前,全乡已建成200个红薯育苗大棚、7处大型红薯储藏窖和400多处保鲜窖,有效破解了红薯储藏周期短、鲜薯销售时段不长等难题。

同时,柏树乡还通过“淘宝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专业运营公司,培育电商人才,引领红薯线上销售;打造“红薯小镇”,推进农文旅融合,窑沟古村落、前坪印象文化园、红薯博物馆等一批体验红薯文化的农文旅融合项目相继亮相。

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汝阳推出了新品种。

“依托汝阳独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科研团队多年的研究,我们培育出了独特的‘水果红薯’,堪称红薯界的美味天花板。”汝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姬素娟自豪地说。

汝阳水果红薯,色泽鲜亮、薯形规整,质地细腻、软糯香甜,生着吃清甜脆爽,蒸煮烤软糯香甜,不是水果胜似水果。

顺势而为,汝阳推出了汝阳红薯的区域品牌:汝阳水果红薯,推广语是:汝阳水果红薯,比水果还好吃。

汝阳水果红薯的诞生,有特色,有价值,有卖点,一经发布便“火”出了圈。

汝阳水果红薯品牌已经叫响,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一场场展会活动,汝阳水果红薯名声在外。

汝阳也成功举办了14届红薯擂台赛、15届红薯文化节,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如今,汝阳有3.2万农户参与红薯生产,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总产达到3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是豫西最大的红薯保鲜和加工基地。

汝阳红薯,已经形成了育苗研发、规模种植、储藏保鲜、加工升级、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的上中下游深度融合的红薯产业体系。

汝阳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河南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洛阳市‘十佳’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汝阳还把红薯的生产过程变成了游客的参观项目。

到汝阳,你可以看红薯育苗、红薯移栽、红薯摘叶、出红薯、销红薯甚至蒸红薯、烤红薯的全过程。

这种农耕田园的全过程展示以及游客生产性介入实践,让本来的农产品生产变成了饶有兴趣的田园农耕体验,这是当地政府正在推动的田园公园化。

2023年9月,中国地标节组委会发布《河南省地理标志红薯品牌价值排行榜》,汝阳红薯品牌价值51.55亿元排名第一位。

世界红薯看中国,中国红薯看河南,河南红薯看汝阳。

汝阳花菇伏牛山的掌上明珠

汝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炎帝时,为上世国。史料记载,5000年前,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建立部落联盟,举行祭天大典,就在汝阳西泰山。

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植五谷、尝百草”,菇乃百草之一。传说,炎帝画像手中拿的菌菇就来自汝阳。

所谓传说,不足为证,但清朝道光十八年编撰的《伊阳县志》中,“汝阳香菇”即有记载。

汝阳地处伏牛山腹地,北汝河穿境而过,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为汝阳香菇营养物质的积累创造了良好条件。

长期以来,汝阳香菇品种单一、种植分散、同质化严重。

聚焦差异化,汝阳通过引进现代化种植设施和先进管理技术,改良香菇种植模式,破解了这道难题,推出了汝阳花菇。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称。

花菇形成要具备3个条件:湿度、光照和营养。

花菇在普通地区的自然发生率一般为4%~5%,汝阳南部区域地处伏牛山腹地,具有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花菇发生率达到70%~80%。

汝阳花菇,菇形规整、美观,菇肉厚实、致密,口感绝佳,保存期长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4月,正是一年花菇成熟收获期,汝阳县上店镇洛阳森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菇种植基地,花菇迎来大丰收,工人们棚里棚外忙不停,采摘、筛选、冷藏、装车,场面忙碌有序。

走进种植大棚,阵阵鲜菇清香便扑鼻而来。菇架上,一袋袋菌棒层层叠叠、有序排列,有“香菇皇后”美誉的汝阳花菇肉质饱满、长势喜人。

“目前,每个棚平均每天可采800斤左右鲜菇,我们按照订单要求,根据花菇的大小、菇形、品相进行分类采收,商家们还要排队等着上门拉货呢。”公司负责人茹银娜说。

“在香菇产业中,汝阳积极推进品牌打造、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活动,坚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转型,打造伏牛山花菇核心产业区,引领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东升表示。

“像这种菌棒我们大棚有25000个。今年香菇市场行情好,肯定又是丰收年!”汝阳县三屯镇东保村食用菌基地负责人张轶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东保村是汝阳县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有出菇大棚120多个。村里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香菇种植基地、菌棒厂及冷库等配套设施,形成菌棒生产和香菇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4000万元。

汝阳县十八盘乡是河南省“一村一品”(香菇)示范乡镇,香菇产业年种植规模达3500多万袋,年产值3.5亿元,成为支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香菇撑起了群众的“致富伞”。

汝阳有175家香菇产业经营主体,种植香菇1.5亿袋,年产鲜菇达到15万吨,香菇类绿色食品认证达到12个,河南省第一,实现了菌种研发、菌棒加工、香菇种植、精深加工的香菇全产业链。

“汝阳香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成为河南省首个获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的食用菌类农产品。

2023年,“汝阳花菇”获得“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备受市场喜爱,深圳、广州、香港等地每年可销售百万斤,在中东国际农产品流通研讨会上,汝阳花菇更是获得国际客商追捧,让外贸出口成为新的市场蓝海。

汝阳花菇,伏牛山的掌上明珠。

土特产出圈又出彩

汝阳乡村产业的布局是:“南菇菌、中薯烟、北种养”。

汝阳是优质烟叶生产区,“烟薯轮作”在汝阳不是新话题。

汝阳种植着中国唯一的甜艾--汝阳甪里艾,种植历史已有两千余年。

汝阳花生是七彩花生,汝阳是河南省优质花生商品生产基地县,是全省最大的花生集散地。

汝阳是“全国杜仲之乡”,王坪乡是“杜仲小镇”。

汝阳有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7个,无公害农产品42个,绿色食品总数达60个,全省第一。

汝阳是全省40个养牛大县培育县之一。

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汝阳的最大优势、最强支撑、最亮品牌。

汝阳红薯、汝阳香菇想要从众多同质产品中跳出来,就要“于大同之中,创造大不同”。

顺势而为、造势而起、乘势而上。

“比水果还好吃”的汝阳水果红薯、“伏牛山的掌上明珠”汝阳花菇,在传统红薯、香菇市场中闯出一片品牌农业的新天地。

“汝阳花菇,形如玉朵味尤嘉,清水一煮就菇香四溢,轻尝一口便唇齿留香。汝阳花菇益气补虚,滋补必备……”在东方甄选直播间,汝阳花菇在主播极有代入感的介绍下,受到消费者热捧。

好品牌离不开好的销售平台。除了东方甄选,京东、大张超市等企业也很看好汝阳高品质的水果红薯和花菇,争相与汝阳县签约采购。此外,两大品牌还走出国门,出口韩国等周边国家。

延伸产业链,土特产生命力越来越旺。

薯干、薯片、薯条、酸辣粉等红薯深加工产品22种,红薯年加工量约4500万公斤,综合产值突破15亿元。

鲜花菇、香菇脆、香菇预制菜等20余种产品面世,汝阳香菇综合经济效益超47亿元。

汝阳县柏树乡窑沟村家家户户的窑洞式红薯窖独具特色,当地选择“红薯IP”,将窑沟村打造成为“红薯小镇”。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小红薯”奇妙游等特色活动敲锣打鼓地办了起来,儿童乐园、美食广场、摄影基地等休闲业态纷纷“冒”了出来,吸引大量游客休闲游玩。今年春节期间,“红薯小镇”旅游收入超过33万元。

农文旅融合,让乡村特色游火爆“出圈”。

“红薯小镇”更是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

“生态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产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洛阳市政协副主席、汝阳县委书记赵振峰说,汝阳县将坚持以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为方向,做大做优做强红薯和香菇产业。

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等权威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中国(汝阳)水果红薯研究院,打造汝阳水果红薯标准体系,争创中国水果红薯第一县;与国家级农业产业龙头协会共建“中国水果红薯之都”。

联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科研院所,建立“中国(汝阳)花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菌种培育、储藏保鲜、产品加工等3个科研中心,打造“国际生态花菇示范基地”。

好山、好水、好物产。中国红薯之都、伏牛山区花菇第一县。汝阳,一步一个脚印,走得铿锵有力。

汝阳,香菇香,红薯甜,汝此香甜!

汝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姬素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近年,汝阳站位生态优势,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按照全链融合发展思路,挖掘农产品内涵,着力打造红薯和香菇产业,成功出圈破局。

汝阳水果红薯和汝阳花菇,是汝阳农业产业的支柱,也是金字招牌。

“品牌+科技”,让绿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汝阳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郑州试验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深入对接,确定了汝阳水果红薯、汝阳花菇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形成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管控体系。

“品牌+业态”,让特色农产品全链条融合。传统农业生产价值低,打造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汝阳发展“互联网+农业”,通过数字化乡村运营试点经验,借力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汝阳水果红薯和汝阳花菇”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产业融合载体,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深度农文旅融合,发展康养旅游,全力推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拓新场景、新业态,发挥农村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拓展产业的增值空间。

春光正好,草木舒荣。来自红薯界的“天花板”--红瑶红薯,很快就要在汝阳的土地上大田移栽,更多生态、绿色、有机的新品种红薯,将从汝阳香飘万家。

无品牌不产业。汝阳水果红薯和汝阳花菇,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

(本版图片由汝阳县委宣传部提供)

汝阳水果红薯走上街头

汝阳花菇

汝阳水果红薯收获季

山水汝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