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用“生态”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
第4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928期:第4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25

罗山用“生态”擦亮农产品金字招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尹小剑刘向东史笑妍文/图

罗山南枕大别山,北依淮河水,四季分明。

2023年以来,罗山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从环境整治到美丽罗山建设的华丽转身,成功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区、全国绿色发展实践创新县、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将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全面推进美丽罗山建设,不断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罗山县委书记余国芳表示。

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众多生态农业品牌的涌现……

打造罗山渔稻米区域品牌

罗山县是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有省级水产原良种场1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3个(县级38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国家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3个。

罗山县优化种养结构布局,协调农业生产生态,促进三产融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在奖补政策的激励下,全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得到快速高质量发展。

2023年,在河南省首届优质“渔米”评比中,罗山县获得1金4银和2个优秀奖的优异成绩。在2023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活动中,罗山渔稻米又取得了1银2生态优质奖的好成绩,其中“林稻静”牌、“言耕”牌稻虾香米通过国家绿色认证,远销北京、天津、广州、南京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同时,罗山县积极引导和服务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打品牌战略,引导成规模的种养合作社、企业对渔稻米进行“三品一标”认证,创建稻渔知名商标,打造罗山渔稻米区域品牌。全县已成功申报渔稻米商标的有“林稻静”“彣彧”“长粒香渔稻米”“豫申海宝”“金凤彩星”“言耕”“石山口”“稻鱼良园”等多个商标。罗山县于2021年成功申报注册“罗山渔稻米”区域商标。

“我县部分渔稻米价格在10-16元/千克,很是畅销,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一般渔稻米是普通大米价格的3~5倍,为种养农户、种养企业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罗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方绳武说。

罗山县现已形成具有特色的“罗山渔稻米”区域品牌,其系列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初步实现“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截至目前,罗山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8万亩,生态渔稻产量0.9亿公斤,渔稻米0.5亿公斤,产值达2.7亿元。

生态功能区造就高品质茶

罗山县是国家生态功能区,自古就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罗山人种茶制茶的历史已有千年,有的茶基地分布在生态保护区范围内。

罗山以生产信阳毛尖、蒸青绿茶、信阳红茶为主,同时,开发生产有乌龙茶、香茶、黑茶等系列茶产品。罗山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不断拉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因为我们位于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生产的旱茶,采用传统工艺,头采茶每斤能卖到1800~5000元,且供不应求。”信阳毛尖非遗传承人、罗山县老寨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权说。

春茶上市期间,每当逢集,罗山县茶市自18时开设,21时结束,日交易量达1万公斤,日交易额600余万元,年交易量达50万公斤,年交易额2亿元。

在专业交易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培育了100多名茶叶经纪人。这些经纪人消息灵通,活跃在农户与茶叶市场之间,可以带来市场交易情况,帮农户茶叶及时销售出去。加之经纪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可以稳定交易价格,保护了茶农的利益,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体系。

截至2023年年底,该县茶园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开采面积19.8万亩,生产干茶476万公斤,产值14.2亿元。茶叶基地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朱堂、潘新、周党、灵山、铁卜、彭新、山店、定远、青山9个乡镇。

目前,该县已建成河南省茶产业明星乡镇2个,分别是潘新、朱堂,茶叶生产专业村达120多个,茶叶从业人员10万人。有种植面积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的茶园230多个,其中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茶园60多个、精品茶园30多个,已建成国家级标准茶园5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薮北茶”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面积2.2万亩。

茶叶品牌上,全县已注册茶叶商标280多个,其中,“申林”“仙灵”“老寨山”和“皇城贡芽”4个品牌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和“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北安山合作社“北庵山牌”、普华公司“鑫沐元牌”被评为信阳市知名商标;省级名茶8个,分别是“灵山剑锋”牌信阳毛尖、“申林”牌薮北松针、“薮北春笋”、“仙灵牌”信阳红茶、“青山银梭”牌信阳毛尖、“天山香”牌信阳毛尖、“北庵山”牌百安绿茶、“鑫沐元”牌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0家,获得有机茶产品6家。

近年来,罗山县参加各种茶叶节会和质量评比50多次,荣获茶王金奖1个,特别金奖7个,金奖57个,银奖53个,铜奖、优质奖100多个,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奖3个,全国百强茶企业奖15个,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品牌奖2个,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奖3个,河南省新名茶奖11个,河南省十强企业奖1个,河南省最佳参展品牌奖2个,河南省明星茶馆奖2个。

罗山县以龙头企业和茶叶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合作模式。通过技术帮助、茶叶销售、茶园流转、合同用工等方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为罗山茶区乡村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4年,罗山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速茶园、茶产品提档升级,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加快茶旅康养融合发展,全力构建茶产业新发展格局。”罗山县副县长王淼舸说。

罗山县依托茶区生态环境资源,把茶庄园建设作为推动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着力扩大茶基地、扶持茶企业、拓展茶产业、打造茶品牌、发展茶旅游,取得显著成效,在“三茶”统筹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交出精彩答卷。

目前,罗山县已建成仙灵茶庄园、灵鼎峰茶庄园、春毛茶庄园、申林茶庄园等一批有规模、有看点、有文化、有内涵、有地域特色的茶庄园。茶旅产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商贸、种植养殖、电商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8亿元。

罗山板栗成致富“金果果”

“我们每年8月开始接预售订单,10月初开始大量收购板栗。每年大概能收到30万斤,年营业额400万元左右。”罗山县六六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欢说,去年他又新建成100多平方米的板栗保鲜冷库,用于储存新鲜板栗和抽真空板栗。

刘欢所在的高店乡位于罗山县西北部,处于浉河淮河交叉地带。这里水资源丰富,土壤疏松肥沃,漫步在河道两旁,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连绵成片的板栗树。口感脆、少生虫、耐储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孕育出了不一样的板栗。

为了鼓励刘欢创业,罗山县委政府积极作为,帮他找厂地、办理手续。很快,厂房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罗山县六六农业有限公司拔地而起。该公司主要对罗山县高店乡本地的油板栗进行收购、加工、销售,并注册了“豫罗红”商标,帮助当地农民解决销路。

刘欢说:“罗山县委、县政府对品牌的打造很重视,在众多大型场合宣传推广我公司的’豫罗红’油栗品牌。”

为树立良好地域形象,强化地标产品特征,罗山县板栗产业协会协同河南山水林田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等会员企业,编制了“罗山板栗”标准,并已提交“罗山板栗”地理标志商标申请,守护罗山板栗产地的一方水土、板栗品种的原汁原味、种植历史文化的传承延续。

为提高罗山板栗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深度衔接产业链条,促进板栗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在罗山县政府及罗山县板栗产业协会引导支持下,罗山本地企业河南山水林田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已与龙头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产品研发、代工生产签订合作协议,首批次产品即将推向市场。

近年来,罗山县立足淮河生态经济带,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板栗园实施改造提升工程,通过板栗园套种、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加大生产投入,加强技术服务,提升板栗品质,发展壮大板栗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持续推动群众增收,板栗种植成为群众为幸福加分的绿色产业。

罗山县不断促进板栗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迈进;以板栗旅游推介会、板栗节等推广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板栗文化;引导板栗种植、销售大户抱团发展,推动板栗产业人才交流,不断扩大板栗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帮助板栗加工企业申请无息贷款、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等。

“板栗不仅是当地百姓的‘摇钱树’,还是重要的荒山绿化树种,未来板栗产业将继续在罗山生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罗山县板栗产业协会负责人说。

“罗山县良好的生态,加上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执政理念,保证了罗山茶、罗山米、罗山板栗、罗山花生、麒麟西瓜、萝卜等众多罗山特色农产品的高质量,擦亮了‘罗山高质量农产品’这个金字招牌!”王淼舸说。

罗山周党杨柳茶场

采茶工在采罗山生态茶

罗山沿淮板栗园

“豫罗红”板栗

渔稻米种植基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河南日报农村版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报业大厦   邮编:450008